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红,山东烟台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产品设计系主任;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第三批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理事;景德镇市文联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女陶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设计作品“Portable Cup”获被誉为工业设计界奥斯卡奖的德国红点奖;陶瓷艺术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获国家级、省部级等作品评比金、银、铜奖二十余项。
说实话,中国不缺艺术家,更不缺陶瓷艺术家,走在各大产瓷区的大街小巷,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某一位名家的脚,如何在重重名家之中突破出来,成为名家中名家,建立一种创新的艺术意识形态?每个陶瓷艺术家不得不面对诸如此类问题。换个角度说,能与艺术结缘,能与陶瓷结缘的人真的是很幸运。好的艺术能净化人的世俗病,能让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人们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然感。谈及到此,王爱红教授的陶瓷艺术又有什么突破之处?能给她本人和观者一些什么东西或者什么触动?
一
王爱红,一位朴实无华的女子,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一位驰骋于艺术界设计界的陶瓷艺术家。王爱红教授这位典型的职业女性,会有大半的时间放在学生与自己的艺术创作上,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自己的女儿还长,这就是为什么周末她总是选择和自己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家庭温暖的原因。艺术是艺术家的生命不假,然生活却是艺术的源泉,王爱红教授的生活中是缺少不了家庭、女儿、学生的,如果没有那么温馨幸福的生活,她的“蝴蝶”可能也不会那么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傲视人间吧。初次与王爱红教授相见的人,都会被她简洁干练的着装与如阳光般的笑容带动情绪,让人禁不住想靠近她,想了解她。笔者与王爱红教授已相识三载余,第一次相遇是个面试的场合,她作为面试官,笔者则是面试者,原本一个严肃的氛围被她的一抹微笑给击散了……作为她的学生,对她的脾气秉性还算有些许了解,那就是微笑着做她的严师。笔者自知没有资历来解剖老师的艺术,但请允许放肆一次吧。
景德镇,一个让中国闻名海外的瓷都,陶瓷演绎了曾经与金子等价的神话吸引大批人涌入进去。有些人为了利益,当然也不乏真正欣赏陶瓷内在的人存在,用传承之情演绎着对陶瓷艺术的敬畏和感恩,其中就有王爱红教授,相对烟台来说,景德镇曾经是没有繁华街景、没有娱乐的场所,唯一一个浪漫的事情就是男女朋友一起去昌河几座桥上遛弯,在自己的“艺术”尚不是“艺术”之前,所承受的是寂寞和众人批评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年轻的王爱红教授把青春献给了景德镇这个山窝窝?也许是王爱红教授找到的“知音”,这个“知音”不是别的,就是陶土!陶土的朴实无华,深沉内敛,低调含蓄却暗藏“玄机”不正是王爱红教授所追寻的吗?当陶土幻化为美丽陶瓷的那一刻,观者才会豁然开朗,原来这是一场“潜伏”。
王爱红教授与一般意义上的陶瓷艺术家略有不同。一人分饰两角,既是工业设计系的主任也是陶瓷艺术家,所处的环境与位置决定了她的作品中不是单纯的艺术也不是单纯的设计,是设计与艺术的碰撞物。
曾经看过一些人给王爱红教授艺术写的评论,不少人把她定调为“蝴蝶”的塑造者。一提到王爱红教授的陶瓷艺称得上一位令人尊敬的师长,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知识传授给学子,不仅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技艺可以习得,而一个人的内在修为却不能传授。笔者最敬王爱红教授的不是陶瓷技艺的高深,不是设计师的敏锐,而是其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来要求自我,要求学子的那份良苦用心的执着。无论是创作中、项目中还是竞赛中都要求学子们从设计的角度去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民族的文化、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等,不能毫无顾虑地借设计手段为所欲为,那是对设计对象、对自我、对整个产业链甚至于整个自然环境不负责任。一个设计项目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几十次的修改,反复的推敲对于王爱红教授的团队来说乃再正常不过之事。王爱红老师嘴边时常挂着不是别的,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就应该有的职业操守,应该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2012年10月所带领的团队获得德国国际红点设计大奖概念奖,这仅仅是奖的分量,重要的是证明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教育已与世界逐渐接轨,提高了创作思想的高度,打开了学生们视野,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有梦想。做艺术需要境界,做设计也需要境界,做教育也需要境界,从王爱红教授身上流露出来就是那种云淡风轻之笑看人生的情怀。她的艺术也好似有了一堆无形的翅膀……
结语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不似世人之解,任何事都不做,穷等欲望达成,而是重个人内在之修为,轻外物之得失,最后才能修成正果。王爱红老师就是以笑看人生的大智大爱诠释着自己的艺术生命,朴实无华却神秘含蓄、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