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丘壑存 笔下万象生
——郭文连粉彩仕女系列之四条屏《四美图》点评
彭禹旺
有观点认为,国学是中国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问。
在“传承•拓展——程大利师生展”上,陈传席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阐述了这样一个类似观点——“西方绘画讲究形式美、讲究视觉冲击力,你看一下哎哟就拉倒了。中国画讲究内涵。”
对于国学,《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四大美女是中国画中一个被反复表现的题材,其国学内涵可谓众所周知——取自于流传已久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故事。然而,2014年5月,杭州高盛文化有限公司却在众多四大美女题材的绘画中,遴选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郭文连四条屏瓷板画《四美图》,制作成精美的丝绸彩印立轴画,之后该画又立即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收藏,以非文字的形式对这套作品进行了一种特殊评价。
是什么让郭文连教授的《四美图》从瓷板走上丝绸彩印,继而又藏于中国丝绸博物的呢?
2012年12月,郭文连在广州举办了一场个展,他将自己的陶瓷艺术归纳为三个时期:探索期、转型期、成熟期。一年后,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郭文连陶艺作品》集,他将几位三十年前的陶院同学邀请至家中进行了一次座谈,探讨的话题是:他走过青花、釉下五彩、斗彩、颜色釉装饰、综合装饰和釉上泼彩等形式后,突然在釉上婴戏中找到了感觉,夸张变形的民间装饰艺术伴随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步入完美成熟,但同时也让人忽视了他曾经的种种探索,忽略了他陶院学习、企业设计、陶院教学30余年的造型、工艺、技法的全面性,形成了只画“大头娃娃”的片面错觉,所以他决定再次转型。这次转型主要是题材,即由婴戏改为高士及灵感所得的泼彩抽象山石配景画,同时包括仕女。
人物绘画中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开脸”。对于仕女的“开脸”,更多人注重的是如何实现娇美,而在郭文连的四美图中,我们从四位美女的脸部除了美感外,还可以读出与画意相关、丰富各异的神情:西施因貌美而沉鱼之后羞涩欣喜、昭君肩负两国修好重任与远赴他乡的悲切、貂婵燃香拜月的侧顾忧情、玉环入宫尊贵后赏花时闲逸略带思愁,跃然于瓷上,引人直达其境。
作品中,前景以小写意手法随意舒展,所有人物均以重工绘制,背景似有若无构成无限景深,三个层次在半虚、写实与全虚中有序拉开。四个人物的线条、着色以及布匹衣装的花面装饰,显示出作者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底,构图比例及色彩装饰的偏重,使主体自然突出。
四美中衣着装饰各异,与人物身份高度吻合:西施淡雅布衣、素巾缚发,纯朴自然;昭君内着盛装、毛衣外裹,庄重外露;貂婵服饰鲜艳、发髻高束,素养有加;玉环衣着高雅、发饰大气,雍容华贵。
四幅人物画分而绘之,但按序悬挂,则西施与昭君、貂婵、贵妃三者斜线错落,右一西施 左向而视,与左一贵妃回顾姿态呼应,将四大美女的人物的活动收拢归一,形成整体,自然而协调,美不胜收。
郭文连以其约半世纪的陶瓷艺术积累厚积而薄发,让“四美”这个传统多见的题材在粉彩瓷画中,实现了不失共性又独现特性的至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