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描是古彩技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法。历代的人物风貌,四时的花卉翎毛,祖国的大好河山,传统的珍禽异兽,精美的图案边角,都要依靠线捕的功力和艺术处理,线描的优劣是古彩装饰成败的关键。探讨和研究古彩线捕就必须从线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着手,必须从线捕最基本的技法——中锋用笔、油料性能入门。
第一节
古彩线描的基本要素
构成古彩线捕的要素,就是古彩专业人员经常用到的点、线、圈。看起来很简单的一颗点、一根线、一个圈,它的出现却经过了漫长的艺术实践,它产生的时间远远早于古彩的出现。
一、古彩线描中的点
(一)点的由来及发展
点是天空的星星、地面的沙子等自然物象给人们的启示。同时,又是狩猎的足迹、农作物的种子等劳动实践给人的联想。“点”的存存,能使人们对许多形象产生联想和认识。
点,确确实实在许多领域中存在着。点在勤劳、智慧的先民们眼里,不仅仅是“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东西”,而且还是具有表情和表现力的形态。点给人们总的感觉是醒目的、活跃的。于是,人们将点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小孩三朝、满月、周岁时,额头上总爱点一个圆圆的小红点,给亲人们一种尤比的喜庆与吉祥;每到端午节,大人们总要给自家孩子的脑门上点一颗雄黄点,给亲人去病消灾、驱邪降福的良好祝愿;有的地方每逢节日,会在馒头上点四颗红点,送给人们四季平安、人寿年丰的祝福。当夜空出现一颗北斗星,它可以指示船民的航程;当夜空留下最后一颗启明星,它启示着不久便是黎明。这就是点的醒目、活跃被人们用于生活的见证。
点在其他领域内也得到普遍的应用。例如,点在讲话和写文章中用作量词,“第一点、第二点……”讲话写文章就条理分明。点在诗歌中对写景写情也有一定作用,如,“双双麻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愿叫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台”。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吴山点点愁”以及词人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两,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些被立体化了的“点”更是让人情景交融,其情其景,处处被点所打动。
此外,点在逻辑学和几何学中也为常见。如“观点”、“出发点”、“立足点”、“起点”、“交点”、“端点”、“终点”等。由此可见,点是历代先民们从生活中以及其他各个具体领域里抽象出来的纯粹形态及造型手段,足构成古彩线描的基本要素。
(二)点在古彩中的应用
古彩中的点从料色上分有两种:一是赤色的油红点;一是黑色的生料点。点在古彩中应用很广,如果说线是古彩的骨骼,那么点就是古彩的细胞,一只比人高的万件《沙地万花》占彩瓶,不知需要多少颗料点去装饰它,圆而晶莹的料点,体现着古彩艺术家惊人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品格。在《沙地万花》古彩瓶上,它是一种由点的密聚组成的面,在行话巾叫地皮。
在点组成地皮时,一定要注意点的排列,因为掌握了画点的中锋用笔和油料性能,并不等于完全解决了“点”的形式美感问题。如点沙地时,点的排列要略带弧形,如果是纵横交叉的点,就难以收到美的效果。同时,点沙地时,“点”的颗粒大小、疏密、油料的干湿、稀浓、深浅,用笔的按提轻重,都应有意识地注意(见图3—1)。
此外,点在凤尾上是用来表现长。......点击下一页进入高清晰彩版图片,本彩版共分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