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中国陶瓷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然而,当中国的陶艺家们猛然从“传统”、 “实用”、 “日用”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落后了。的确,现代陶艺已不仅是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而存在,也不仅仅是以“实用”、 “美观”、 “经济”、“大方”的观念便能涵盖得了的。它已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广泛地参与到现代艺术大潮中,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的现代陶瓷艺术。
中国现代陶艺起源于上世纪8 0年代初,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的艺术家是这种风格的最早实践和推动者。在这3 0年的进程中,前10年的发展是缓慢而艰难的,几乎是靠一些间隙性的活动和展览来引起人们偶尔的侧目。
中国现代陶艺如今已以新颖独特的造型装饰,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吸收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突破传统陶瓷的器型、装饰模式,是现代陶艺的特征。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现代艺术的打散构成形式,利用泥土与火的特性进行创造。在形态上以非传统,功能上以非实用性特征,主张自由、个性、观念、材料的张扬和表现,与中国现代艺术和艺术思潮的发展紧密相关。这些从陶艺的风格和流派呈现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
在诸多的艺术种类中,陶瓷是最传统又最现代并具有国际语言的造型艺术,由于陶瓷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性,也由于构成此门类艺术的基本要素水、土、火与人性的天然亲近感,构成并创造了陶艺的神奇魅力。玩泥弄陶已成为一种时尚,它所带来的愉悦和健康不仅让艺术家迷恋忘返,其泥土的质朴表现和火烧产生的神奇,也为欣赏者带来直入心灵的关怀。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如今的各个艺术领域都是一个争论不完的话题,陶艺也不例外。现代陶瓷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的不同分别表现在:
1、造型:传统陶艺讲究规整,平衡,对称。器型的口、颈、肩、腹、腰、足的轮廓线以弧形为主,器型两侧的轮廓线的长短、高低一致,釉面光洁细润,不能出现变形、斑点等缺陷,烧成后瓷器的裂痕、卷曲、变形等问题都属于废品。现代陶艺则注重从变形、卷曲、开裂的问题中发现肌理、窑变现象,从釉料的垂流、积料等缺陷中寻找作品的独特视觉效果。从粗犷的材质,残缺的器皿中,探索质感特性,从质朴的材料中凸显独到的形态,有意识地将坯体卷曲、挤压、切割、挖残成随意的形状,融入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
2、器型:传统陶艺讲究“成器、造物、求美”,器型以实用的瓶、罐、碗、盘为主;现代陶艺则采用“弃用、索义、求变”的创作理念,器型讲究与装饰的衬托、对比、呼应,以不完全乃至破裂,残缺的形体,显示出大自然中的峰峦、岩石、洞穴般的形态。
3、肌理:经过艺术处理后的器型材质上,产生出粗犷的肌理效果,犹如山峰、峡谷、石林。在装饰绘画前,用麻袋片在潮湿的坯胎上压印出纤维肌理,然后再施釉、绘画、入窑高温烧炼。经过高温烧成后,坯胎发生了窑变现象,既显示出清晰的织物纹理,又使釉面形成高低不平的料痕,犹如冰雪消融的痕迹。现代陶艺作品,虽然是人工创造,却必须依靠窑火的助力。适当的烧成气温是保证作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恰到好处的肌理效果,需要恰到好处的窑温控制才能产生出来。根据不同的器型形态,分别采用施釉、露胎、雕刻、按印、挤压等多种手法制作出斑驳不平的纹理。
4、纹饰:以粉彩、新彩、色釉、书法雕刻等形式,在加工后的坯胎上进行装饰,古色古香的人物,疏朗的山水瓷画与器型相融汇。在装饰设计上,以粗糙的涩底与光洁的釉面装饰作对比,完整的画面与残缺的器型相呼应,现代造型与古代生活情趣相映衬,不规则的开光形状与精细的绘画装饰相结合,产生出强烈视觉对比效果。在造型上,以随意、天趣为特色,绘画装饰,则以严谨的构图,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体现出深远的意境。
5、内涵:现代陶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独特的器型装饰中,蕴含着深刻意境。虽然玩泥、捏陶是少年儿童也会做的事情,儿童的陶艺习作也有特征,但是,现代陶艺创作并非轻而易举的玩陶。
现代陶艺如今已进入到普通家庭中,可见现代陶艺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观念的改变,使一种艺术形式产生如此强烈的变化,而且,未知的领域远比已知的宽广。
艺术家以他们充满智慧和想像力的才情,不断为我们填补着这种审美的空白,而且还是以陶艺的方式。这使得参与其中的中国陶艺家,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情感色彩和沉重的“历史”责任,并被纳入到世界陶艺发展的大环境之中。美国著名陶艺家温·黑格比在《美国陶瓷》上撰文写到。陶瓷艺术领域内,最激动人心的就是今天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的‘艺术运动…。 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更多的目光注视着在传统陶瓷大国的盛名之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我们自己的艺术形式一一中国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