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许多国家,陶瓷器皿的设计生产不再仅仅追求它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陶瓷设计的艺术审美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作为陶瓷的发源地,中国有着辉煌而骄傲的过去,陶瓷曾一度被视为中国的象征。换言之,陶瓷实为中国的“土产品”,象其他诸如古中国四大发明一样,在国外几经改进,身价百倍,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的表象。在欧美一些国家高档陶瓷用品只有在非常场合才拿出来用一次,平时只作为房间里的陈设艺术品,实质上,它的审美价值已经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
中国内地的陈设瓷(包括仿古瓷)不仅在国内深受好评和喜爱,在海外一直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其中主要原因有二个:
其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一直被海外看作是永远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其中石窟艺术和墓葬艺术被认作世界奇迹,作为古代文化产物的陶瓷艺术至今仍带有历史的遗痕,所以很受人们的青睐。
其二、收藏中国艺术品增值行情非常看好,中国艺术品外流中,其中有不少艺术珍品等于白送给人家。以所藏珍品颇多、信誉较好、信息灵通的上海百年老店朵云轩为例:1988年,朵云轩以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四幅中国巨匠张大千的作品,没隔多久,这四幅大师作品在香港露面,拍得86万港元。那些通过私人渠道流出的古瓷、古玩就更不说了。
陶瓷艺术界,中国不乏世界级一流大师,其中尤以景德镇最为著名。然而在国际上,他们的名誉价位却远远小于他们的艺术品位,在国内也许已相当客观,但离国外一些艺术大师的艺术价位还相去甚远,所以中国还有待把艺术家推向世界。其实,大陆艺术品价位近几年在国际上有所上升,与港、台出现一批华人收藏家有关,其中拍卖行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大陆陶瓷艺术品价位上升的速度是缓慢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能通过公平、公正竞争去充分实现其价值,也就挑不起那些收藏家的激情。其次就是艺术家本身没能保护好自己的艺术产权,收藏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以低出好几倍的价格买到其同类作品。那边自己的作品被炒得红火,这边艺术家还不知钱落谁家。这样,艺术家的作品价位就很难升上去了。还有就是艺术家本人受商品经济冲击太大,追求眼前利益,把自己的艺术才华淹没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
艺术的历史定位,具有不依赖于市场的独立价值。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大陆企业的崛起,中国艺术市场机制的健全指日可待,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大陆艺术市场并非不可预期。具体表现:
1、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必将带动艺术文化的兴起,无比丰富的古代艺术文化曾以它不朽的价值震惊了全世界,这些优秀的古代艺术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创作的源泉,对整个人类的艺术文化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这独特的创作思维,是其他海外任何天才艺术家也无法灵感的,这一切都为中国艺术的再次辉煌,为国人找回自己的文化艺术方向奠定了“物”的基础。
2、中国企业正走向现代化,而艺术投资为现代化企业的一大标志。这不仅是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现在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开始向多元型和综合型发展,对体育和影视艺术的投资近年来成为热点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说对体育事业和影视艺术的投资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增加收入和“包装”企业等实惠的话,那么对造型艺术的投资,具有同样的意义和价值,甚至还要紧迫些,因为艺术文化已先经济发展以投资。国内各地的历史文化宝藏,吸引了大批国外观光游客,且不说为我国旅游业和中高级宾馆行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只给外商来大陆投资也注入了一支兴奋剂。
3、艺术品拍卖在近几年呈红火之势。在此之前,大陆艺术品一般到海外拍卖,而且渐渐形成了“行路”;古代艺术品(主要是宋元明清时期作品)主要运往纽约,通过世界闻名的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竞拍,中国近现代作品则主要在香港竞拍。1993年,上海经营中国艺术品上百年的老店朵云轩在希尔顿酒店操办了大陆第一次规模较大且较成功的艺术品拍卖会,在此之前,深圳、北京、西安已先后响起槌声,这些足可说明大陆正以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国际上通行的艺术品营销过程,是大陆艺术市场繁荣的前奏。
仿古瓷市场中国仿古瓷一直有着很好的市场,即使在陶瓷市场皮软时期,仿古瓷也有着自己固定的市场,1992年以前甚至出现一场仿古瓷热。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已得到世界公认。
