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拍这些“非名家”的表现就十分抢眼,但也有些问题,一些“非名家”的作品价格上升太快,导致许多藏家对此颇有微词,在他们看来,在这些“非名家”下一个提升到来之前,现在的价格显得有些泡沫,有时候被抬得太高也不见得是件美事。
在系列秋拍中,除了“非名家”的优异表现外,我们也发现了许多老字号瓷坊的身影,这些已经消失掉的瓷坊出产的作品,有着足够的神秘感,精致的手工也让人垂涎。果然,秋拍中它们就有着不俗的表现,这也给收藏带来了另一个思路。
50、60、70,这是近两年在景德镇听得比较多的阿拉伯词组,说的是上世纪中叶之后的厂货,在这些厂货上,看不到个人标记的流露,但共通的是上面都有着精彩的艺术表现和时代印记。从官窑到老瓷坊,再到厂货,我们还能在现在的景德镇知名陶企身上,找到收藏另一个的非名家方式。就像老瓷坊只会在底款写上老字号的名号一样,现在有的知名陶企,会在底款落下自创品牌的名号,而不是“景德镇制”,像“诚德轩”、“九段烧”、 “春风祥玉”等等。抛弃“景德镇制”意味着足够的自信,他们的瓷器已经超越了这四个字曾经的赠予和荣耀,企业和品牌的个性化意味着创新和发展。
这些名字已经引起了收藏市场的一定关注度。为了提升企业品牌高度,这些企业会在艺术化日用瓷中设立起自己的标杆作品,以限量销售的方式推介,这些颇具艺术魅力的作品也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就像爱马仕推出限量包一样,诚德轩曾推出过限量版的《清明上河图》茶具,数寸茶盏上的细工青花图卷,北宋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套茶具也从起初的数万元一套,飙升至现在的二十多万,不输于名家作品的优异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所以,不管是谁做的,好的就值得关注和收藏。钱钟书就曾对执意要与自己见面的崇拜者说过: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只蛋的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