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coration and evolution of soft color ceramics
余小敏余晓华(一凡陶瓷绘画工作室景德镇3330001
一、粉彩的产生
了了亭 资讯,本文刊载于《陶瓷研究》: 粉彩艺术的出现,大约在17世纪中叶的清代康熙年间( 1622-1720),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一带,《陶雅》指出的“粉彩云者,不专指红色而言,黄绿茄紫,亦皆有粉也”;“……若将粉质羼于它色釉汁之中,则为粉彩,且或较本质尤形娇艳……”这是粉彩名称的由来。粉彩瓷以粉润雅致,色彩柔和而闻名于世,是景德镇陶工对我国陶瓷事业的一项重大创造。
从历史上来看,在宋代,出现了在瓷皿釉上进行彩绘的“三彩”,明代景德镇出现了独创釉上的“明五彩”,丰富改变了景德镇陶瓷以单色釉和青花为主的装饰方法,丰富了陶瓷的装饰形式。至清代,景德镇不仅继承了“明五彩”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造了釉上的兰色和翠色,形成了人民喜爱的“古彩”(硬彩)的装饰方法,而粉彩正是由“古彩”发展而来的,其中,又融合了明代景泰蓝以及来自欧洲的珐琅彩的工艺技术,成为独具一格的釉上彩绘新品种。至雍正年间,粉彩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传世作品中,可看到一些绘画精细的釉上粉彩,可以和宋人花鸟相媲美,其胎质致密细润,题材多为花乌,釉彩淡雅,表现凸起,更多的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使艺术形象、生动、细致,《雅陶》中所赞“娇鲜夺目,工致常殊”。
二、粉彩的装饰演变
从历史情况来看,明代的五彩(大明彩),以其色彩鲜明和装饰的华丽丰满而极盛一时,但因没有黑彩和蓝彩料,装饰骨架松散,风格粗放。入清以后,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这种装饰形式逐渐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康熙五彩继承了大明彩的所有料色、配制技术、彩绘方法,又发明了黑彩和蓝彩,装饰风格为之一变,线条刚劲细腻,写景状物准确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富于装饰性。
一般来讲,清康熙五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无论以色彩种类、绘制技艺和艺术质量,都是各朝无法比拟的。其特点是色彩鲜明艳丽,线条刚劲有力,画面以精致的人物和花鸟、图案为主,多数为单线平涂无立体感,色料恒久如新,与粉彩比较,无论色彩与用线,都显得硬挺,故文献又称“硬彩”。
在传统绘画装饰方面,粉彩的风格是和中国绘画的工笔和写意方法紧密相连的。如雍正时,花鸟似恽南田风格:乾隆时,受沈南、邹一桂、蒋南沙等影响;道光时,人物颇似改七芗的画风;光绪时,又借鉴慧安、吴友如、杨伯润等;珠山八友的刘雨岑晚年的作品,颇有任伯年的笔意。中国画的形式和艺术特点与粉彩的装饰是相互影响、渗透。如粉彩中的人物和花鸟画都与中国画的工笔重彩人物、花鸟类同,都是白描勾勒、皴擦点染、设色渲染、采用散点透视、不受时空局限,构图上注重章法、讲究空白、追求立意及诗书画印的巧妙结合等。中国书画在粉彩装饰中的运用,使粉彩瓷器装饰形式具有了强烈的文人气息。
但是任何一种装饰手法,都有其独特的美感,也有它的局限性。而彼时和此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取向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就某一个画种而言,一成不变的全盘继承,就会造成这个画种的“老化”而导致衰竭。因此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