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迁徙的力量就帮着造就了景德镇的辉煌。如今的“千年瓷都”融聚了一个更大“瓷场”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载于 中国陶瓷 艺术版:季节性地吐纳、辐射,瓷绘师和工匠们固守的体系也因而被打破,它探出崭新的触角,试图重新成为这个世界的—部分。青花,这一流转千年的图案,伴随着瓷体悄然蜕变。—件轻盈的“瓷衣”破窑而出,缓缓张开翅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艺术家李晓峰定期到景德镇“闭关”修炼,朝圣的意味在频繁的往返之间日益淡薄,他强烈的自信心,从瓷衣拼贴成的那一天开始树起。
质地归于柔软的瓷衣如今就挂在东便门角楼的一家画廊内,这是一件马球衫,青花图案中隐藏着法国某品牌的商标。在凝视的瞬间,幻觉升起,瓷衣仿佛沾上了生命的气息,从景德镇飘到京城,又从城墙飘到了凯旋门,而后悠然归来。“瓷衣”旅行的轨迹,旁观者无从觅其影踪。相对于景德镇瓷绘师的尝试,这件作品更具革新意义。 “鳄鱼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比较古老,和中国的瓷器结合起来,有文化交流的意味在里面。”李晓峰说。
来自湖北赤壁的李晓峰,无意之间趟入艺术这片“浑水”。师范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湖北咸宁一所文化中专教美术, “不知道设计人生,有一种漂泊感,但是总是想着做点什么,不管遇到多大的打击都没有泯灭。”2002年他来到北京,在中央美院学习壁画和油画,第二年就尝试山水画与装置艺术,试图在其中加入一些西方元素,因为当时许多人提醒他, “做装置,西方的东西比较容易出名。”
他很快穷途而返。 “中国山水还是在材料里面探索,没有思想的突破。油和水不和谐,通过胶结合在一起,再加上西方的一些东西,发现感觉很不对,我知道自己对山水精神还欠缺,中国的文人精神,对天地精神的感悟,不是材质本身能体现的。”这次不太成功的艺术试验,让李晓峰开始在中国当代的语境下探索。
告别山水,李晓峰转向行为艺术。模特屁股上盖满印章,在城内裸奔——李晓峰的新尝试令人瞠目结舌,但评论家总能说辞将它合理化:看呐,这正是传统文化丧失底限的呼告
李晓峰本人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他很快为自己的艺术披上了外衣, “由先锋的极致归于传统的极致”。这件外衣由瓷片拼成,灵感来自于明清民间服饰的图案, “这些经典图案,我做成当代的东西,是用一种直接的方式提醒人们,祖先这种文化,今天还能放光,垃圾也能光彩夺人,蕴含的东西还是很感人的。直接用文物组合成为新的作品,目前世界上我还是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