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梁少石 作
南昌瓷板画又称肖像画、瓷像,是江西省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是在中国传统瓷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最初瓷器只是为了满足实用的需求而制造,到了唐朝才渐渐向装饰方面发展,绘画各种图案、纹饰于瓷器上。到了宋代(1960—1279年)在陶瓷器物上用一种或多种颜料描绘,已成为一门民间艺术。
明代(1368—l644年)中叶,西方珐琅传入中国,于是增加了斗彩和五彩,增添了不少颜色。清代(1644一1911年)以后,彩瓷色釉发展到五彩缤纷的境界,任何颜色都可以烧制出来,瓷器装饰与绘画变得更为密切,所以一批文人画家开始介入绘瓷艺术,他们以中国传统绘画入瓷,把瓷胎当画纸,作画题字,与水墨
画法无异,形成了一种新的文人派画风。明、清二代,在江西景德镇集中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专门生产皇室用瓷,主要烧制珐琅彩纹饰品,其质精良,居全国之冠。
光绪年间,德国、日本的“洋彩”开始在景德镇盛行,这种颜料色彩纯正鲜艳,其绘画程序简单,表现力强,可以任意画出浓淡层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洋彩”,瓷上肖像画才开始萌芽。1892年,瓷上肖像画创始人邓碧珊在中国传统瓷器彩绘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摄影术,吸收中国书法之精华和西洋画法的技艺,不断创新,开创了瓷上肖像画的艺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