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陶瓷的不解之缘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本文刊发于《瓷器》第八期虽然小时候生活在浮梁农村,但是章朝辉与陶瓷之间似乎总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我的家在浮北,属于比较大的村子。我记得村旁依托着一条大河,来往的船只非常频繁和热闹。过年或者过节的时候,会有上百条如现在的小中巴一样大的船停靠在岸边,那些船都是运输松柴供柴窑烧制瓷器的。”章朝辉说。
或许从那时候开始,“瓷器”成了章朝辉的一个情结,“我那时候最大的心愿是考取陶院。”章朝辉说。
为了实现自己的陶院梦,章朝辉不断强化着自己绘画方面的技巧。初中,他开始学习素描。高中,在绘画方面已经小有名气的他开始负责学校的黑板报。在这一过程中,章朝辉感觉自己对绘画有种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他画画的时候,我叫他吃饭,他都听不见的。”章朝辉的父亲说。
然而高考时,章朝辉却与自己心目中向往的陶院失之交臂。但是,他依然不愿意放弃自己最初时的梦想,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选择了美术教育专业。大二的时候,他又在别人的不解中选择了学油画。
“我选择画油画是为了更好地画国画。”这是章朝辉的理由,他认为任何技巧都是手段,艺术一定要营养丰富才能为我所用,才能走出一条跟别人不一样的成功之路。
正是带着这种信念,章朝辉大学毕业回到景德镇,就明确地选择了如油画般色彩斑斓的高温颜色釉作为自己的研究、突破方向。最初,他花费了六七年的时间,将自己对家乡徽派老屋的深刻记忆和情结通过高温颜色釉来表现,打破以往中国画审美格调,借鉴油画、版画等艺术语言和技巧,追求高温下一次烧成的艺术趣味,让人体味出高温窑变带来的丰富内涵和快感。
“老屋”系列的成功,让业界开始关注章朝辉以及他的高温颜色釉,并称之为“章朝辉现象”。
李菊生教授在他的一次“六人作品联展”研讨会上高度评价他的窑变艺术:“章朝辉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走出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崭新之路。”为此,李菊生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推荐章朝辉和他的高温颜色釉作品。
刘远长大师这样评价章朝辉:“透过的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章朝辉丰富内心世界的精神诉求和对陶瓷艺术的执着。”
周国桢大师也十分欣赏章朝辉,认为他值得关注。
初尝成功喜悦,逐渐被业界认可的章朝辉并没有停下来,他信念中不管做什么,要创造、要创新的理念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前行。“老屋”系列推出后,他很快又找到了新的突破点——用高温颜色釉诠释京剧人物!
在陶瓷业界,挑战人物画是最高境界。而选择京剧人物画,无疑是难上加难。京剧在中国只有二百年的历史,但是他浓缩了中国千年戏剧文化的精华,被誉为国粹。其创造的舞台形象对美学要求极高,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至高艺术境界。
谈及当初的创作思路,章朝辉觉得有些偶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偶然是他在一次听京剧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京剧人物是一个能够用高温颜色釉来表现的题材;必然是选择京剧人物,符合章朝辉对民族艺术的执着追求。将两者进行完美融合,其实凝聚着章朝辉的民族英雄情结。
资深收藏家陈也君在她的文章《章朝辉的精彩亮相》中提到章朝辉的这种情结:画英雄不必自己是英雄,但必须有英雄气,有英雄的某种气质和内在潜质。这样人物亮相就雄浑、凝重、响亮,显英雄本色。画穆桂英要雕琢出英气、傲气、美气。画杨贵纪要尽现“贵、醉、媚”三态……人物的手、眼、身、法、步、整体韵律要恰到好处。章朝辉把景德镇高温陶瓷的魅力表现在色彩的无穷变化和表现方法的无穷想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