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宏篇构筑“景德镇学”
教书著论弘扬陶瓷文化
--------------贺“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出版
1汪冲云, 2张吟玲
(1景德镇陶瓷学院,副研究馆员, 2轻工业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壬申岁末,正值瓷都景德镇置镇千年华诞,盛世庆典,盛况空前,复欣闻景德镇陶瓷学院陈雨前教授主编的“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顺利出版。该丛书含《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景德镇陶瓷民间习俗》、《景德镇陶瓷粉彩瓷绘艺术》、《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等共6册组成。各分册作者均为在景德镇多年从事陶瓷、陶瓷艺术创作的陶瓷专家、陶瓷艺术家,他们与丛书编委们历经四年的艰辛,终于恰逢景德镇千年华诞之际出版社该丛书,这不仅是景德镇艺术界、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的大事,更是世界陶瓷文化、科技史上的盛事。她以事实说明:瓷都景德镇不仅是瓷都,更是一座具有学术性、文化性的古老都市。
人们常说“瓷器”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部中国陶瓷史,便是中国美术史、中国艺术史、中国工艺史、中国文化史。中国与陶瓷紧密相联,而陶瓷与景德镇确是孪生姐妹。著名文史学家郭沫若曾有诗云:“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而据史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陶录》记载唐朝景德镇就设有“陶窑”、“霍窑”,东晋时景德镇称为“新平镇”,“东晋于昌南设新平镇”、“陶侃禽江东寇于昌南,遂改昌南为新平”悉见于《浮梁县志》。唐称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昌南镇烧造瓷器贡于朝廷有名,钦置景德镇。元朝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明清时期在景德镇“珠山八景”之称的珠山设置御窑厂,为督陶使行辕。清末民国初年有“新安画派”以画入瓷,创浅绛画派,后“珠山八友”以中国画装饰陶瓷,并深深影响着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景德镇自古以来“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全国技艺之精华”,素以“工匠自八来,器成天下走”而名闻天下。景德镇产瓷、制瓷、用瓷,近两千年的陶瓷史,形成了其独特深厚、博大精深、体系完整的陶瓷文化传统和体系。
景德镇群山环绕 ,四水汇流,地处江西省北部,处于八县之交。全境山峦起伏,河川纵横。昌江之水养育了一代代陶瓷工匠,哺育了一批批陶瓷商贾,自然条件造就了景德镇独特的陶瓷文化特色。历代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学者如南宋蒋祈、明朝宋应星、清朱琰、唐英、蓝浦、龚鉽等均涉论或专论过景德镇陶瓷。蒋祈的《陶记》等成为当今较完整的研究景德镇陶瓷工艺、文化的重要古籍文献,其余如《陶雅》、《陶歌》、《陶录》、《陶冶图说》等等虽历经沧桑,残章断节,但亦弥足珍贵。景德镇瓷都美誉来自近两千年的制瓷历史,置镇的一千年历程,其“以瓷置镇,因瓷立都”,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业陶制瓷人以及许许多多名载经典的文人学者,是他们创造了陶瓷文明,又是他们记载着瓷都发展的历史。又是他们记载着瓷都发展的历史。“瓷都景德镇”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名的金色大字,外销挣来的美元在这里会浅薄无光,机械化生产的外墙砖、抽水马桶更无法与阿拉伯海湾、地中海几千米深处打捞起来的青花瓷片相提并论,源自青花瓷片来自瓷都景德镇,幽蓝的青花记载着瓷都景德镇的辉煌,记载着丰厚的中国陶瓷文化,对历史文化工作者来说实可谓“宁要青花一片,不要黄金万两”。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人类之所以繁衍不息,首先是人类文化科技的繁荣,即使是对财富的认识也是由人类文明程度首先决定的。
“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就是当代一批景德镇著名的陶瓷人、陶瓷文化人,本着继承前人的陶瓷文化学术成果,丰厚陶瓷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科技等作进一步研究、探索而推出的崭新学术成果。该丛书系由景德镇陶瓷学院陈雨前教授策划主编,由著名陶瓷工艺学专家祝桂洪老教授、郑乃章、李兴华教授及陶瓷古彩名家方复教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等编著,以及众多陶瓷专家、文化人组成的编委,历经四个寒暑而成。丛书涉及陶瓷文化、历史、工艺科技、工艺创作、陶瓷绘画、雕塑等多个种类,学术单一而学科涵盖面广阔,该丛书的出版已纳入在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项目,这表明陶瓷文化已深入人心,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研究已纳入国家版的出版项目规划中,无疑提升了人们对陶瓷文化的认识及该丛书的阅读层面。丛书全套共六册,每册均由出自多年经营该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持笔,每册版式相同、相近而内容考究,每册自成体系而全套丛书又意脉连贯。该丛书在学术上态度端正,文笔详实。引古论今时,编著者对所用的史实均自己结合经历加以分析考证,引实摒误,体现了良好的学术作风,使得该套丛书更具科学性,史料性。丛书主编陈雨前博大高瞻远瞩,提出了建构“景德镇学”的构想,这种创举改变了以往人们为出书而出书的盲目单一行为,而采用学术归纳总结、创想的思维行事办法,从而将抽象的口头发掘景德镇陶瓷文化叫喊声中,回到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中来。这种构想是景德镇千年华诞后自身客观需要的,“景德镇学”就是一部“红学”、一部“薇学”,她是千百万景德镇陶瓷人、外埠陶瓷人几千年来共同创立的。她存在于“湖田窑”、“石虎湾”、“杨梅亭”、“黄泥头”,存在于“陶窑”、“霍窑”,存在于“青花”、“颜色釉”、“钟魁”、“哈哈罗汉”,存在于“瓷器街”、“老厂”、“三宝蓬”, 乃至“国贸广场”、“中国陶瓷城”……, 她存在于每个瓷都人日常生活中. 今天“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顺利出版,“景德镇学”再次以学术专著形式被正式提出及被概括,通过该丛书,读者可领略到景德镇丰富的陶瓷文化历史及工艺特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秦锡麟教授在给该丛书谱序中言,“要让‘景德镇学’像‘红学’、‘敦煌学’、‘徽学’一样”,成为国际性的显学。”,“。。。。。是大胆和值得称道的学术构想。我赞赏‘景德镇学’这一学术构想,我也将支持‘景德镇学’的学术研究工作”。该丛书以陶瓷为出发点,以文化为主线,分章分册,整套丛书可分可合,珠联璧合,全套又具规模。丛书编撰、排版图文表兼具,不仅观点新、角度新,内容安排新颖,其使用图片也较新颖。丛书语言朴实,引用史料真实可查,图片因文而设,人文、风光、实物图片因需而见,丛书可满足文化学术,收藏,甚至旅游人士等不同层面读者需求。实可谓丛书在手,瓷都尽览。
“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于2004年10月金秋由江西省高校出版社发行,她的问世是瓷都景德镇的一件大事,是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我国文化、科技学术界的一桩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