充满古代传统文化遗痕的仿古瓷被当作摸得着看得见的艺术熏陶,它以一种风格上永远不会和国际艺术文化接轨的民族个性艺术形式存在。在国际上,它甚至可以独立地作为东方艺术的表征。
在纷纭的现代艺术论坛孰是孰非还没有被历史裁判之前,已被充分肯定的中国古代文化至少是可以信赖的。艺术市场上的伪冒、欺诈行为已使收藏家们的艺术投资行为蒙上了一层阴影。
原因之二就是它的雅俗共赏性
“真古”的东西流通数量极少,价位甚至比黄金还高,而且永远是增值的。而这些东西往往只有大收藏家才买得起,对于那些买不起或买不到的兴趣阶层,“仿古”弥补了他们的这份遗憾,况且明码标伪,童叟无欺。此外,我国文化艺术一直是以古代传统文化为滋土的,对于传统艺术文化,国人耳闻目染,任何一个阶层都能接受得了,他们不一定要懂,但他们知道这是一个能提高“身价”叫做“不俗”的东西。它们有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美德性质,质朴、纯厚,在现代保守主义与前卫艺术的枪炮声中,不少人宁愿选择它们。
原因之三就是更有利可图“仿古”对于内行人则为“仿”,对于外行人则是“真”,而内行人毕竟是极少数,以“仿”、“真”含糊不清的东西卖给将信将疑的人,这种艺术品的价格永远是个迷,恐怕只有卖者和买者才知道。
现代陶瓷市场对陶瓷设计的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对现代文化艺术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象征之一的陶瓷艺术,也有必要把顺应经济大潮,加入国际市场运行机制的行列作为自选课题。
首先,要把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去看待。即使是日用瓷也应倾注人的感情、艺术家的才华。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在选择日常用品上也不会象以往那样只要价钱合适、质量过得去就行。日用瓷本身就是审美和功能的统一体。艺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他创造的美的价值比别人多,而美的价值体现在社会的承认。为什么无论瓷器店里摆放的品种多么琳琅满目,而人们在购买时却还是要挑上半天呢?这就是人们的审美功能是天生的,在发现物品的同时,审美个性就无意间流露了出来。在瓷厂常听“师傅们”说,这样设计不合理,那样设计给批量生产带来困难等等,这就是职能的严重“越位”正是这种长期的“越位”,才没有了设计艺术家。再如花纸设计,在几家瓷厂观摩时,讲解人无不夸耀地介绍:“这些可都是进口花纸”。如拿着别人的花纸去和别人竞争岂不是很滑稽?
其次是要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展开公开、公正的自由竞争。陈设瓷之所以行情看好,正是由于其强调了艺术家的个性,以陶瓷界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美术系教师中不乏陶瓷艺术名家,而且各持一绝,在艺术大师秦锡麟院长的领导下,真正呈现出文化艺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性循环景象。走进美术系大楼二楼展厅,你会立即为艺术海洋的涛声震撼,从这里你会看到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东方回归征象。
新的历史时期陶瓷市场对陶瓷设计的要求
一、造型上向偏小偏简型发展
随着国内工业的兴起,工业用地增多,城市人口暴涨,人均居住面积也越来越少,在选择用具和陈设品上,节省空间已成为人们的重要考虑因素。
人们的营养日渐丰富,文化素质有所提高,生活习惯也高雅起来,一般待人接客都是品尝性质的,很少有牛饮暴食的,偏小型用品不会造成浪费,看上去也比较有情调,从而更能增进主客之间的感情。
工作时间的紧张,使人们感情交流变少,于是人们的感情发生转移,乖巧精细的物品能给人以亲情和愉悦感。简洁的造型看上去不会使人很累。二、手工味较浓的物品越来越受欢迎
机器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对机器大生产出来的产品感到厌倦,紧张劳作的重复生活,使得人们对大自然的景象非常向往,手工味较浓的物品给人以更接近自然的感觉,同时也减少了造型上的重复。如奔放、流畅的异型造型就很受人们欢迎。
三、装饰向简洁明快和清爽淡雅型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相互之间生存的欲望之争消除,心地纯洁充分显露出来,感情上容易和看上去清洁卫生的物品产生共鸣,同时也不会增加眼睛的疲劳感。简洁明快代表着东方民族大度、豪爽的个性,而清爽淡雅则是具有温和淑性的东方女性的象征。
四、陶瓷上的情趣设计和危险设计
紧张的生活节奏,会使人向往回归自然。带有情趣设计的物品,能够调剂人们的心情,启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危险设计则是知其不能而为之,且不说一旦成功的艺术身价,对现有技术也进行了一次必要的革命。
五、仿古设计大概是人类总是喜欢怀旧的原因,古香古色的物品很受人们喜爱,而且各个阶层都能接受得了。以现代人的思维去设计仿古风格陶瓷,不仅能够雅俗共赏,充满情趣,还可以让人想起中国辉煌的过去,从而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仿古瓷市场作为陶瓷市场的另一条隐线一直贯穿着陶瓷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现代陶瓷设计艺术家要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表达古代文化精髓,而不是纯粹的仿古。对古艺术文化不是仿效而是要突破。总之,现代陶瓷设计艺术家要以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结合国际艺术市场的动向去客观地对待陶瓷设计,要走在时代之前,而不做时代附和者。相信中国陶瓷艺术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