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版):作为陶瓷美术学院(以下简称“陶美”)的院长,您认为陶美的陶艺水平是否可以代表当代景德镇陶艺的最高水平?
吕金泉:陶瓷美术学院的陶艺家以及培养的学生都属于学院派范畴,这和欧洲传统的学院派有着区别,欧洲的学院派更多代表的是传统的东西,而我们现在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代表的学院派则代表着现代陶艺的创新意识,有艺术家自己情感表达的陶艺。陶瓷美术学院作为陶院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唯一一所陶瓷类专业高校,一直秉承传承创新的精神,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谋求创新发展,因此,我们的陶艺教育和陶艺作品都是接地气的。
在80年代中期中国曾经兴起过学习西方艺术的美术思潮,在那段时间里,中国的陶艺发展也盲目跟随西方陶艺发展的方向,也出现了一些在工艺上有缺陷的残次品等被看做是陶艺作品的情况。而目前我们的现代陶艺回归到了传统,并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中国的文化内涵。我们陶瓷美术学院的教师很多不仅仅是艺术家,还是学者,教育工作者,因此他们都能够站在专业的制高点,在陶瓷艺术的领域还是具有一定话语权的,这种话语权包括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思想的影响力,很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如李菊生、周国桢、李林洪都是我们美院出来的,他们在专业里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认为美院还是能够代表景德镇陶瓷艺术一定的水平。
中国陶瓷(艺术版):在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上,陶美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吕金泉:我们很重视对学生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传统陶艺的基础训练也并未间断,在我们的教学体系设置中,也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课程设置的主导思想。学生们和市场接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是非常强的,这和这几年学校周边兴起的创意集市也有很大的关系。景德镇有着无法比拟的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近几年陶艺市场的火爆也促成了生活陶艺直接面向市场化的重要契机,学生们在直接对接市场之后,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甚至在学校里无法完善的东西,都会积极主动在校外找师傅自己学,因此,我们陶美在专业培养上,有着非常好的学习氛围和就业优势。
中国陶瓷(艺术版):您如何看待陶艺教育和普通艺术教育的区别?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吕金泉:陶瓷艺术是为生活而服务的艺术,也是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最基本和朴素的东西。对于陶瓷材料,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它相较于其他的艺术门类,更接地气。因此,陶艺教育的开展比其他的艺术教育来说更具有亲和力和上手能力。随着近几年来现代陶艺的发展,陶瓷艺术的纯艺术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在陶瓷艺术领域,我们对艺术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就我们陶瓷美术学院来说,我们在对陶艺人才的培养上也更加专业,有着其他综合类艺术院校无法比拟的专业优势,其他美术类的陶艺课程可能只是课程的概念,而我们是专业做陶艺教育的,陶艺教育在我们这里是一个学科的概念,我们是非常系统的。
中国陶瓷(艺术版):作为著名的陶艺家和陶艺教育者,您如何看待景德镇现代陶艺的发展状况?它出现了什么问题?
吕金泉:近十年来,景德镇陶瓷艺术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随着我们陶艺教育的方向转变、市场因素的引导、外来艺术家的进驻,景德镇整体的以传统陶瓷工艺品为主要产品种类的陶艺市场开始发生改变,尤其是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辐射的周边创意集市、乐天陶社包括三宝陶艺村等由学院派和外来陶艺家组成的新格局的出现,将整个景德镇的陶艺市场快速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也正是因为市场的升温和热捧,很多艺术家在这当中也失去了对陶瓷艺术创作内涵的重视,甚至出现很多艺术家见面打招呼就问:“最近画了什么东西?”完全忽略了陶瓷艺术是造型艺术加装饰艺术和工艺艺术的完美结合体,很多艺术家往往是去作坊买现成的坯,然后在坯体上进行绘画加工(现成的坯完全没有独立的设计造型语言可言,器型严重雷同),将绘画作为陶瓷艺术的全部内涵,这是艺术家缺乏对陶瓷艺术本质的认识问题。这样的陶瓷艺术品在“型”上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陶瓷是为生活而服务,很多陶瓷艺术品的造型依旧沿用非常传统的老派造型,而这种造型也许非常符合古代家居风格,但放在现代的家居装饰语言中,却显得格格不入。而很多陶艺家并没有意识到陶瓷语言的独立、创新和与时俱进。
中国陶瓷(艺术版):在目前手工工艺传承日渐式微的情况下,陶瓷如何重新发扬手工陶艺,尤其是传统工艺在现代陶艺中的作用?
吕金泉:景德镇的手工工艺并没有断层,从明代开始,景德镇就有着细分而完整的陶瓷产业链,景德镇的陶瓷工艺靠师徒传承的方式,在景德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我们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制作,在试验产品的时候,都鼓励大家自己动手做,需要产量化的时候,再送去专业的工厂做,但所有的原创设计和试验都是学生完全手工完成,这是我们的教学特色,也是景德镇的地域优势。
中国陶瓷(艺术版):在中国,陶瓷艺术何时才能走入纯艺术的殿堂?
