上世纪50 年代,陶瓷艺术家的创作设计大都在日用瓷上。陈设瓷只占了小部分,如王大凡、刘雨岑、王锡良、张松茂等都画过不少茶壶、茶杯、碗、盘之类的日用瓷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70 年代至80 年代,日用瓷花面更新换代很快。当时从陶瓷学院毕业分配在为民瓷厂工作的秦锡麟,就创作设计了多种茶具、咖啡具花卉图案,并进入了美国市场;人民瓷厂和红旗瓷厂艺术人员设计的青花梧桐、满莲、釉下彩缠枝莲等画面的日用瓷,成为景德镇的畅销品种。80 年代至90 年代初,景德镇的日用瓷花面不断增加,市场不断扩大,遍及全国城乡和远销五大洲118个国家和地区。
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不仅需要精美新颖的陈设艺术陶瓷,而且还需要更多更好的日用瓷产品。从景德镇的现状来看,陈设艺术瓷发展很快,可说是琳琅满目、绚丽多姿,但日用瓷花色品种却十分有限,而且主要市场逐渐被其他产瓷区取代。然而,在陶瓷艺术家中却出现这样一种偏向:绝大多数人把精力用在创作设计陈设艺术瓷上,而从事设计日用瓷花面的寥寥无几。因为设计陈设艺术瓷容易出名,又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名气越大作品卖价越高。相反,设计日用瓷花面的艺术人员,则是无名无利的“无名英雄”。再好的花面也很少有人过问设计者是谁,再加上现在评大师、评高工,几乎都是凭陈设艺术瓷作品。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搞日用瓷花面设计了。我认为,景德镇之所以成为“千年瓷都”“世界瓷都”,其中一条最主要的是,有品种繁多、装饰丰富的优势。品种繁多,是指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日用瓷,而不仅仅是瓷板、花瓶、雕塑之类的陈设 瓷;装饰丰富,是指装饰门类齐全,各种人才济济,而不仅仅只是搞陈设艺术瓷装饰。因此,陶瓷艺术家们要学习老一辈艺术家那样重视日用瓷装饰,要以“贯彻十八大,打好陶瓷牌”为己任,不仅要搞好陈设艺术瓷创作,也要重视日用瓷装饰设计,使日用瓷花面丰富起来。如果有关部门重视.各方面配合得好,日用瓷新产品新花面多了,市场必然会扩大,效益必然会提高,最德镇瓷业必然会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