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彩绘·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陶艺历史·景德镇青花、釉里红、斗彩艺术发展综述-现代篇       ★★★ 【字体:
陶艺历史·景德镇青花、釉里红、斗彩艺术发展综述-现代篇

作者:张学文   文章出处: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鉴赏   更新时间:2004-10-29 21:10:57 
 

 二 五六十年代的青花艺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的进步和时局的安定,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事业采取了“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较大的举措和激励政策,景德镇的青花艺术为此出现了新的转机和希望。随着国家建设高潮一次次的掀起,景德镇陶瓷研究机构一个个科研项目和科研任务的完成,高、中等学府一批批陶瓷艺术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规模较大的专业化生产青花和青花玲珑瓷的企业一家家的成立和投入生产,使景德镇的青花艺术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53年景德镇成立了“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陶瓷委员会”(简称“陶委”,即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之前身),这是景德镇现代陶瓷发展中的一大关键,它为景德镇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步先生及其次子王希怀都作为青花艺术的杰出代表而进入“陶委”。在“陶委”刚刚组建不久的1955年至1956年,他们就承担了我国与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其中对青花工艺科学和青花艺术的创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研究,这个项目的艺术创作实践和试制主要由以王步、王希怀父子两人为主的釉下组承担。这对于景德镇青花艺术工艺技巧水平的提高、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都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间创作出了不少青花艺术精品。可以说这是现代青花艺术兴盛的第一次高潮。
    1959年轻工部陶瓷研究所釉下组的技艺人员又掀起了为完成建国十周年献礼瓷创作的热潮,他们与东风瓷厂的技艺人员一道,创作和试制出了史无前例的大件青花艺术瓷,其中有万件青花瓶、直径6尺的青花大圆桌面、直径5尺的青花大瓷缸以及青花斗彩之类的作品。这些作品突破了大件陶瓷作品工艺制作和烧成的难关,开创了大件青花艺术瓷的先河。此时由于高档艺术瓷大部分使用了上等的德国进口青料和国产云南珠明料,呈色青翠而沉稳、分水层次更丰富、表现力更强,胎质釉质更细腻透亮,更适宜青花装饰的艺术效果。
    与此同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健鹰、高庄等教授设计的一批使馆用瓷、“十大建筑”用瓷中的青花茶具亦在景德镇创制出来,显示了景德镇青花艺术的潜在力量和水平。这些国家用瓷在纹饰上多取材于农、林、牧、副、渔之类的现实生活和寓意幸福、吉祥的民族图案,注重图案化的形式处理和层次结构,造型方面摒弃传统老调,呈现了端庄典雅、朴素大方、饱满圆浑的艺术特色和具有中华民族气质的艺术风格,在当时成为真正符合时代精神和使用环境气氛的作品。这可以说是景德镇现代青花艺术兴盛的第二次高潮。
    20世纪60年代,原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为贯彻科研为生产服务的方针,又派出了王希怀等三人深入到生产青花瓷的专业厂家新平瓷厂(即人民瓷厂前身),帮助该厂对传统“青花梧桐山水”画面进行大量改进和实施配套工作,将原来较为繁缛复杂的“清乾风”调整修改为更加简练、更为规整、更讲究青白关系、浓淡关系和虚实对比关系的新画面,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批量生产的需要;并将原来只有折边盘、针匙、汤碗等几个小品种的单件青花瓷,重新扩大组成大配套的中西餐茶具,以至逐步扩大到如今已多达196个品种的中餐具,成为荣获国际和国家金奖最多的青花品种,成为我国日用陶瓷惟一获“三连冠”的佼佼者。
