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大师、教授
>>
教授
>>
正文内容
生活之源 器之大成-吕金泉
作者:陈瑶 瓷器杂志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0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我看过许多堪称努力的艺术家,为区别于模写传统的陶瓷,在进行个人艺术境界表述时,倾向于以挑衅传统的方式,以确定存在感,其结果却往往因为观者、甚至作者本人的文化不认同,而事与愿违。
究竟有没有既属于中式的哲学观,又合于当代性的表述,可以更靠近现代人的心灵?至少吕金泉开辟了一条路:从传统的婴戏题材出发,以贴近生活的盖罐等为器形,创造出一个造型与绘画密不可分的艺术场域,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独特艺术方式,亲近而又细语式地叙述泥火艺术。
画意童年
作品的平和往往源自快乐的童年,这句话恰可以印证吕金泉的童年与后来绘画的关系。
吕金泉祖籍景德镇,1964年出生在上饶,并在那里成长,因为父亲退伍后在上饶工作,后来又在上饶瓷厂成了一名把桩师傅。虽然小时并没有意识到,未来自身与陶瓷的缘分,但吕金泉永远记得,在那漫漫阴冷的冬日里,开窑后瓷炉所带给他的温暖。
因为父亲工作的原故,幼年吕金泉虽然没有长在瓷都,却一样成了窑工的孩子,除此之外,他和生长在景德镇的不少人一样,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绘画执着的热爱。吕金泉还记得自己画的第一件作品,是家里一个小闹钟,没有绘画功底的他,将闹钟的形象抓得非常准确,得到了家人邻居的一致好评。内在的天赋与欣喜,鼓动着他不断地在绘画中探求。他的业余时间全被画画填满,别人的游戏是竹剑木马,他的游戏只需一纸一笔。因为小学时是班长,吕金泉的爱好带动了班上许多同学跟着他一块画画。那时候,他们尤其喜欢临摹一些连环画,像是《列宁在十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线描作品,在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年代里,画画成了吕金泉的精神食粮。
在绘画中渡过的童年,充实而自在,到高考时,当时全班只有吕金泉一人仍在学习画画。吕金泉以陶院为自己的第一志愿,1983年,他顺利考进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设计专业,一圆自己的美术梦。
造物本原
一次即考取陶院的吕金泉是幸运的,但他没有因为幸运而懈怠,反而更加努力,除了拼命在课上吸取知识外,吕金泉将更多的功夫放在了课外。
那时陶院的周边还有不少建筑工棚,吕金泉就和同学相约,一块上工棚写生,上世纪80年代,夜晚的工棚是沉寂的,工人们特别欢迎这群青涩的学生给他们画像,以排遣无聊的生活,而学生们也非常喜欢给这些充满粗砺感的工人画素描。在数年的日夜中,吕金泉夯实了自己的绘画基石,这段人生的收获,为他随后的绘画生涯中,一次次地在现实中汲取营养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本科毕业后,吕金泉继续了他的学业,成为了著名陶瓷艺术家施于人的一名研究生,主攻日用陶瓷方向,施于人老师的教诲,对于吕金泉在造型上的把握有着深刻意义,日用陶瓷的学习,也开启了他对于陶瓷整体造型、装饰艺术一生的追求。
在陶院留校任教后,吕金泉没有停止在学术的海洋里孜孜以求,这一次,他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造物本原,而这段跟随著名学者张道一学习的师生缘分,竟然肇始于16年前。那是1986年的9月,在陶院组织的西北毕业考察途中,吕金泉在书摊上看到了张道一与廉晓春合著的《美在民间》,向来对民间青花情有独衷的吕金泉如获至宝,在整个考察中,这本书一直伴随着他,而张道一这个名字也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中。十余年如白驹过隙,2002年,吕金泉有机会亲见张道一本人,对这位改变了工艺美术历史地位的学者、以及他的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吕金泉如愿考取张道一先生的博士生,专攻造物艺术研究方向。
读博的三年期间对吕金泉当今的艺术影响至为深远,沿着造物本原的脉络,吕金泉将“手工生活陶瓷”作为研究对象,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注重将生活的理念融入到作品当中,通过陶瓷器物实用的品格,去挖掘泥火艺术的魅力。
澄心塑形
仅从绘画角度,是无法完整地了解吕金泉的陶瓷艺术的,因为他的陶瓷,完成于一个绘画与造型密不可分的场域,而在这其中,造型更占据了先导的地位。
