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综合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浅谈陶瓷艺术的“雅”与“俗         ★★★ 【字体:
浅谈陶瓷艺术的“雅”与“俗

作者:王一萍   文章出处:景德镇市艺术瓷厂   更新时间:2009-12-30 20:47:05 
 

 

    陶瓷艺术上的“雅”与“俗”是客观存在的,  产生“雅”与“俗”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欣赏能力的高低,  而欣赏能力的高低则又取决于人们的文化素养。人们的文化素养不可能一样。假如人人都用同一种公式欣赏同一种形式的陶瓷艺术作品,  那么也就无所谓“雅”与“俗”,  陶瓷艺术也就无需发展。  “雅”与“俗”历来有种种解释,大概普及的文艺,又叫通俗文艺,  是各种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都能领悟接受的文艺,人们的文化水平自然不比艺术家们高,文化低,趣味低,技术低,  地位低的人欣赏不来那些高雅的作品,  就是“俗”了。古代楚国的宋玉把歌曲分为《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两大类,前者“国中属和者数千人”,后者“国中属和者数十人”:和者多的便是低,是“俗”,和者少的便是高,  是“雅”了。后者把“雅”的特点概括为一句成语“曲高和寡”。  另外,  还有一条中间路线,  那就是“雅俗共赏”。我们所创作的陶瓷作品毕竟是给大众看的,  一件作品,  既能得到专家的好评肯定,又能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欣赏,做到了“雅俗共赏”,我认为才是上乘作品。
    下面就“雅”与“俗”和“雅俗共赏”分别探讨之。
    一、陶瓷艺术的“雅”
    陶瓷艺术的创新是艰难的,  而作出高雅的作品更非易事,  它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特意”表现。创作这类作品的艺术家,其思想、修养和艺术境界均为一般艺术家之上。他们的思想活跃,  善于借鉴,  敢于创新,  具有超前意识,  主动性和自由意识较强,他们具有使命感,  这使得他们急于加快陶瓷艺术的发展,  因为,他们多半是先锋派、激进派,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的行动却常有迫使性,  因为他们走的太快,  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于是他们只有要求大众自动提高欣赏水平来适应他们的作品,也许他们的创作标新立异,前所未有一时欣赏不来,但欣赏的次数多了,  就会渐渐地领悟出其中画意,  其创作效果也就慢慢接受了。如毕加索,他认为“艺术家如果考虑到群众的欣赏水平和要求,便会妨碍自己的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行动和作品对艺术的发展固然有促进,  但促进的只是少数中层艺术家,对大众收效甚少。举个例子,这就有点象田径比赛一样,跑在最前面的人,对跑在中间的人促进’最大,而中间的人又带动最后面的人,  反过来他们各自又都要极力赶上自己的对手。·如此,一环扣一环,一层带一层,使赛跑速度不断提高。这就是“雅”的陶瓷艺术家成为“先锋”的艺术家对陶瓷艺术发展的贡献。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标新立异,敢于吃第一只螃蟹的艺术家,  才会创作出那些高雅的陶瓷艺术精品,在他们的带动下,才会形成我们瓷坛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
    上述的是那些有一定艺术造诣和功底,  而又勇于探索和创新的艺术家们创造出来的一种“雅”。.另外,  还有一种“雅”,  我把它称之为时髦的“雅”。这类艺术家多半是一些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  却又显得那么成熟的青年艺术家,尤其是那在校或毕业了的美专学生,  因为他们也像大艺术家一样,  不断“创造”,  不断“革新”,  也创作出了一些“惊世骇人”的作品来吸引观众,  尽管“和者”不多,  却也正合了那句“曲高和寡”的成语,  于是“高”了、  “雅”了。其实艺术修养的提高要有一个过程,  是逐渐的,  而不是睡了一觉或者作了一个梦就提高了。走捷径只能是流于形式上的模仿。最近艺术界“陶艺热”就是这样,  有些作者对“陶艺”并不了解,  更谈不上“找到陶艺的表现语言”。  以为模仿那些陶艺大师的作品或手法,  胡乱的做出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就称之为陶艺作品。根本就称不上“美”和“雅”。他们就像对待其它的艺术流派一样,  盲目地抓来,’急于表现这自然创作不出好作品。
    时髦的“雅”也并不是坏事,青年人赶超艺术前辈,标新立异,  奇思妙想搞作品,  但要注重体现作品的“美感”和“雅”的内涵。只有苦练功底,  勇于创新,  倾注心血,  认真实践才能作出大众公认的“雅”的作品来。
    二、陶瓷艺术的“俗”
