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资讯,中国陶瓷 艺术版 : 较前期的创作,干道甫近期的作品显然更发乎于心。
这位从材料科学出发进入艺术殿堂的安徽小子,最早追求的不过是一种纯粹的青花肌理效果,那个时期的抽象创作带有明显的技术炫耀成分,在我看来,当时的干道甫更醉心于青花料在泥坯上流淌后的纹与痕,他无意诉说,无意表达,一味敷陈。我想,接下来应该是某次偶尔的氤氲,才让干道甫从自己的实验中发现了最中国的意境,一点墨,一叶帆,一片荷,或者一线隐隐的远山….
干道甫由此从技术实验进入艺术实践。
这也许是一种偶然,但就我对干道甫的了解其实更应该是一种必然。阿干——我们都喜欢这样叫他—一当年以一个艺术考生的身份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他在三宝的家里,偶尔悬挂着他那个时期的素描、速写和油画习作,是一种履历的陈列,但未必不是一个天才少年的踌躇与顾盼,那确实是一些能从中看出未来锦绣端倪的灵光乍现。
景德镇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沉溺于工艺的天工之城,所以那里盛产身怀绝技的工匠,真正的艺术家却寂寂寥寥。
阿干早期的青花当代探索,应该是受景德镇工艺的蛊惑而难以自拔,我看过他那个时期的创作笔记,更多的是对工具掌握与材料探索的记录,按景德镇的陶瓷术语,阿干那个时候处在一个“试照子”的阶段。幸好这个阶段并不长,阿干的地理属性(典型的江南才子)和学术背景及时将他从技术迷恋中拯救出来,他开始进入他的青花意象时期。
我曾经在《青花流过干道甫》一文中描述过他的青花意象:
那是一股流,从亘古荒原里淌出,从一片混沌中淌出,从你我的潜意识里淌出,汩汩而来,本能,恣意,舒展,当然也有纠结的时候,纠结就纠结,随性,随缘;那是一点墨,一不小心从古老的线装书里掉了下来,在我们的眼里、心里一圈圈漾开来,氤氲笼罩万方,佛号绵延,芳香四溢;那是穿透纸背的力道,上穷碧落下黄泉;那是拔剑苍茫的四顾……
阿干无相,可无相就是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