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在曹新民看来,“建国瓷”中涉及的现代题材创作,可以看作为“文革瓷”的预演。“景德镇的陶艺家正是积累了‘建国瓷’的创作经验,创作起‘文革瓷’才更得心应手了。”
所谓“文革瓷”,是指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0年间各地陶瓷厂生产制作的带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以及后来生产的所有具备文革典型风格的瓷器,如以工农兵形象、样板戏题材、毛主席语录等为题材的装饰瓷件、生活器具、雕像等。
曹新民介绍,“文革瓷”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产生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主要指有“文革”画面、“文革”语录或文字(诗词、手迹等)的瓷器,具有典型的“文革”题材特征。
另外,“文革瓷”多为塑像和像章,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在那段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文革瓷’能刻画出那个年代陶瓷艺术特征。”曹新民说,相对于“建国瓷”而言,“文革瓷”的生产缺乏主动创新意识,“要你做的事情和你要做的事情,意义肯定不一样。”
据曹新民回忆,那时候,景德镇的艺术瓷厂名气已经相当大了,但是面对“瓷器不能打仗”的定论,发展受到限制,其表现在创作技术人员不断被压缩。吴康、毕渊明等艺术家都被关进了牛棚,不能再画画了。
但与此同时,一些人却抓住机会脱颖而出,比如画新彩的章文超就以擅长画各种时代的毛主席像而出名。
“文革”时期,章文超获得了许多绘制毛主席画像的机会。当时让他画的毛主席像,除像章外,尺幅都大得出奇。上世纪70年代初,他受命为南昌“万岁馆”(现江西省展览馆)绘制直径十米的毛泽东画像,就是在上万块小瓷板上以树枝蘸墨勾勒轮廓,以棉团着彩点染色面,然后对细部进行精雕细刻而完成的。
至今,南昌“八一”广场附近仍高悬着这幅由章文超绘制的毛主席大型瓷板画。“那时候,有很多地方找章文超画毛主席像,原来景德镇人民广场附近的主席台上也悬挂了一幅,后来在破除‘四人帮’时被毁。”曹新民非常清楚这段历史,据他透露,人民广场那幅毛主席瓷板画被毁后,章文超觉得很可惜,因为毕竟付出了心血,于是向上级部门反映了此事,南昌的那幅毛主席瓷板画才能得幸存。
“那时候,搞艺术的人根本谈不上创作,只求不出错就行了。”当时发生的一件事,让曹新民印象深刻。那时的艺术瓷厂主要以生产瓷板和镶器为主,南昌生产的井岗山牌收音机,原来是木头做的外框,后来为了美观改用瓷器装饰,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艺术瓷厂生产。由于这个器物的外形四四方方,有一次一个烧窑的人无意中说了一句:“这个鬼盒子跟骨灰盒一样的。”导致整个生产组的人全部受处分,烧窑的还因此离开了工作岗位。本文刊发于《瓷器》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