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瓷學院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摘要:古往今來人們都希望健康長壽,寄寓和祝颁長壽的圖案。很多吉祥圖案可以直接用吉祥漢字的各種書體來表示。在元明清景德鎮窖陶瓷產
品中,大量出現以壽字紋作裝飾題詞的各種造型圖案,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人民的精神需求和價值趨向。
關鍵詞:壽字紋 景德鎮 青花瓷 元明清
“壽”字是中國漢字中一個古老而神秘却又多變的异形單字。一個看上去普普通痛的“壽”字就有幾千種不同寫法。文字學家考證研究認為,中國最早的文字大約起源于夏,商周時代。商周之前,在出土的古陶器上就發現了“壽”字,被專家稱為“古陶紋”。古陶紋“壽”字早于甲骨文“壽”字。據考證,壽字的正式應用應該是從商代開始的, 盡管甲骨文中出現了大量的壽字,但那時還没有規範的象形文字。秦始皇統一天下后,統一了文字,秦篆作為全國的通用文字一通天下,也統一了壽字.的寫法,“壽”字也有了一種較為固定的書寫形式。從兩漢時期開始,字體雖有隸真草行各種書體,但“壽”字筆畫形態都還是以先秦為依據的,其形態變化不大。經過了數千年的演變,“壽”字終于變成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樣子。在社會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壽”字讓人目不暇接。古今歷代碑刻、鐘、鼎、漢磚、竹簡、典籍、器物、書畫都留下了大量的壽字墨寶。中國人對壽字的創造和運用,表現出十分的想象力。既對壽字進行變形變體的創造,又對壽字進行巧妙組合,來表達對長壽的祁望。由于壽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着簡單、直接的福壽寓意, 因此壽字紋裝飾在我國古代各類藝術品中大量存在, 也自然成為古代陶瓷藝術中常見的表現題材。
青花瓷器上以壽字作裝飾始于元。多見于小碗小杯內書寫草書壽字。壽字上下長,左右短,上下兩部分成對稱型。通過將壽字寫長,寓意長壽之意。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品中有一件完整的元代青花纏枝菊紋壽字碗。采用青花繪畫和印花兩種裝飾手法, 口內沿飾卷草紋一周,內壁及碗心凸印纏枝菊紋間以蓮紋,碗心印花上青花單圈草書“壽”字,其瀟灑飄逸,有元初書法之痕迹。圖一
元末明初民容壽字紋飾裝飾多見于草書壽字裝飾,青花發色普遍灰暗,有的呈褐色,其青料應為國產料。胎色米灰,釉多為青白釉,灰青釉,普遍開片。
永樂,宣德時期, 民窖流行楷書的“壽”字紋裝飾,其民密青花均為國產料,發色較灰暗,也有小鐵銹斑,但不及官容的大,深。
正統,景泰,天順民密青花,前期繼承宣德風格,后期開成化先河,是承上啟下的一期,具有從早期向中期過渡的特點。前期青料呈色深沉濃重,后期發色淡雅的較多。
圖二是一片景德鎮容址出土的天順壽字紋小杯殘片。
明代中期以后,壽字紋裝飾手法逐漸多樣化。圖三焉明代弘治年產品。所繪的壽字圖案構思巧
妙,采用文圖結合的裝飾手法,在頗具藝術性的“壽”字裏,只用廖廖幾筆便刻畫出一位返老還童的“老壽星”,謂之壽上加壽。壽星又叫南極老人星,主壽考,為民間常用題材,在青花瓷上更為多見。壽星的額頭又高又大, 占據頭部的一半到三分之二, 以顯長壽之相。圖四為嘉靖壽上加壽圖。尤其嘉靖朝的民容瓷器產量很大,青花瓷因改用了回青料,呈色濃艷泛紫,別具特色。
在明代官窖器中,早中期鮮見直接在瓷器上直接裝飾壽字紋飾,這與政權更替快,皇帝在位時間不長,皇帝的個人喜好有着很大的關系。在中國陶瓷史上,明代嘉靖一朝瓷器,形成了一種非常特殊的時代風格,一方面由于明朝政府加强對外交往和貿易的擴展,使瓷器作為主要的外銷產品大量傾銷海外,從而極大刺激了國內瓷器生產,致使其品種和釉色迅速創新。嘉靖青花由于鈷料改用回青料,所以色調藍中泛紫异常濃艷,也構成鮮明的時代特征,這種色調持續了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集權制,至明代發展到了頂峰,帝王是封建統治的總代表,他的意志可以决定一切, 因此當嘉靖皇帝崇信道教,特別是他中年以后,千方百計妄想成仙長壽之時,其崇道之風就影響了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受影響最深的,是為皇室生產日用瓷器的景德鎮瓷業。此時瓷器生產不僅以各種祭器居多,而且各種器物多作成方形,棱形或多邊形造型,紋飾多具道教色彩,祁福祝壽之意充斥其中。嘉靖皇帝在位60年,享年60歲,在古代已經算是長壽,官窖器中大量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壽字紋裝飾。有以樹枝盤成壽字圖案,是嘉靖時期最具特色的紋飾,在碗,盤,瓶,罐等各種器物上均有(如圖五)。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例,壽字圖案以各種方式出現在嘉靖瓷器上,如一件青花大蓋罐,器身滿繪纏枝蓮托壽字紋飾,寓意“鴻壽連綿”。另一件青花罐,器身繪多個開光體,每個開光體內分別繪出一個瑞獸托壽字圖, 寓意“瑞獸呈祥”。還有一件青花大蓋罐,器身則篆書100個壽字,蓋面篆書9個萬字,寓意“萬壽無疆”。從嘉靖朝開始,宮廷所需的禦器大多就已由民窖的“官古器”户燒造,即官搭民燒。至萬歷后期,官窖已經衰落,而景德鎮的民窖則發展到了一個輝煌的時期。隨着明末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大,景德鎮的民窖作坊一部分已從家庭小手工業作坊轉變了雇傭制的工場手工業作坊。此時民容在裝飾圖案方面,揎弃了過去官窖皇室的束縛,完全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的。壽字紋飾裝飾瓷器的大量出現,正是反映了當時老百姓祝壽文化的興盛。圖六為天啟民窖青花壽字紋碗。
