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景德镇经过自汉以来170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进入清代,瓷器的生产工艺和产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制瓷业的极盛时期。
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明代以来的所有瓷器漏种和样式得封全面继承。甚至连久已失传的宋代五大名窑的工艺也被发掘出来,再现于世。清代瓷器胎质致密细腻,釉色绚丽,镂雕精细。瓷器的品种较明代更为繁多,装饰手法、艺术效果也超过明代。清代景德镇制瓷业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各种彩绘瓷和色釉瓷的生产上。下面请看清代的实物。
这个是清代康熙年间的郎窑红瓷。郎窑代表了康熙一朝的瓷器制作水平,系江西巡抚、著名的督陶官郎廷极所创。其制作主要仿宣德、成化,前者以青花、祭红著称,后者以斗彩著称,因而郎窑青花、红釉和斗彩极为精巧。郎窑红最明显的特点是釉色垂流,上面淡、下面浓,特别是下面犹如初凝的牛血,所以人们也把郎窑红叫“牛血红”。这边是康熙民窑青花瓷,当时的青花瓷就像现在的新瓷一样,非常精美。它采用版画插图形式,向人们展示着一帧帧故事画面。你看这块盘子里面,画的就是《西厢记》故事中“莺莺听琴”的场景,它采取的装饰手法是珐琅开光,借鉴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好像是开了一扇窗户从外向里看情景一样。
大家都知道,代表景德镇陶瓷水平的一般都是官窑瓷。你看这是一套斗彩的十二花神杯。据说是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时由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你看它每只杯子上都绘有一种当月花卉,并且配有一首诗,可谓诗情画意、图文并茂,集中体现了景德镇陶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四大特点。这个是天字罐,因为它的盖子像古代将军的帽子,所以又俗称“将军罐”。这个是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它倾向于仿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的器物。你看这上面还有黑晕,但这不是含铁量高的缘故,而是在用毛笔着色的时候,有的地方下笔很重,烧出来就有这种晕散的感觉。这个是雍正年间的粉彩瓷,这一时期的粉彩是很名贵的。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吸收珐琅彩制作工艺的营养发展起来的,到雍正时期业已成熟,达到鼎盛。它采用玻璃质的透明颜料和珐琅质(粉质)的不透明颜料彩填在绘有纤细的黑线条画面上,经过800摄氏度:窑温烧烤后,表面光泽莹亮,粉润柔和,富有立体感,能经久使用不致磨损。
这是两件颜色釉的瓷器。这个是仿汝窑的海棠瓶,景德镇仿各种窑系制作的瓷器都非常好,有“仿汝超汝、仿官超官”的说法,这件海棠瓶就超过了汝窑,因为汝窑烧不出这么大件的瓷器。而这一件就是“祭红”瓷,是用来作祭祀用的。你看它的釉色非常均稳安定,不像郎窑红那样有大量的垂流现象。烧制这种釉色必须要保持好窑炉中的温度。但是由于当时烧窑的燃料是松木柴,窑火温度很难达到衡定,所以这种釉色很难烧成功,有“千窑一器”的说法,意思是烧1000次才可能出这么一件好瓷器。说到祭红瓷,它还有一个传说,说明代宫廷命景德镇烧制一种红色瓷器,但很久都没有烧造成功,而期限马上要到了,再烧不出来可是要杀头的。就在烧最后一窑的头一天晚上,一位老瓷工的女儿做了一个梦,梦见瓷器的配方中少了一种成分,那就是人血。于是在最后一天晚上,这个小姑娘纵身跳进烈火熊熊的瓷窑中,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窑中的瓷器。这个传说还被拍成了电影,片名就是《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