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文1945 年生,江西赣州客家人。先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江西大学中文系,1983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1987 年调入江西画院,曾任常务副院长多年。今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中央文史馆画院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革中央画院理事,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答辩委员会主席,景德镇瓷画院研究员,中华瓷网艺术顾问。作品42 次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大展并22 次荣获金、银、铜奖。获省内一等奖或金奖20次。陈一文注重学术研究,艺术功底深厚。作品洋溢真挚情感,勇于倡导原创思维,注重工艺与绘画的完美结合,致力推动工艺向主流艺术的华丽转身。其作品风格清新典雅,鲜明独特,独具艺术魅力,深受专家、大众好评;其作品屡屡获奖,并由国家送往意、法、美、日等十余国参加国际艺展,由众多国家机构、美术馆、博物馆与高端人士收藏,其艺术成就已被载入40 余部典籍之中。
俄罗斯艺术史家阿尔巴托夫在其所著《艺术通史》一书中曾作过明确的结论:“发明瓷器的光荣,是归于中国人民的,到后来轰动了全世界”。在外国字典中,china(瓷器)这个名词代表中国,可见影响的巨大和深远,这是有文化的地球人几乎都知道的事实。
瓷上绘画,是创作者以瓷器为载体,运用绘瓷材料进行绘画的一种方式,这一情形与水墨画者运用宣纸笔墨,油画者应用画布油彩,版画者使用板材刻刀进行创作,其实质是完全相一致的。
外国人对中国人以瓷器相称,瓷上绘画,理应是真正的中国画,是中国的主流绘画,这是合符历史逻辑的。然而事实是,瓷上绘画还未能成为中国的绘画主流,非但如此,它还不被认作为绘画,完全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中,直至当下,它仍被排斥在全国美术大展的门外,无法进入主流绘画交流循环的轨道中,即使是一些绘画成就很高的作品,还得戴上工艺的帽子,而无法登上美术展览的大雅之堂,这其中的问题在那里?我们只能
中国的瓷器彩绘,自唐代肇始,在创造精神的激励下,绘制形式丰富多彩,表现技艺也愈加成熟精湛。其自由发挥的艺术意趣与画面效果越来越接近于绘画,至明清之时,一部分瓷器已摆脱了生活实用目的,成为纯以观赏陈设之用的艺术瓷。晚清咸丰,同治时,新安、浙江、江西等地一批书画家界人艺术瓷的创作。当他们熟悉掌握了瓷绘材料的性能后,艺术瓷便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率意恬淡,疏放落拓的绘画韵致逐渐取代了传统装饰严谨、工整、精巧、富丽的审美意趣。在瓷绘中力求天真自然,笔简意赅的文人画情趣以及诗书画印象统一的书卷之气。这种追求与理念,对当时沉闷的瓷绘界吹起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应该说,这种瓷上绘画效果与一般的瓷器装饰有着明显的区别,是瓷器装饰向瓷上绘画的演变过渡。虽然它还不被称之为瓷画,但它的转型倾向为一种新的审美品种的面世,一个新绘画样式的萌生,准备了前提条件和培育了发展的基因,其意义是深远的。
不过,这些具有绘画意味的瓷器彩绘,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它还不可能成为我国绘画艺术的主体。因为,它存在着致命的先天不是,即它缺少原创本质。当审视这些瓷上绘画,它展现的大多是向水墨画、民间木版年画、小说画本棅图、明间美术等绘画形式的仿效,模拟与复制。它仿效沈周的雄浑,仇英的秾丽,戴进的苍劲,青藤的野逸。仿练老莲的人物,模唐寅的仕女,复制四王的山水,照抄恽格的花卉,他们的画风一一在瓷绘中流传。这种一味仿效复制其它绘画形式风气的盛行,说明瓷上绘画尚未建立起自己的本体,缺少应有的话语自觉而无法走得更远,它还不具备可以与别的绘画形态比肩并驱的内在功力。依靠仿效复制而生存,必然在浑噩中闭塞艺术的原创思维。所以,这些瓷上绘画它还属于瓷上装饰的范畴,坯胎吸收了种种营养,但还没有最后发育分裂成新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