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兰亭序》的结体规律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发于《陶瓷研究》: 一是欹侧倾斜的变化。行书结体上的欹侧倾斜变化,势必增加了字的动态感和活泼感。如帖中的“流、觞、骋、死、虽、殊”等字,都呈俯仰呼应的气势。
二是疏密均衡的变化。疏与密本来就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所谓“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一规律在行书中运用极为普遍。如帖中的“稽、暮、流、林、类、怀、观、听、犹、齐、喻、录、叙、引、以、仰、抱、外、作”等字,有时很紧凑,密不插针。有时半密半疏,或左虚右实,或右虚左实。有时疏之似可走马,左右之间留出了较大的空白。但是,由于它们点画之间气势连贯,使其结体更显得均衡得体、悠闲自若。
三是纵敛开合的变化。行书结构之所以自由灵活,风格多样,这与纵敛开合的变化有关。行书利用纵敛开合的变化规律,产生了大量的争奇斗艳和千姿百态的独特结构。如帖中的“少、崇、领、带、左、水、幽、不、文、人、及”等字,时放时收,时开时合,皆奇趣横生。
但是,陶瓷书法又有釉下、釉中、釉上和先写后雕刻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它们各有不同。
比如写釉下青花,它和纸上宣纸差不多,是表现原始青花面貌的一种手法,它用笔的前后关系非常明显,笔触感很强,容不得半点补救手段,运用的好既可以展示书法的一气呵成的神韵,又可以表现青花料色丰富变化的层次。
现在还有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叫釉中,它更能表现出宣纸的晕墨和飞白的艺术效果。
釉上书法,必须掌握颜料的油性,颜料与樟脑油、乳香油的比例关系,象墨与水在宣纸上运用的关系其实它们都是一样的,料与油的比例配合影响着陶瓷书法的书写速度,颜料在瓷面上的厚薄是否适度,须经窑火的检验。
先书写后雕刻的陶瓷书法,用刀笔直接在坯体上刻写阴文:用浮雕的手法表现阳文:用高强度的合金钢刀在成瓷上敲刻:用磨具打磨出单个汉字等等。
总之,《兰亭序》的用笔和结体技巧十分精美,它除了向人们显示出王羲之老到的笔墨功力外,更向人们表达了一种“心手相印、笔为心用”的境界。学习《兰亭序》的成功与否,需要从以下方面检验:一是看你能否把握字帖中细腻的用笔技巧。二是看你能否具有自觉驾驭笔墨的能力。所以,在学习和临写《兰亭序》的时候,读帖一定要细,并通过反复临写,日课日新,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