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 艺术版 《我的大学》 口述:程永安 整理:吴爱飞:大家可以去想象一下,也可以去翻翻陶瓷职大第二届学生的名册,他们都是一些什么人物?他们大部分现在都是如雷贯耳的大师,当年他们岂能是等闲之辈?
程永安,1 978年景德镇陶瓷职大第一届美术系学生
“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的妻子郑丽华,曾经是我艺术瓷厂的同事,后来成为陶瓷职大的校友,经历8年“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她最终成为我的妻子,如今我们相濡以沫已经共同生活了27年。
1975年,我和郑丽华同时在艺术瓷厂参加工作。我们都在艺术瓷厂从事彩绘工作,郑丽华的填彩功夫在当时的年轻人里面,是数一数二的,是领导器重的对象、厂里的大红人。
我能有机会和她近距离接触,全是因为工作关系。1977年,那时我们都在团委工作,我是团支部宣传委员。团委组织有个理论学习小组,当时我担任理论学习小组组长,郑丽华担任小组副组长。
除了上班工作,我们理论小组成员经常会组织理论学习和讨论。那时我们理论小组要为厂里办黑板报,一星期就要换一次新的内容。这样,我们下班后经常利用中午或下班时间,在一起办墙报。
郑丽华那时长得很漂亮,又是厂里的业务骨干,迷倒的厂里年轻小伙子有一大片。我就是仰慕她的众多的追随者之一。只是上天对我格外关照,工作中让我有更多的与她单独接触的机会,我“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快先声夺人,确定了我们的“特殊关系”。
初萌爱情,遭遇“好事多磨”
1977年,刚刚开始恢复高考,我们当时都是厂里比较上进的年轻人。上大学,是我们很多年轻人心中的梦想,我和郑丽华商量着要一起考大学。白天我们上班,业余时间一起办墙报、一起复习功课、画画。
1 978年,正赶上陶瓷公司筹办景德镇陶瓷职大,而且学校就设在我们厂区内。我们俩高兴地同时报考,并且意想不到被双双被录取了。
正当我沉浸在上大学的欣喜、兴奋中时,当时的厂领导找郑丽华谈话了。郑丽华当时是厂里树立的先进典型,是全市青工的标兵,领导希望她能留在厂里继续工作。领导为她分析利弊,因为当时职大还没有获得国家教委的批文,还不是国家承认的正式学历,他们认为她能留在厂里,发展前途更大。
这样,郑丽华就被厂领导留下来继续工作,而我怀着一颗惆怅的心,独自去陶瓷职工大学上学。我在职大上学,郑丽华在艺术瓷厂继续上班,可我当时真有点人在曹营心在汉。以前,我们有那么多时间天天在一起,上学后,我们无形中就经历那种“分离”的痛苦,尽管我们其实就近在咫尺。她上班的彩绘楼和我们的校舍,充其量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好不容易经过三年学习,我终于从职大毕业,分配到艺术瓷厂美研所工作。我以为我们又可以回到以前,我们一起办墙报、一起画画学习、一起吃饭、聊天了。甚至我还幻想着向她求婚,这样,我就可以天天和她“花前月下”。
就在这时,郑丽华却提出了她还想上职大读书的想法。因为我毕业的时候,职大已经取得了省教委的批文,成为一所国家承认的成人高校。我心里虽一百个不愿意,但我得有男子汉的”风度”,我得支持她、让她高兴啊。
我内心希望她考不上,但郑丽华当时太“强悍”了,一不小心又被她考上了。这样,我们又“分开”了:她在职大上学,我在艺术瓷厂上班。我们这一等又是三年,而我的内心也“提心吊胆”纠结、煎熬、等待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