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画山水与陶瓷山水创作手法的区别,意境的共识,以及在此基点上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画山水与陶瓷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及意境
引言:陶瓷山水画是具有一种观赏性的画品,画师将其心中的构思,笔端的精华流淌与薄了纸片的瓷质上,给观赏和受众者带来视觉的冲击,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又赏心悦目的目标,依附于陶瓷形体,达到与陶瓷造型本身协调一致的目标,从而既突出陶瓷山水画的自然美感,又不会淹没瓷质本身的材质美,可谓和谐统一。陶瓷山水画吸取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精华,继承了它的自然美感,对眼前斑斓生活的还原以及描摹,具有娴熟的技法,高超的艺术特性,同时也是画师先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与沉淀。
陶瓷山水画延续至今,与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目睹的大部分陶瓷山水画都是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提高,以其为基石,从而在瓷质上的表现,瓷质在此画种是一种载体,以其为载体,传播于大众眼前,将陶瓷的釉与颜料为表现手法,以传统国画的技法来表现陶瓷山水画的空灵美感,将国画的表现手法展现的栩栩如生,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论述,陶瓷山水画绽放了中国山水画璀璨的光芒。
一、中国山水画与陶瓷山水画的来源以及差异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相比较之西方风景画,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可以说是一部中国思想史。谈及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更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沌而至清晰。
在秦汉时期,描绘的事劳动者生活的画面,从乡土到皇权,殿堂宫室的壁画成为时代的主流,开始慢慢摆脱了原始形态。如果我们深刻研究一下曲阜石刻的《庭院图》,就会被其视错觉震撼。
在魏晋时期,山水诗可以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晋山水诗的开启。谢灵运的意义就是在文的自觉时注重形的依托。然而真正代表中国山水情怀的是陶潜,具有超越玄言哲学的深刻,保留了玄言诗的宇宙主体与生命本体的体悟,从而通过独特的捕捉力表达这种体悟的本质和意义,将其变成可触织的东西。山水草木在陶诗中是真情实意,体现精神的哲学,超然世外,平淡典雅。
从明代后期到清朝时,山水画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格式套路,画家不在观察自然,从临摹古画技巧入手,随意摆布画中的构图,虽然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大师,但山水画的发展停滞不前,《芥子园画传》更将山水画变成一种八股。
直到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创作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先河。现代有出现许多表现欣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秦岭、太行、西北大漠、西藏雪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中国山水画家将抒情的表达贯穿于空间的表现,其强调哲理性与境界,体现了作者对漫漫人生路的感悟,为中国山水画奠定了厚重的基石。创作物像相互呼应,虚实,疏密,开合,起伏,繁简的构图技巧,虽技法古老,稚嫩,缺少鲜明的个人风格,然而你山水画,人物画以及花鸟画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从这里走向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陶瓷山水画的特点以及要求
陶瓷山水的重要的特点是它具有装饰性,以一种工艺品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它必须依附在陶瓷的形体上,达到与陶瓷造型和谐一致,不仅显示出瓷画山水的美感,而且不折不扣的显示而不是掩盖陶瓷的材质美,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怀,高雅,脱俗,起到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
作为一名专业画匠,更加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将自己笔下的作品深入生活,来源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广接地气,勤练笔,多写生,从多维的角度观察,又要用发散性思维,品悟人生,创造出更多聚人气,增强凝聚力的作品。
同时要培养一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求知若渴的心态,多向前辈请教,多学习前辈刻苦钻研,勤耕笔下的心态,在学习中得到体悟,弥补自己的不足。处理达到瓷质美白的自然美感,在山水造型上要做到与瓷质的清晰,自然,采用,宾主,虚实,开合,呼应的创作手法,真切的做到顺应规律,遵循规律。
陶瓷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意境
创作陶瓷山水画作品,需要不断学习传统山水的绘画技法,学贯中西,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尝试,户外参观,取景自然,也可从书种学习借鉴各种绘画技艺,而从中得到感悟悟出创作的真知。尤其是到外地踩景写生,观高原的绿树丛林,幽谷溪水,无际草原,雄伟的河山,令人沉醉于此,从而通过速写等方式,得出创作素材。在创作山水画作品时,将平常不懈努力学习、累积的传统山水画技艺,把写生的素材融入创作作品之中,注意造意审美,注意气韵生动,注意宾主之位和远近态势,使画面有静有动,虚实对比,从而形成野旷山崖泉水的通畅和质感。在整个布局构图定型后,在瓷胎上将山崖、林木、山脉、峰峦、云雾、岩石等主、附景绘好,使整个图稿达到意在笔先,取景造型得到传神,立意形神兼顾,具有引人入胜,达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在彩绘过程也可以利用水料具有的特性,绘制出既刚劲又柔美苍朴的山峰岩泉,树梢枝丫。如同我创作的山水瓷板画,在前景画出绿色的古树,树根盘根错节围在溪石之上,在汹涌的溪泉中突出了树木顽强有力的生存能力,呈现着充满生机勃勃生命力。接着绘出山谷的宁静、绿野的风光,令人如此如醉的良辰美景,后景色彩惭惭浅淡,用云烟山雾将层层叠叠的峰峦若隐若现,递进的层次感将眼前的山峰近远描摹的真真切切,呈现出山峰峻峭河水滔滔、群峰无际的景象,体现出既有雄伟壮观的河山,又有妩媚动人的秀色。所展现原始生态的奇观,使人触目惊叹,浮想联翩,产生出韵味无穷之感觉。整个画面前后承接,主题鲜明;虚实相间,层次有序;云雾缭绕,隐约逍遥如仙境,有一种洗净铅华的古朴,又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时代的车轮缓缓前行,我们追求艺术目标没有终点,让我踏着前辈大家走过的道路前进吧,继承弘扬前辈的传统美德,坚持不懈,驰骋于笔下,绘制出更多雅俗共赏的陶瓷山水作品,让中国的陶瓷山水文化,坚韧挺拔的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