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肖像》邓碧珊 作
抗战胜利后,艺人们陆续返回家乡。南昌又多了几家瓷像馆。如:刘春华、夏道爽二人重开规模较大的“新中华瓷庄”、梁兑石的儿子梁少石开设的丽泽轩、杨厚兴开的“最明轩”瓷相馆、陈信高的丽影瓷像馆等。解放前夕,民不聊生,百业清淡,许多艺人转行他图。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成立的南昌市瓷像合作小组在1956年转南昌市瓷像工艺社时,全市画瓷上肖像画艺人仅有30余人,在杨厚兴为首的肖像画家们的不断研究指导下,于1960年成立南昌工艺美术厂,在政府的重视关怀下,艺人们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瓷板画发展在艺术层面上有了新的飞跃,瓷板画艺人也由当初的组建瓷像工艺社的30人发展到数百人。3 0年代始,南昌瓷板画便走出国门,远走东南亚。改革开放以后,香港摄影家仇永平与南昌瓷板画艺人联合创作了一大批瓷板画精品,向世界各国推介南昌瓷板画,奠定了南昌瓷板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2008年,南昌瓷板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有不少来自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艺人也来昌学习瓷板画这门艺术,可见南昌瓷板画在国际上也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南昌瓷板画发展至今,已有六代传承人,分别为邓碧珊、王琦、梁兑石、吴月山、杨厚兴、冯杰,瓷板画也从最早的黑白色调发展到今天丰富多彩的颜色,特别是第六代大师冯杰先生在学习前辈们的绘画经验和结合西方绘画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作品色彩丰富,质感逼真,笔调细腻,表现力强,生动传神,人物形象更为饱满。冯杰大师在1996年编写出版的《瓷上肖像画技法》一书,从理论上、实践上系统总结了他30余年来从事瓷上肖像画艺术的观点、方法、技巧等,填补了南昌瓷板画无专业文献书籍这一空白。正是在这些优秀的瓷板画家的努力下,南昌瓷板画才有了今天在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