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青春无悔显真情 解读陈小青其人其作
■本刊特约撰稿人颜森文/图
初见陈小青,给人一种娴熟、细腻、文静、低调的女性内在美感觉,然而,通过她的陶瓷艺术作品,向观者展示的是一种豪放、粗犷。作品个性张扬,具有独特精神气质,这在景德镇的艺术家中极为少见,陈小青是其中一个。透过她的作品,我们能感悟到她及她的作品传递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小青出生在干部家庭,孩童时代成长在机关楼院。这些都没有娇惯她,她没有被这种优越感宠坏。血液中“我,就是我”的元素在日益膨胀,形成了她今后艺术生涯的独特个性,的确让人折服。少女时代,她就爱上了美术,更酷爱陶瓷艺术。在17 岁时她选择下放到农村,成为最后一批下放知青之一。一年后她通过招考回到城里,也没有选择轻松的单位或
专统学艺的道路,考到城里,也没有选择轻松的单位或公职,而是走上传统学艺的道路,考进景德镇市宇宙瓷厂美研室,向师傅黄凤绥整整学了三年的陶瓷彩绘,出师后从事造型和图案设计。一开始她并不是很喜欢陶瓷绘画,只是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直到她考入陶瓷职工大学,系统地学习陶瓷艺术后,她才真正开始爱上这行,1990年调入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艺术室后,她终于开始出成绩。她的《小草》、珍珠釉《枫》200件瓶,于1991、1992年先后被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收藏,她设计的日用陶瓷在国内外大赛上崭露头角。1992年,她和李少景合作的陶艺作品《渐变》,融合多种装饰手法,送到日本参加第三届“美浓”国际陶艺展,实现中国陶艺作品入选国际陶艺展“零”的突破,为此她当年被评选为“瓷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她说:“陶瓷是中国文化的源头。瓷器的冷艳之美,极具神秘感,让我痴迷。在瓷上作画与在纸上作画最大的不同是你无法预知画面的效果,对未知的探索,会引领你走向一个陌生的世界,常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和快乐。”
在创作的路上,她和许多人一样,有着许多的艰辛、泪水和汗水。过去,她画的题材十分纷杂,而且跟着市场的需要不停地变,人物、山水、风景,都尝试过,但是,都找不到感觉。在一次去广州荷花节赏花时,她顿悟到一种在大自然中飞舞的感动,从中得到灵感,开始了花卉的创作,让她找到了艺术归属感。
创作伊始,她很讲究的是花的形状,要求自己尽可能画得像,牡丹是牡丹,荷花是荷花,这一阶段的花是有形的,她早期的作品甚至还以城市作为背景。从有形到无形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等她读完中国画高研班后回来,才被中国画中讲究的意境所吸引,画面开始大面积留白,开始了花、枝干、叶的分离。这对她来说一个痛苦也是美妙的过程。
“我开始不再做藤蔓了,不再配叶子了,颜色也开始变得单纯——只用一种基色:粉色。我觉得像初生婴儿一样,有了重生的感觉。从粉色这个系列开始,这个基调成了我的主色调。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刻意地把花放大,直达花心,让花瓣冲破画面,形成一种无声的韵律。慢慢地,画面开始变得朦胧,而所表达的绘画语言却越来越丰满。”这是小青出于内心对艺术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她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如一次在以莲为主题的创作中,最初的构想有清澈的潭水、翠碧的莲叶,用来衬出莲花的清雅,表现生命的律动。在不断取舍中,作品最终留下的是朦胧背景中凸显的一瓣莲花。这是她心中的莲花,也可以是你心中的莲花,她给观者只能是一种暗示。
观小青所有的作品,都只落一个“小青”的闲款,省略了所有作品的名称,难道她的作品没有主题吗?其实,她的作品包含她对大自然美的追求,所有的画都与她对生活的感悟有关。选择描写花卉,是因为她觉得花卉能表现女人内心淡淡的愁绪,又能表达女人看似柔弱其实坚强的一面。她绘制的是大自然中的花,却不是某一种具象的花儿,而是追求“花非花”,让花任意拉长、挤扁、扭曲变形,甚至冲出画面,形成一种音乐感和节奏感。她没有为作品起名字,也没有划分题材,因为她不愿意约束自我,也希望收藏者每个时刻通过作品读到的感受都不一样。她画的都是“绽放的花”,因为她正在追求奔放、热情和激情。在怒放的花朵中,又能从她的作品中读懂人类真、善、美与大自然的美好,这是因为她时刻提醒自己:“作品的生命要超越艺术家本身的生命,要把这个时代和生活带给我的快乐留下来。为了表达我珍爱生命的感受,我要以美好的心态、在开心的状态下画。”她的花性感妩媚,用色极具个性,动人心魄。画面里的花,可以是花,也可以说是山水和人们眼中的世界……所以说,她的每幅作品,实际上就是大自然中充满灵气、激情和生命活力的美好表现。
在谈到工艺方面她做过新的尝试时,小青腼腆地笑了,说: “昌南道友是景德镇本土最具影响的民间艺术团队之一,自己作为这个艺术团队的一员,很荣幸与骄傲,要更多地求教老师们,不断地充实自我。前一段时间我尝试做过浅浮雕,而我的画体积感和光感的运用太强,两者放在一起有不和谐的感觉。至于器皿的造型,在景德镇有顶级的拉坯师傅、烧窑师傅,我会把我的设计理念告诉他们,从而创造出我满意的造型。我个人喜欢在传统基础上稍加变动的造型。有评论家评论我的作品徜徉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我想这与我的个性有关。我的画体现的是现时代的美好,但陶瓷工艺有着千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我要加强学习,大胆创新,力求能使这两者有机地融合,创作出更美的作品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