上世纪80年代,现代陶艺在国内兴起,吕金泉曾询问导师施于人,能否将专业改为学习现代陶艺,施于人劝他,先把日用陶瓷学好,对造型和装饰有了把握,毕业以后想做什么都可以。吕金泉听从了老师的意见,对专业苦下功夫。从那时起,他开始更深地了解,作为泥与火艺术的陶瓷,首先是从造型开始。
在创作作品初始,吕金泉将他的思想,将他赋予陶瓷的情感,将他想通过作品表达的目的,投射于造型的创作与画面绘制的互动上。他的作品,既不可抛开画面而空谈造型,又不可随意改动造型而单论画面,他将陶瓷艺术的表达,还原到了手工陶瓷制作的初始阶段,还原到了情感释放最直观层面。
他在泥土中施予,又在泥土中获得。他以澄净的内心,灵性的双手,施予陶泥精神与生命,是为精神的物质化,在泥土的塑形中,他如僧趺于静室,忘怀万虑,得人格之涵养,是为物质的精神化。
自然,本是最大的艺术家,生活,更是艺术永恒的来源。近年来,吕金泉更深入到“手工生活陶瓷”的探究中,对陶瓷造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传统文化、民间青花有深厚情感的吕金泉,既无意于做文化复兴论者,也不苟同于时兴的“媒介保存论”和“跨域折衷论”,他一直试图通过对生活中器物的造型创作,寻找既符合中式的哲学观、又合乎于当代审美性的表述。
婴语呢喃
什么是“手工生活陶瓷”?如何去表现?总是试图将作品表现得更轻松、随性的吕金泉,将目光投向了“婴戏”。
“婴戏”是一个古老的题材,至宋朝时,婴戏已得到极大发展,凡绘画、刺绣、木雕、玉作等工艺均可见婴戏图案,而明清两朝更是婴戏图的鼎盛时期,这个题材如此受到欢迎,无非是因为一个个粉团团的小人儿,代表了古代人们对多子多福、幸福美满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婴戏是传承悠久的民间题材,如何让它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在陶瓷上少一些刻板的“年画味”呢?吕金泉选择婴戏,既有题材讨喜的考虑,同时又有对人物造型的自信。吕金泉的做法是,区别于传统婴戏图多表现群体婴童游戏,而脸谱化个体的现象,他更注重于单个儿童动态的具体描绘。他的作品,在直观视觉范围内,往往只有一个孩童,他(她)或嬉戏,或呆坐,或小憩,完全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精灵,仿佛一不留神,他们便要溜走。
为了精准地抓住儿童多彩的面部表情与丰富的肢体语言瞬间,吕金泉时常来到陶院附近的幼儿园,观察孩子们独有的姿态,累积了丰富的速写资料。当吕金泉创作时,他总是擅于从孩童一系列的活动当中,捕抓出一个极富动势的静态瞬间,这样,一个个天真烂漫,独具生气的婴童,就这样自然地流淌于他的笔端,以至于吕金泉女儿小时候总忍不住问他:“爸爸,你画的小人怎么都这么像我呀,眼睛都跟我一样小,不会就是画我吧?”
生活陶瓷
欣赏吕金泉的陶瓷作品,往往是亲近而愉悦地。近年来,他以盖罐为器形创作的一系列婴戏作品更是如此。
古人云,“居无瓷不雅”,吕金泉正是从中式的审美哲学出发,通过造型和装饰的综合语言,在作品中将这种雅表现出来。
在《风儿吹》、《快乐童年系列》等近年创作的作品中,吕金泉使用了盖罐造型,作为陶瓷表达的器形。与总是被束之高阁的花瓶等器形相比,盖罐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吕金泉正是借用这种源自生活的器形,来抒展他的艺术情感思想,在创作中,他又总是注意艺术化的处理这些生活中的器形,使他们能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盖罐的盖子、盖纽、耳朵等构件,就常常是吕金泉施展艺术想象的丰富空间。
在《风儿吹》中,盖罐的罐身被创作为类似梅瓶的器型,盖纽则被处理为一只青瓷莲蓬,显得既清新、又别致。罐身上的绘画,吕金泉通过一种非常随意的“开光”形式处理。这种新颖别致、造型独特的两面开光,仿佛景德镇散落于世的万千瓷片,打破了传统开光方式的沉闷感,使陶瓷更具生气而独显灵动。开光虽不大,画中的童子与背景却形成了一幅构图完整的画面,其中一幅,童子手指香炉飘动轻烟,以示有微风吹拂,脸却朝向画面的空白处,仿佛画外有人正与他交谈,以有限的空间,生发出令人遐想连篇的情境。除此之外,吕金泉更以洒金效果,灵活地填充了陶瓷盖罐的其余空间,其富贵的视觉效果与开光中的青花颜色,形成了色彩对比间的张力,更富装饰意味。
结语:
吕金泉的陶瓷艺术,是属于生活的自然派艺术。远观,则感作品造型朴质素练,境界闲和静穆,近看,则感作品绘画人物天真自然,画面清新而有雅趣,且吕金泉往往能寓秾丽于冲淡之中,给世人贡献出一件件心物一致的艺术品。如今,这些极具个性语言的作品,已成为吕金泉艺术的个人标识,为在繁世穿梭的现代人,带来艺术的纯净享受与心灵的愉悦平和。
上一篇:
杨冰的蓝色太阳
下一篇:
胸中丘壑存 笔下万象生——郭文连粉彩仕…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