吕金泉:中国的陶瓷在历史上早已经被世界所认可,被称为“中国白金”。陶瓷艺术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和工艺性,一直被看做是工艺品,被纳入工艺美术的领域。通过近几年越来越多具有独立思想又具有陶瓷语言的陶艺精品的出现,加之越来越多其他美术领域的艺术家也慢慢开始关注陶瓷艺术,从今年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来看,陶艺已经单列为一个种类进行评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这已经是陶艺慢慢将要走入纯艺术领域的一个标志性契机。这对陶艺的自身发展是很好的外在机会,也是这些年陶瓷艺术家自身努力的结果,但不论陶艺发展到什么阶段,永远不能单纯地将“艺术”和“工艺”割裂开来,陶瓷艺术是工艺加艺术的完美结合,即使走入到纯艺术的领域,也不能失去纯粹的陶瓷语言。
中国陶瓷(艺术版):美育教育一直是中国艺术教育的短板,您如何看待中国美育教育的现状?您认为美育教育对艺术教育的影响体现在哪里?
吕金泉:这在中国确实是个问题,也是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国外,到处都是免费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家长和老师经常带着小朋友们甚至是小婴儿们去逛逛博物馆和美术馆,因此,国外的孩子从小就有太多的机会接触最顶尖的艺术品,在自小的耳濡目染中,慢慢形成基本的美感和美术教育,这和我们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中,老先生让小朋友背唐诗宋词、背三字经是一样的道理,也许很多小朋友看起来像是和尚念经,但这些古文学教育已经在潜意识中植入孩子的大脑,等他长大之后终于理解了他小时候所背诵的诗词的含义,便可以信手拈来地用上,这就是从小的美育教育的影响。而这些形式教育在现代的教育中慢慢缺失了,很多孩子接触到了更多先进科技的讯息,甚至很多是一些没有营养的知识构成。因此,我认为美育教育应该从小就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和潜意识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开阔眼界,多看多听,读书和旅行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中国陶瓷(艺术版):您如何看待艺术理论在陶艺教育中的作用?
吕金泉:艺术理论是艺术实践的基础,能够指导艺术实践的进行,同时在艺术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能促进艺术理论的不断完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我们学院来说,艺术理论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是一种基本素养和基本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近年来在教师的遴选中对学历的标准越来越高,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的根本。所有的艺术大家都有有着很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后盾的。
中国陶瓷(艺术版):生活陶艺和观念陶艺在这次的毕业展中各有体现,各有千秋,您更倾向于哪一类?陶美在培养方向上是否有偏向?
吕金泉:生活陶艺和观念性的陶艺各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培养方向上并没有偏向。生活陶瓷比较偏向于市场,和市场接轨比较多一些,这个还是跟学生自身的兴趣点和特点有关系,比如和市场接触比较密切的学生,就比较容易将精力花在生活陶艺上,而比较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学生往往喜欢从观念上先行,观念性陶艺是对生活陶艺的补充,生活陶艺通常是能够批量化和产业化发展,而观念性陶艺更加接近于独立的艺术作品,它有更多的艺术家自己的感情和感性在里面,有时甚至仅仅是某个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倾诉。陶艺专业的方向更为感性,陶设专业的方向稍微理性一些,更接近市场,而陶工专业的方向则常常是从挖掘陶瓷材质的角度出发。因此,在培养方向上,我们并没有偏重,还是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特点自由发挥。
中国陶瓷(艺术版):能否给正在学习陶艺的年轻人一些建议?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陶艺家?陶艺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
吕金泉:现代陶艺的发展正在呈现多元化和多向度发展趋势,这也为从事陶艺的人士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和空间,陶艺也渐渐有了良好的艺术生态环境,陶艺遇到了最好的时代,这是做陶艺的人们的福音。年轻的陶艺专业的学生们应该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发展,做出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不能盲目跟随西方陶艺之风,也不能在传统陶艺中固步自封,应该在打好传统陶艺基础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对陶瓷材质的理解、工艺走出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形成一种陶艺的自觉,不浮夸、不急躁地走出自己的发展方向。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陶艺家,必须要有思想、有底蕴、有自己的艺术符号,并且能够接地气,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学习陶艺的毕业生要做到脚踏实地,先学好传统工艺,学会如何在艺术市场和机制还并不健全的大环境下,在商人、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中找到平衡。我们在学科建设上,也与大美术方向接轨,培养出能够直接输送到企业、学术机构的艺术人才,而非传统的传授技艺的扁平教学方式。
人物名片:吕金泉,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