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发于《中国陶瓷》艺术版: 到烟台后我才得知,我要上的石油钻井平台因为锚机还没装上去,需要延期数日。无奈之下,只好和摄影师到处闲逛。某日,我们俩上了距烟台东南不到10海里的崆峒岛,在那里盘桓两日。既名“崆峒”,当是海外仙山,登岛方知,其实就是一渔村,岛上遍布渔具和耕海养殖的沉箱,烈日之下,臭不可闻。
幸好岛的北边陡峭,还算清净。
海滩上有一搁浅的木船,当地人称“舢板”,看它瘦骨嶙峋、离群索居的模样,我想那更多可能是被废弃——去年我住宋庄时,隔壁邻居中有一山东籍的画家,专画这种舢板,超写实的手法将船上的每一处沧桑都纤毫毕现,很具视觉冲击力,我去观摩他的画作时,正逢他改变画风,将原来的暖色系变成冷色系,尽管还是走写实路线,但原来的批判性被调和成一种媚俗的空蒙,问其因,回答说“这样的画作更有市场”。
我听后心里暗自可惜。
市场号召力这种东西真是一柄双面刃,它就像这不断拍打海岸的波浪一样,在否定的同时也在雕琢,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孕育真正的珠圆玉润。如果是一位收藏家,肯定对那位画家早期的舢板更钟爱有加,因为那里面有经得起时间漂洗的东西,那应该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固化的岁月,是蹈海之后的斗志犹存,是一伏枥的老骥……而后期的舢板更像一段无舵无动力的漂流,有的只是顺从和臣服,是万念俱灰之后的一潭死水。
可现实却是“这样的画作更有市场”。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先生最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访谈时,借乔布斯说事儿,认为中国舆论顺应国民对“苹果”产品的疯狂推崇而对乔布斯的过度报道,是“偶像的物质化转型”,说明中国现阶段精神价值的丧失, “所有的精神圣殿已经倒塌,而在废墟上重建起来的只能是满足低级功利欲望的商场。”
这一现实反映在艺术品(或者工艺品)的收藏,就是“糖水作品”的泛滥,类似那艘在蓝色调系中迷失的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