    一谈到俗,  我们大都会联想到乡土文艺或民间艺术,因为它们基本上是纯自然写照。其创作的作品写实较多,  构图朴拙,  绘画生硬,  设色“土气”缺少意境。创作这类作品的艺术家,  多属民间艺人,  他们没有受到过专业训练,  也没有艺术氛围的熏陶,  其创作大都凭自己想象和模仿,  他们的艺术观点和审美趣味与大众完全吻合,  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过于顺从”较为被动,  习惯心理强,如天津的泥人张,无锡的惠,山泥人,  他们的作品多受老百姓的喜爱,  而这些作品对观众来说仅仅是一种奉献,  很少有提高观众欣赏力的要求。  因此,  这类艺术家的艺术活动,  对艺术的发展起不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只是传统的延续。    我们陶瓷艺术的“俗”大致与此相似。对一些初学陶瓷绘画或对陶瓷艺术缺少悟性的人来说,  很易落入俗套,  画面呆板,  设色俗气,  没有创意和吸引人的地方,  这类作品自然是“俗”。但“俗”的“正统”也有“可爱”之处,  总是有人也喜爱这类作品的。然而,  “雅”与“俗”不是好与坏,“雅”的艺术未必都是好的。正如“俗”的艺术并不都是坏的一样。陶瓷作品的“雅”与“俗”取决于艺术家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追求。正因如此,  “俗”和“雅”便同样有存在的理由。  随着创作者对陶瓷艺术感悟的升华和绘画技艺的不断提高,  “俗”也会向“雅”转化。
    “俗”的陶瓷作品也有它的市场,  因为它绘画简单,朴实且大多价格低廉,  自然有购买它的人群。  陶瓷艺术的“俗”,  应该是“通俗”,  是可以使大多数不懂得陶瓷艺术,  但觉得作品还“好看”的人乐意购买,  是可接受的“俗”。俗话说:  “会看的看门道,  不会看的看热闹”,  一件作品如果连“热闹”都谈不上,  真正的“俗不可耐”,  没有一点艺术性,那就彻底失败了,那绝对是没有市场的。
    三、  “雅俗共赏”的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是“雅俗共赏”。特别是现在是市场经济,  一件艺术作品必须具备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雅俗共赏”顾名思义,就是“雅”与“俗”的统一,即中间路线。其实这条路线并不好走,  它要求艺术家有较强的鉴赏能力和组织能力。艺术家需要把“雅”的因素与大众的审美趣味“结合”于作品之中,  “既要专家点头,  又要群众喜欢”,  同时又负有较强的责任心,  走在大众的前面,又不至于过急地带动大众一同提高。在这方面,  我们的瓷坛前辈王锡良大师的作品《春风拂槛》粉彩斛桶瓶、徐庆庚大师的作品《踏青》粉彩玉簪瓶等,  特别是著名陶瓷艺术家周国帧先生的《骆驼》、  《老外婆》、《黑猩猩》等用匣钵料尝试制作的作品,  深受广大欣赏者的喜爱。可渭是“雅俗共赏”作品的范例。
    搞陶瓷艺术的人必须知道,.艺术的社会作用有三:  认识作用,  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陶瓷艺术则主要偏重最后一种。有人认为陶瓷作品偏于小,  便于制作与生产,  售价又低,  老百姓普遍容易购买也容易进入家庭,  所以低了,  是“俗”的,  而大件作品,  如油画、大型壁画和城市雕塑等,制作困难,  不易复制,  只求单件售价很高,  于是就高了,  是“雅”的。其实艺术作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的大小和制作难度。  比如一支万件瓶和一只鼻烟壶相比,  也许价值相等呢。正如克罗齐所说:  “一首小诗同一首长诗,  在审美意义上是平等的。一张小画或速写同一幅祭坛画或一幅壁画,  在审美意义上也是平等的,  一封信也是一件艺术品,  一点也不亚于一部小说,  甚至好的翻译也和原著具有同样的独创性。  ”因此,  我们搞陶瓷艺术的,  不要进入认识的误区,  不要责怪人民大众欣赏不了自己的作品,  也不要以为做了一些人民大众喜欢的东西便是“俗”了,  这要看你如何正确把握“雅”与“俗”的关系。艺术作品总是给人欣赏的,  人们在欣赏你的作品时,  能得到美感,  有眼前一亮,  立刻想买的冲动,  我想你的创作是成功的。要想达到这种境界,  这就要看你的艺术功底了,  有独特的创意、健康向上的主题、巧妙的构图和新颖的表现技法以及完善的制作工艺。我相信创作出具有艺术和经济双重价值的“雅俗共赏:的好作品是不成问题的。
    我们现在身处和谐盛世,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生活也有了更高更多的需求,  陶瓷艺术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陶瓷发展至今,可谓是各个方面均己达到了鼎盛时期,广大陶瓷艺术家任重而道远,  只有积极进取,  与时俱进、刻苦钻研、  勇于创新、认真实践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雅俗共赏”的陶瓷精品!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已经被视作
    艺术,用跨界的方式思考
    纠缠在传统和现代之争的陶瓷
    陶瓷艺术的淫乐主义
    简论陶瓷艺术的当代性·陈烙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