    除此以外,还进行了青花影青瓷贴花工艺的试制,将宋代的影青刻花艺术发扬光大,以贴花工艺和以色料代刻划的先进工艺创制出青花影青瓷,并广泛应用到日用餐茶具和圆桌面、灯具、文具、花钵等既实用又具欣赏价值的瓷器上,这也是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又一新成果。可以说这是景德镇现代青花艺术的第三次高潮。
    这一时期正是王步先生进入晚期的青花艺术生涯,在青花艺术的表现技法和风格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变化。他一改中期的兼工带写的风格,以自己长期实践的娴熟技艺吸收“八大山人”等画家的笔墨疏简而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进一步将中国画的泼墨和大写意的技法与青花艺术的分水技法融合一体,独创了先分水后勾勒的青花“分水写意法”。这种分水写意技法,即水料停留在坯体上的时间和厚薄以及分水笔带水的手法,在分水时全靠双手的默契配合,如果没有高超的青花分水技艺是难以达到这种“无法”境界的。这标志着王步先生青花技艺的成熟,对当代乃至以后的青花艺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1964年王步创作的《青花蔬菜图瓷板画》(图2),就是用大写意的笔法和大面积的分水技法进行创作的,浓淡层次居然那么分明而又自然,且具明暗变化的体积感和水淋淋的质感。菜叶的翻转起伏都在高超的笔墨技法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节奏韵律感的线条勾勒,抑扬顿挫、苍劲有力,与分水渲染的阔叶形成强烈的对照和映衬。
    王步先生在晚期画青花艺术瓷时,还常用青花分水笔蘸釉下五彩的色料画瓷,使青色之中带有几分其他色彩,融合得十分自然有趣,其品味雅丽而不俗。有时又将白色的花朵或鸟羽用堆白釉的手法表现,使其更有立体效果,与青花相映衬而另有一番风味。
        除王步先生之外就是前面提到的聂杏生先生,聂先生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辛勤耕耘了十几年,培养了如秦锡麟、田慧棣、罗晓涛、张学文等在青花艺术上都颇有贡献的一大批弟子。这位默默无闻、踏实诚恳的老先生对景德镇青花艺术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是应该予以肯定和颂扬的。正是由于有一大批从事青花艺术创作的技艺人员和艺术家,才迎来景德镇现代青花艺术的兴盛。
    然而正当景德镇青花瓷有所发展之时,“文革”浩劫使刚刚兴盛的景德镇青花艺术遭到了冲击,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景德镇青花艺术落人了低谷。这一时期由于破除个人名利思想而禁用落款,因此很少有艺术家落款的青花瓷。艺术家在这种文化浩劫中受到冲击,王希怀先生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中英年早逝。
    20世纪70年代后期,景德镇青花艺术逐渐复苏。最突出的是为新北京饭店专门设计和创制出一批“穿枝牡丹”、“蝴蝶牡丹”、“凤凰牡丹”等吉祥图案的青花餐茶具和千件青花莲子缸,取代了60年代以前的“飞凤壶”餐茶具,并将其“海棠边”经过改进后应用到中西餐具的盘类及碗类上,一度成为时尚畅销的青花产品。经过不断地创研,使专门制作青花的人民瓷厂常见青花画面多达十几个,诸如双龙、满莲、海棠、双梨花、飞天、芙蓉、梧桐、双金鱼、穿枝牡丹、枝梅、洋莲等等;造型品种也十分繁多,除了常见的“罗汉汤”、“正德碗”及其配套的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外,尚有香炉、烛台、花插、花钵以及天球瓶、鱼尾瓶、花篮瓶、梅瓶、千件瓶等各种瓶类,然而青花艺术的风格还没有彻底冲破传统的枷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国门的封闭,另一方面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尚未拓开。景德镇青花艺术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尚未达到气象万千的繁荣局面。
 

 
-----
图2 青花蔬菜图瓷板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最美不过青花瓷 不动声色的奢
    养眼:当青花陶瓷在服装上争
    浅析青花斗彩装饰艺术
    景德镇青花狮子永久落户英国
    青花料用什么调
    青花和釉里红为什么难以烧制
    非常经典的青花釉里红方形瓷
    雾里探青花
    "南澳1号"惊现景德镇青花瓷
    釉中青花的始创者是宁勤征(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