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陶瓷行业欣欣向荣之时,母校五十华诞的渐行渐近,回眸我与陶院的一段,隋缘,回眸自己近二十年来的陶瓷艺术创作历程,我与景德镇陶瓷学院一同成长。 1952年我出生于景德镇的—个陶瓷世家,父亲朱明是当地有名的陶瓷艺术家,父亲不仅画瓷器,也画中国画,喜交文人,我从小就游回于老一辈文人画家当中,父辈给予我的除了传统的中国文化、画论与绘画技巧,更多的是景德镇陶瓷制作的传统技法。 1972年,我开始在艺术瓷厂美术研究所工作,那是景德镇陶瓷技艺名人最集中的地方。在观摩景德镇老一辈陶艺家的生产过程中,我吸取了不少民间艺术的养料。 1985年,我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攻读硕士学位。现在看来,那三年的学习,对于我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完善的阶段,我的创作方向也从传统陶艺开始向现代陶艺发展。现代陶瓷艺术让我豁然感悟:陶瓷艺术应该还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而不等同于把绘画生贴到陶瓷上。读研三年,是我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选择的主gr-X向是传统五彩技艺。在朱乐耕,198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陶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导师施于人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撰写了一篇题为《论景德镇五彩》的学术论文,我认为五彩艺术大红大绿,线条刚劲挺拔、色泽丰富,有很强的装饰性,具有深邃的美学意境,最能体现中国工艺文化的艺术特色。这种以纯度极高的红、黄、蓝三原色为主色调的陈设瓷,很多人会觉得“俗”,而我却认为反朴归真是陶艺的精髓,俗到极致便是雅。 在艺术道路上,我从传统、从民间艺术出发,向现代生活发展。如果说在艺术瓷厂研究所的那些工作阅历是我对传统陶瓷、民间艺术的认识,那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习就是我对现代陶瓷的领晤。 1986年我与导师施于人赴西北考察,沿丝绸之路,途经河西走廊,沿途考察了云冈石窟、永乐官壁画、麦积山石窟、敦煌壁画等。同时对西北各地的民间艺术也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1987年我们赴云贵高原考察、写生,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并查访了众多的当地民间陶窑和民间艺术。这一路,我看到了祖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的光彩,也感受到了祖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隋。宽广的空间视野,漫长的历史思考,让我的陶瓷艺术置于与祖辈们完全不同的创作方式中。 ·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一边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一边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在这时期,我全面地从泥料、釉料、手工拉坯成型,一直到表现陶瓷材质自己的语言上,下了很大工夫。 ; 1995年,秦锡麟院长调到陶院。秦院长在任的十年,学校各方面发展都很快,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很大改观,特别是在对外交流方面,加强了我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交流。国际交流活跃了我校的学习气氛,让大家吸收了很多西方陶艺的东西,如在陶瓷材料方面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们只是停留在产业陶瓷阶段。另外,我们也吸收了很多现代陶艺的试验性手法,不同的工具在制作中作用于泥后所产生肌理、形态各不相同,肌理渐渐成为现代陶艺中作品本身的语言,试验性手法不完全是技法,它更是在创造的过程中寻找的某中可能。 1997年由景德镇陶瓷学院在中国美术馆为我举办个人陶艺展及研讨会。活动取得了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成功,不仅专家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所有作品被韩国亚洲美术馆收藏。此后,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举办个人陶艺展,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这种成功还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功,它告诉我的是,现代陶艺还应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我的创作领域开始得到扩张,从架上的空间走向了室内室外的空间,从生活的陶艺扩展到了建筑环境的陶艺。作为一名陶瓷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不但是自己要做创作,作为研究生导师还必须思考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承担引领中国现代陶艺发展方向的任务。扎实的传统功底使我对于传统了然于心,而不愿墨守陈规的创新意识,一直推动我在现代陶艺领域走出一条新路。在陶瓷学院从事教学期间,我为研究生设立了两门新课——《生活陶艺》和《环境陶艺》,将教学、创作及研究结合起来。研究 这两个课题的初衷是希望将现代陶艺拉回到从生活出发的原点,以更好地探讨现代陶艺和现代人的关系,探讨现代陶艺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我常常回到陶艺创作的原点,去重新审视人与陶艺、与自然的各个连接点,让现代的陶艺在现代生活空间中重新找到表现自己的场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国人在关注中国的同时也在关注中国的文化。2000年,我受韩国麦粒财团的委托,为他们新建的美术馆和音乐厅做系列的陶瓷建筑壁画,包括音乐厅内墙和外墙,以及美术馆的走廊和大厅。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世界上还没有哪—个音乐厅完全用高温瓷来作为内墙。不要说这么大型的壁画每块高温瓷的面都要符合音乐反射的需要,壁画的艺术风格与建筑本身还必须协调一致,就是这么大面积的内墙装饰,大块的高温瓷如何安装并保证其在墙面上的牢固性,也是—个不小的难题。为了保证取得最好的音响效果,我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又一次次的失败,直到找到了满意的效果。每一块的表面都是圆孤形,放在地上轻轻一转就能旋转不停,每一块之间都能严丝合缝。几千块陶艺立方体组成的作品高低起伏,每一块的颜色都不一样,却又构成了不同色阶的金秋般的暖色,斑斓莹透,气势恢宏,在变化中又有整体的统一感。它产生的音响效果,让国际音口向标准化机构的学术委员也感到震惊! 200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由于发展的需要,成立了陶艺研究中心。荣幸的是我以负责人的身份在那里工作。有这样—个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至高点,对我本人的创作、研究与对外交流都有帮助,乃至于对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我在外地工作,但我也经常回到景德镇,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设备条件,有我的创作工作室,还有我的学生。 物换星移,岁月匆匆,学校迎来五十年华诞。走在校园里熟悉的路上,看着一张张阳光又略带稚气的面孔,我心中感慨万千,为时光的飞逝,也为发展中的陶院。我很喜欢这个校园,在我眼里她永远是那么的年轻,那么的有活力。教育要面向未来,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让学生重视我国优秀的传统陶瓷文化,要加强理论研究,要走出书斋,面对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现在学校正面临申博申大的这样—个契机,我们要把握这个重要机遇,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素质,努力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我衷心地希望陶瓷学院能有更好的发展,乘校庆东风,办一流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