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央视. 鉴宝.、.一槌定音.等电视节目,每每当专家鉴定持宝人的景德镇瓷器时,再三强调是景德镇官窑瓷。景德镇官窑瓷美伦美奂,精美绝伦。其实,明、清时期景德镇民窑瓷的生产水平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民窑生产的瓷器,风格齐全,光彩夺目,与官窑瓷相比毫不逊色,完全可以与官窑瓷媲美。
2010 年12 月5 日,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在望山庄.收藏的.明天启年半石隐制.款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在北京保利拍卖,总拍到1232万元人民币,创造了明清景德镇民窑瓷器交易最高价格,这也说明,无论官窑和民窑,其品质才最重要。明、清时期,景德镇有窑约300余座,民窑处于迅猛发展的趋势,宣德以后更为明显。如1438 年(明正统三年)和1446年(正统十一年),明廷曾两次下令严禁民窑仿制某些御器,违者处以极刑。这反映了民窑已经掌握了御窑的某些先进制瓷工艺,有力量与官争利,否则无必要下令严禁。又如1436 年(正统元年),景德镇人陆子顺,一次向朝廷进贡瓷器达5 万件。充分说明民窑的规划相当可观,产量也相当庞大。1540 年(明嘉靖十九年)有记载谈到,镇民以陶为业的.聚佣至万余人.。到了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市中就佣于陶瓷业的达数万人。这数万名出卖劳力的陶工,一部分受雇于御窑,大部分则受雇于民窑。从这里可以大致看到,当年民窑发展的规模和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因素。
这时,拥有数十名窑工和一定资金的窑户,已达到了一般水平的手工工场的规模。只有这样规模的手工工场,才能适应宋应星所说的.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到了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民窑逐步赶了上来,并在一些关键性工艺上超过了御窑。它的具体表现就是出现了.官民竞市.和.官搭民烧.的现象和做法。御窑厂承办的御器,因.细腻脆薄.,工艺要求很高,很不容易烧制,御器厂的工匠缺乏积极性,掌厂官往往把承办的御器压在民窑身上,这是民窑的作用日趋重要的证明。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清代的前期。景德镇瓷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因素,正在伴随着民窑的逐步发展、扩大形成起来的。到了清代前期,民窑中出现了一种窑户,当地叫囵窑。这种囵窑户是景德镇的大窑户,兼营烧、做两行,拥有比较充分的资本,有力量雇佣较多的劳力,拥有制瓷工艺的全部生产机构和设备,整个成品在这一种手工工场中可以实现,标志着清代前期陶瓷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增长。在明代后期,景德镇瓷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因素还林较幼弱,到了清代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有所发展。民窑和御窑相互比较,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直接生产者的身份不一样,御器厂是以匠役制为基础,直接生产者人身依附于御器厂,而囵窑或民窑中的窑工,基本上受雇于窑户,人身依附已有很大的削弱。也就是说,他们还多少受农村的羁绊,并且同雇主之间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宗族、血缘或地域关系,这些依附关系还相当浓重,也即在实质上还远没有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但在形式上已经多少类似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当时,窑户们通过瓷业生产获取的赢利,往往不是拿来扩大再生产,而是转移到鄱阳、都昌、乐平、抚州、南昌等地,购买土地、兴建房屋或享受挥霍。这样,明代后期、清代前期景德镇陶瓷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因素虽有发展,却很缓慢。囵窑在景德镇瓷业中虽然占有一定数量,但在整个制瓷业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即使加上烧、做两行各自分工的手工工场,数量也是不多的,景德镇制瓷业还是以家庭手工业和独立的手工业作坊占多数。囵窑比起其他各种生产形式,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撇开一些显而易见的优点不说,仅仅它调整了烧、做两行历来是冤家这一难以克服的矛盾,就有利于镇瓷业的发展。我们还可以从它的身上看到制瓷业下一步发展的前景,这就是它为近代出现了瓷业公司...一种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奠定了初步基础。总之,清代陶瓷产量的巨大增长,陶瓷工艺的精美绝伦,其中民窑的贡献是十分重要的,御窑中的许多珍品,有不少也是通过民窑中的包青窑烧造的。景德镇制瓷业的光辉成就,是民窑和官窑陶工们共同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