壽字常做為獨一的紋樣裝飾,形成一種新穎的時髦樣式,并流行到20世紀初。在封建社會,健康長壽的觀念中常常混雜着宿命論的迷信觀念, 由于缺乏科學的衛生保健知識, 即使在王宮貴族中間,長命百歲也只是空想。清朝的皇帝除康熙,乾隆外,都不能稱為長壽者。在陶瓷藝術中,壽字的字體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有規律的變化着,字體和裝飾手法均可以放映時代特征。到了清代,粉彩取代了青花,成為當時瓷器裝飾的主流。但青花瓷器仍然是景德鎮瓷器最大宗的產品。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達到了我國制瓷工藝的歷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藝和品種,大多有所提高和創新,造型和裝飾也比明代更豐富多樣。在壽字紋飾形式上也不例外,更顯得煩瑣和市俗,民容如此,官窖更如此。康熙帝執政期間對瓷器燒造傾注的心血,遠遠超過明代君王,從而使景德鎮官營瓷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燒
制出一大批清新明秀,典雅宜人的青花瓷精品。正如清人朱琰《陶雅》所說“雍乾兩朝之青花,蓋不逮康容。然則青花一類, 康容雖不明清之濃美者, 亦可以獨步本朝矣。”就青花品類而言,其成就“獨步本朝”是毫無疑問的。收藏于北京故官的康熙青花萬壽字大尊是存世稀少的珍品,是陶瓷壽字紋裝飾的代表作。尊高77厘米,口徑37.5厘米,足徑28厘米。造型端穩,胎體厚重,在胎體上整齊排滿10000個不同形態的青花篆書壽字。口部77行,每行2字,出沿部48行,每行l字,頸與腹部最密集,共130行,每行75字,足部48行,每行l字。口,沿,腹,足四個部位的壽字統統加起來,不多不少正好10000字。書風嚴謹,筆畫勁秀,排列整齊,縱橫成行。字的大小肥瘦全依瓶身造型的起扶而定,錯落有致,收放自如。口邊的舒朗與勁部的緊凑形成鮮明的動感對比。肩部以下隨着瓶體的內斂,字體也由寬變窄順勢而收,而足部再次向外擴張。這樣一松一緊,一收一放,使字密而不亂,多而不繁,充分地展現了篆體書法之美。書寫每一個字都需要全神貫注,一絲不苟。倘若每天寫100個字的話,需要100天才能全部完成,比起描繪山水風景的圖案要費數倍的人力物力。據迄今公開的資料來看, 同樣的青花萬壽字大尊,康熙朝只傳世兩件,均是故宮舊藏。是景德鎮禦窖廠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專門為慶賀康熙皇帝六十大壽而燒制的壽尊。
但經過了三朝盛世以后,從18世紀末開始走向下坡。隨着社會經濟的衰退,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景德鎮瓷業,不論是官窖還是民容的生產,都是每况愈下。官容器中,由于光緒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焉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壽辰,因此在光緒官容中出現了大批的為壽慶典禮和賞賜所用的瓷器,其中就出現大量的壽字紋裝飾圖案。民容中青花壽字裝飾主要焉書寫團壽,以盤子等日用器居多。
從直白到含蓄,再到直白,從元代景德鎮出現青花繪畫開始,世人又多了一種對長輩表達感情,祝福老人的方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上層統治集團已經出現“上酒獻壽”的原始的祝壽活動。《詩經,小雅.天飽》雲:“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可見古人對祝壽禮儀之講究。從古至今,按民俗,老人到六十歲以后,每逢生日,要為老人祝壽,親朋帶壽酒,壽桃等禮前去祝賀。老人的兒女或者孫子,孫女則出面辦“壽酒”,邀請親朋好友參加酒宴。瓷器酒杯,大碗等生活器物當然也成為壽宴必備的,定制書寫壽字的瓷器,不僅表達后輩對老者的祝福, 同時也增添了壽宴的氣氛。 元明清三代每個時代景德鎮容青花壽字紋裝飾各有特點,反映了各個時期壽文化在陶瓷上的體現,為我們更好的研究傳統民俗禮儀提供了很多的資料。
主要參考文獻
[1]殷偉,《中國壽文化》[M]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鐘敬文:《中國民俗史》[M]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中國硅酸鹽學會編:《中國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 1982年9月第1版
[4]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中國青花瓷紋飾圖典》[Ml2007年第l 版東南大學出版社
[5]上海博物館《十七世紀景德鎮瓷器》[M]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
[6]鐵源,《明清民窖瓷器鑒定一嘉靖 隆慶 萬歷》[M]朝華出版社 2005年4月第1版
[7]鐵源,《明清民窖瓷器鑒定一天啟 崇楨》[M]朝華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8]汪慶正,《中國陶瓷研究》[C]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g]曹建文,《景德鎮青花瓷器藝術發展史研究》[M]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