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亦兄弟的情谊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载于《我的大学》中国陶瓷 杂志社 出品: 我的父亲是陶院美术系元老级教授之一,那个年代交通不方便,家里条件也很一般。每天我骑着破自行车,从东郊赶往市区,再骑上一段崎岖泥土路,才到达位于莲花山的职大校区。
20多岁的我,上不同年级的专业课: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站在三尺讲台上,我面对的是一大帮和我同龄的学生,甚至是一群年龄比我大得多的、当了爸爸妈妈的人。在讲台上,我是他们的老g币,下课后我们即成为朋友和兄弟姐妹。我们讨论艺术、互相学习,我们也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尤其是我们开办的联欢会、交谊舞会在当时是风生水起,我们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和摇滚反叛的精神,引起许多年轻人的崇敬和共鸣,结成我们师生间多年的水乳交融的情谊。
这些职大的学生,很多出自 “名门”,很多人是景德镇陶瓷世家或老艺人的后代。他们进入职大前,有的同学就已经有较好的美术实践基础。比如戴玉梅、欧阳桑、张晓东等人。张晓东还是我中学时期的同学,在职大我们成为师生,但我们还是像兄弟一样,我们互相之间都直呼其名,我们感觉很自然、很和谐,甚至很温馨。
还有一些来自全国其他产瓷区的学生,有唐山的、有醴陵的、有广东佛山的,他们的美术基础也比较扎实,带来的艺术风格也迥然不同。这些学生们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有一年,佛山大学聘任我当他们学院的名誉院长,有一位职大毕业的学生贺家荣(音)在他们学院任教。在一次开学典礼上,他热情地上来和我打招呼,他乡遇故知,我们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激动。
另有一年,苏州大学要调我去任教,年轻的我当时也特别向往出去闯荡,但当时的领导坚决不同意,耐心做我的工作把我留下了。可后来一年,当景德镇陶瓷学院因工作需要调任我时,职大的领导同意并支持了我的决定。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步体会了老一辈人对我的良苦用心。
景德镇陶瓷职大的优势与特色,在于艰苦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为景德镇培养和锻造了一大批陶瓷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在于其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勇于开拓创新的陶瓷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