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24日,中共景德镇市委作出决定:将原来十三个画瓷合作社和七个画瓷合作组联营成立的工艺美术彩绘工厂与出口瓷加工厂合并为艺术瓷厂。把全市从事陶瓷装饰的彩绘加工行业都规划到一家瓷厂,实行统一集中的计划和生产管理。当时分布在各个合作社以及民间从事陶瓷装饰技艺人员,都相继加入到艺术瓷厂这家以粉彩瓷为主要产品的创作生产行列,除少数调入陶瓷研究所外,全市几乎所有的彩绘加工、装饰设计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都成为艺术瓷厂的国营职工,这是艺术瓷厂以后能成为全国陶瓷彩绘行业实力最雄厚、技艺最精湛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进入艺术瓷厂的彩绘人员大都是从事画瓷多年的熟练技工,年龄偏大,青年工人寥寥无几。培养粉彩技艺接班人、扩大本厂粉彩瓷生产规模已成为工厂的当务之急。时任中共市委常委兼任艺术瓷厂党委第一书记的韩光和陶瓷美术家、厂长张松涛,积极倡导并亲自组织实施,在原工艺美术合作工厂彩绘训练班的基础上,扩大招生,成立了景德镇第一所由工厂创办的彩绘专科学校。设立了人物、花鸟、山水、图案和填色十个专业班,有学生三百多人,授课老师大都是本厂在工艺美术界享有盛名的陶瓷美术家、老艺人,如毕渊明、赵惠明、周湘甫等。在短短的三年里,为艺术瓷厂培养造就了一批非常年轻的陶瓷艺术接班人,充实扩大了艺术瓷厂粉彩装饰技术的从业人员队伍,解决了生产技术后继乏人的忧患。事实证明,当年彩绘专科学校的学员,数年后都锻炼成为全厂生产骨干,技术能手,有的成为企业的管理骨干,尤为可喜的是这些学员中当今已有数十位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师,当年彩绘艺校的幼苗,如今成长为粉彩艺苑中的参天大树。
刚组建的艺术瓷厂,只是一家只能从事彩绘加工的专业瓷厂,缺少成型配套能力。1959年底,市委决定将建筑瓷厂在市区内的成型生产能力全部划归艺术瓷厂,其中有四个车间,六座柴窑,四十多个日用瓷成型生产班组,骤然间,使艺术瓷厂拥有5600多名职工,成为全市最大的一家瓷厂。这样虽然扩大了日用瓷生产规模,解决了一部分彩绘缺乏白胎的矛盾,但陈设瓷、艺术瓷、仿古瓷的生产创作所需胎瓷还是严重不足,制约了粉彩瓷生产的发展,往往出现无米之炊。为了支持艺术瓷厂发展粉彩瓷生产,景德镇市又将宇宙瓷厂一个具有成型生产能力的粉定车间,共150多名专业成型工人调入艺术瓷厂,成立一个琢器车间,担负专门生产制作琢器胎瓷的任务。为了满足粉彩瓷板画生产创作发展的需要,市里又从东风瓷厂调来一批烧制大小瓷板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瓷板组。由此,大大缓解了艺术瓷厂彩绘胎瓷不足的矛盾,粉彩瓷生产如虎添翼,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