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旺.男,1944年出生于南昌,l958年来到景德镇,同年.在建国瓷厂当学徒工,1962年参军,1968年退伍后重新回到建国瓷厂工作。“文革”后,胡家旺开始在建国瓷厂烧柴窑。1976年至1986年十年时间里.胡家旺从一夫半一直干到柴窑把桩。期间,被古窑借调.后又回到建国瓷厂做柴窑把桩,直到1995年建国瓷厂改制。 在建国瓷厂期间,胡家旺师从冯宽生、余祖茂、秦绍续等柴窑把桩。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不仅掌握柴窑烧建技术,而且掌握了部分颜色釉配方、1992年,其因改革柴窑,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3年10月,其创作的100件茶叶末扁肚瓶(颜色釉)作品在首届江西工人技师成果展览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994年被评为高级技师。景德镇现存的柴窑大部分为胡家旺设计建造。 《瓷器》记者张钧和 而立之年学柴窑 “十年可以培养一个大学生,但十年很准培养一个把桩师傅。”胡家旺如是说。 景德镇传统制瓷包括柴窑烧成和手工成型两技艺,即“烧’;, “做”两大行。对于瓷器烧成,景德镇窑工有一句俗语: “一满二烧三熄火。”它概括了柴窑烧成技艺的三个方面,即码匣满窑、投柴烧炼和适时熄火。景德镇传统制瓷柴窑烧成技艺的显著特征是利用传统瓷窑,用木材燃料,完全凭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技艺,使泥胎经高温焙烧后成为精美的瓷器。由此可见柴窑烧成技艺的精深,要掌握这门技术,决非一朝一夕可就。 胡家旺是而立之年学柴窑。当记者问其为何选择烧柴窑,他只说了一个词——“喜欢”。其实,在选岗之前,他对柴窑就有过接触,并十分向往。柴窑有八个交位,上三脚是架表.驮坯和把桩.下三脚是一夫半、二夫半、三夫半,中间有小烩手和收兜脚。其中把桩是柴窑烧成的技术核心。胡家旺是从一夫半做起。 烧柴窑是个特殊工种,既要懂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说得确切点,是个重体力活儿。胡家旺说: “大聪明的人做不了,太笨的人也做不了。”因为太苦,中途有些人选择了放弃,胡家旺却从中找到了乐趣。 胡家旺不仅能吃苦,还善于动脑筋,事事主动。还是一夫半的时候,胡家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开始琢磨二夫半的技术。胡家旺先后师从冯宽生、余祖茂、秦绍续三位把桩师傅,并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继承了他们的衣钵,成为了建国瓷厂柴窑把桩。 在继承和发扬柴窑烧成技术的同时,胡家旺还研究了柴窑釉料配方,并掌握了部分颜色釉的传统配方。在传统柴窑修筑方面,胡家旺也颇有建树。为了学习传统柴窑修筑,胡家旺利用休息的时间,查阅柴窑修筑资料,虚心向老窑工学习,并经常上门拜访余招林、余鸣松等柴窑修筑方面的老师傅,向他们学习柴窑修筑技能。1992年,胡家旺因改革柴窑,被评为市先进科技工作者,退休后,他根据我市的木材资源情况,合理设计了一批柴窑。 不希望我是最后一个柴窑把桩 景德镇传统制瓷柴窑烧成技艺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其代表传统制瓷烧成的最高科技水平。它的历史价值表现在它具有数量巨大、品类繁多、世界上最精美的陶瓷制品。它的现实价值是可以以“活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 “文革”以后,景德镇各大瓷厂,仅剩建国瓷厂一座柴窑,作为古老瓷都最后一座柴窑,其承载了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陶瓷文化是多么厚重。胡家旺便成了建国瓷厂最后一位把桩师傅。 21世纪初, 《中国收藏》杂志对胡家旺进行了一次专访,其标题就是“景德镇最后一位柴窑把桩”,这是对胡家旺的一种肯定,但胡家旺却不希望自己是这个“最后”, “景德镇传统制瓷柴窑烧成技艺必须传承下去。” 胡家旺说。 建国瓷厂改制后,胡家旺离开了建国瓷厂.但他并有离开热爱的柴窑,他带着他的徒弟,仍旧为传统制瓷柴窑烧成技艺,贮碌着。至今,他设计建造了古窑、华弘陶瓷、干祥云、玉岭山庄、华御、珠山宫窑、望龙等十余座柴窑。可以说,景德镇现存的柴窑,大部分出自胡家旺之手,同时他还兼任着部分柴窑的把桩。 今年64岁的胡家旺身体依然结实。胡家旺说,烧柴 窑必须有良好的体力,虽然现在体力和精力都还旺盛,但毕竟到了花甲。人虽老,但柴窑烧成技艺却如火纯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