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玲霞的《仕女系列》作品通过再现中国“仕女形象”来展现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她在学习、理解、应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综合地将陶瓷文化与中国画文化因素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创新意义的“瓷绘仕女”。作品构图新颖、取舍得当,不乏看到匠心独具的巧妙布局,尤其是印章的应用,与画面主体相互补充而显得恰到好处;书法在创作中的突破了过去的模式,独特的创意,既保留了书法在绘画中的文化语义,又将它作为造型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味作品,也能在设色上与之形成共鸣。此系列作品也是文化互动的结果,它将中国画的构图规范与现代构成理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继承传统中融入现代文化创造的方法论,进而展现个人风格,使观者在欣赏其画作中既能明悟陶瓷文化审美,又能品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可以说,潘玲霞《仕女系列》的艺术特色是文化因素叠加的咀嚼与体味。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二级教授 宁钢)
潘玲霞个人简介
潘玲霞:女,硕士,讲师,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主任。1981年1月出生于湖北荆州,1999-2003年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2003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研修,2003年留校任教至今,2008年获硕士学位。作品多次获江西省美术设计作品展览一、二、三等奖数项。论文及相关作品在《艺术评论》、《艺术与设计》、《美术大观》、《美术界》、《陶瓷研究》等数种杂志和书刊中发表。创作的陶瓷作品《荷塘》曾获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展银奖,《中国精神》获2009中国收藏十大名品最佳创新奖,《清幽》获2012 “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银奖。近年来作品先后在南昌、北京、广州、景德镇、厦门、杭州、台北、福州、上海、中国国家大剧院等地展出。
到底是陶瓷的哪一点吸引了老师,能让老师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
潘:在“学院派”一词还没有像今天这么铺天盖地出现的2003年,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一名年轻教师。在那段无忧无虑的课余生活中,与许多优秀陶瓷艺术家为伍,欣赏了无数杰出的、以前只能在书上才看到过的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在这些优秀前辈的熏陶及引导之下,我将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用在了陶瓷技法的学习和陶瓷作品的创作中。此外,陶瓷艺术本身的魅力也是吸引我这些年一直坚持不懈的原因。因为陶瓷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直观,不像国画、油画,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直观的把握自己的作品,但陶瓷艺术不是,你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于作品的最终效果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你根本不能完全预料到作品的最终效果,等待作品出窑的过程是紧张而充满期待的,而开窑后你发现作品的效果与你之前想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由于收到温度、压力、重力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陶瓷艺术作品产生了惊人的变化。陶瓷的这一特点深深地吸引了我,不仅仅是我,也吸引了无数外地的艺术家聚集到景德镇,亲自体验这火与土的艺术、感受陶瓷的魅力。
您为什么要选择仕女作为您的创作题材?
潘:所谓“仕女”,这个词一般用以指代我国古代那些美丽聪慧的女子,具体而言是指古代贵族官僚家庭的女性尤其是宫庭女子。因为出身上层社会,美丽而且优雅,因此而成为历代画家热衷描绘的对象,实际上是画家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来塑造的美女形象,成为点缀着历代文人墨客琴棋书画悠闲生活的一件不俗清供。中国传统的工笔仕女画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穿越历史时空,老树绽放新花,在今天的中国画坛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画家,推出了一批传统题材的新创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之前我总是以旁观者的浓厚兴趣,关注着该艺术的发展与变迁,在投身陶瓷艺术之后,就希望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具有“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之仪的仕女形象,并一直为此而努力。更希望通过自己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坚持与探索,能够创作出代表景德镇、代表中国制瓷工艺的瓷上仕女画。
您为什么会采用这种大量留白的方式来表现仕女?有何特殊的含义吗?
潘: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必须得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语言,我认为这是对于我们学院派艺术家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没有特色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没有任何价值的。其实我的作品最初也并没有很大的特色,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创作的不断深入,越发觉得个人创作特色以及独特创作语言的重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摸索之后,才真正推出了我的一系列“新古典仕女”。在长期的外出写生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漫步苏州园林里,我的脚步时常停滞在一扇窗、一道门或是一段围墙,望着窗里窗外、门里门外等虚实空间的对比,不禁幻想几十或几百年前,究竟会是一位怎样的佳人置身于此,在深闺中又会做些什么?带着这些好奇,我将自己的作品定格在了一扇窗或是一道门前,才会形成大量的留白,一方面是为了突出虚实空间的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创作的主题。我的每件作品中都有古典家具,宋人陈简斋诗云:“隔帘花叶有辉光”,窗台、家具的设计与人物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空间感,同时又能把窗外的画面纳入其中,增强了画面效果,却也不失它的光辉闪烁,其所演绎的生命的华美,就像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镶嵌在素朴而具有优美旋律的乐曲之中。
您今后的创作方向是怎样的,是延续目前的风格还是会寻求新的突破呢?
潘:目前这个系列我还会再延续一段时间,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方面传统的开窗方式以及门洞的形态多种多样,我想深入探究各种形态在陶瓷创作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家具形态、雕花图案也是我非常喜欢,希望能做更深入的研究,所以在今后的作品中会更注重家具的年代、造型、纹饰等的组合,使自己的作品更严谨、更值得推敲。当然在风格延续的基础之上,需求突破也是必要的,我将来会在器型、材料的搭配等方面多做文章,使自己的作品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