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艺术的长廊中,中国画以其墨彩神韵之独特而熠熠生辉,争奇斗艳。它以有着一种鲜明的自身特点,独特表现技法的形式而独立于世界艺坛,成为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精髓。人复一人,代复一代,再继承,再创造,离不开各时代杰出画家的继承和发展,如此循环向前。
中国是瓷的故乡,号称“瓷器之国”,“CHINA”在多种外语中既表示中国,又指瓷器,可见中国的瓷器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景德镇陶瓷艺术瑰丽多彩,以其绝妙而赢得世人的尊敬。郭沫若先生访问景德镇时有诗赞颂“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中国画艺术繁华似锦,特别是“珠山八友”艺术家,充分发挥陶瓷传统艺术特长,结合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千世领先,精美绝伦的青花、新彩、粉彩等陶瓷艺术,使中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更加紧密地结合,互为借鉴,相辅相成。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陶瓷装饰:古彩、青花、粉彩、颜色釉,但大多数陶艺家喜欢中国画装饰的风格,因而大部分吸收中国画营养,所以陶瓷装饰风格的形成大部分受中国画影响。
一、中国画的表现手法适合陶瓷装饰
1、运用散点透视在画面不要求只有一个固定的视点和一条明确的视平线。清代画家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可见山川精灵,铭记在心。正是由于中国画这种移动的散点透视,运用到各种造型的陶瓷器皿上,才使得每件瓷器画面都保持着其连贯性和完整性。
2、计“白”当“墨”。空白是中国画形式中特有的重要表现方法。中国画画山水画天空,强调虚实关系和计“白”当“黑”,“知白守黑”这一艺术法也基本适合陶瓷装饰所强调的质地美。
3、饱满均衡的构图。中国画的构图饱满均衡,一般运用散点透视的表现手法,采取平面布局,强调宾主、虚实、开合等构图法则,非常适合陶瓷装饰的造型,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4、重线条画结构。西洋画强调光线的作用,以光分明暗。中国画强调线条的作用,着眼于物体的组织结构,靠各种线条来刻划。中国画线描技法积累了丰富经验,历代有顾恺之的“春蚕吐丝”,吴道子的“吴带当风”,“人物十八描”等,都是陶瓷装饰上所运用和借鉴的线描技法。无论画粉彩、青花、新彩、古彩都离不开线条的运用。例如粉彩“工笔花鸟画”,一般都是以中锋为主,线条均匀有力,是粉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造型手段。平整的花叶,生动的小鸟,都完全依靠过硬的线条描来表现。线条表现在青花中最实在。青花“墨分五色”勾线有分水要求,青花料线画得凸起来,使“分水”控制在线条以内,不越过所刻画形象线条以外。
5、写意传神。中国画艺术是写意传神,强调“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先生对写意花鸟的总结)。“神在形似之外”、“意在神气之中”,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独特之处。特别是明代景德镇的民间青花,像“八大山人”的写意画,了了数笔,出神入化。如画人,一小圆圈是头;一撇是物;两点是眼;重笔撇成,倒传人字,是舞动的双手;再随着画两条下窄上宽的长线,便是身躯和脚。这就是《婴戏图》中活泼多姿的孩童全部用笔,却显得宁静,流畅,天真,更富有装饰效果。
剖析一下新彩装饰手法就可看到陶瓷装饰和中国画历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画表现形式主要有“工笔重彩”、“工兼写”、“没骨写意”、“泼墨”等技法,白描勾勒,皴擦点染,设色渲染等手法,构图上,追求立意及诗书画印的巧妙结合,这都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中国画讲究个“意”字,即写意,这个意是中国画精神气魄。中国画在造型艺术形象上要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把讲求神似与立意及气韵生动作为最高标准。而陶瓷装饰的表现形式,从主题到立意,从艺术形式到技法都和国画有许多相同点,只是由于手工艺特点,工具、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都可以在陶瓷装饰中找到,二者相互影响,如粉彩中的人物画法,上色方法都与中国画工笔重彩人物类同。新彩花鸟画的工兼写,寥寥数笔的墨竹,竹叶潇洒临风的姿态与中国写意画何等相似。区别仅仅是一个画在宣纸上,一个是画在瓷器上。
二、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中国绘画艺术真正在陶瓷装饰中运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明朝天启以后的民窑瓷器上诗配写意画面,是明代文人山水画对瓷器装饰的直接影响。到了清末民初,一批有国画修养的文人墨客进入景德镇,如擅长画人物的王少维,画山水的程雪笠,画花鸟的潘陶宇,继后的“珠山八友”均以清新的国画技法大大影响了当时的传统画。如绘画神技王琦,落地粉彩王大凡,水点桃花刘雨岑先生都在传统的基础上,为了使瓷器上达到像国画在宣纸作画晕染的艺术效果,吸收了清代画家恽南田,任臣的“没骨花鸟画”技法,运用到陶瓷粉彩上,更显得陶瓷艺术别具一格。当代“青花大王”王步先生运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画青花,像国画一样墨分五色,他将青花料水也分五色,力求水墨韵味;以画虎著名的毕渊明,花鸟画家马颂良等,擅长金石,书法,诗词绘画。他们在继承上创新,把国画技法运用到陶瓷艺术上的技艺,更是瓷都传世之宝。江山代有人才出。景德镇还有许多的美术家,如老一辈艺术家历经磨炼,功力深厚,造诣较高,作品境界各具特色。胡献雅的“苍劲雄健”,王锡良的“高雅自然”,张松茂的“秀丽雅致”,关宝琮的“雄浑清新”,赵惠民的“古典雅致”,王隆夫的“苍劲泼辣”,及解放后成长起来的陶瓷艺术家,坚持走“师造化、师自然”的道路。刻苦学习,勤奋笔耕,敢于创新,他们的陶艺作品既具有传统的艺术色彩,又显示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严谨细腻,有的笔触娴静,有的高雅飘逸……许多作品都充满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
三、陶瓷装饰与中国画艺术互相渗透
中国画是画在宣纸上,而陶瓷装饰的“国画”是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来装饰陶瓷。陶瓷装饰的表现形式,从构图到立意,从艺术形式到技法都和工艺材料的不同而有区别。国画与陶瓷互相渗透,艺术和精美的陶瓷材质揉和生辉,就形成了陶瓷装饰毅然决然的独特语言。中国画和陶瓷装饰的国画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艺术。只有互相影响,互相启发,瓷器上装饰国画多适宜工笔画重彩,使画面显得精彩。
中国画与陶瓷各有所长,有些陶瓷作品经陶艺家结合自己的国画功力和创作水平,比画在纸上国画还要好,更富有情趣。他们充分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画源远流长的优秀技法,又兼收了中国现代绘画诸家之长,“师其心”而不“师其迹”,显示了瓷都艺术家特有的艺术素质。
中国画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继承,不断的革新而发展。中国画艺术在革新,陶瓷装饰也只有在工艺材料和装饰技法上创新才能更好的把中国艺术运用到陶瓷装饰中,才能创作出散发耀眼光辉的陶瓷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