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网文转载
>>
文章转载
>>
正文内容
施于人的似水流年
作者:鹿鸣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5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施于人,一个快要被人淡忘的名字。
这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教授、享有国际声望的陶艺大师,1996年3月死于一场意外的车祸。在他接近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时,生命戛然而止。
1997年春天,美国阿弗雷得大学的英语教授卡拉?卡奇女士来到了陶瓷学院任教。
此时,施于人教授已离开人世整整一年,但关于他的一些传奇故事仍在校园里流传。卡拉?卡奇被其中的一些情节打动。此后,她带着私人聘请的翻译,7次来到景德镇,遍访施于人教授的家人、学生,写了一本很厚的书:《道与器》。
9月16日,“施于人教授(1928———1996)及其第一代七个弟子作品展”在陶瓷学院陶艺中心开展。这个展览会的作品均收录在卡拉?卡奇的这本书中。它展示了施于人教授的人格力量与作品魅力。
渐行渐远的施于人以这样的方式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在教堂里长大的孤儿
7月21日,记者采访了施于人教授的次子施蒂,试图通过他的回忆,了解施于人教授生命中的一些精彩片断。
施于人1928年2月2日出生于浙江余姚,与著名散文家余秋雨是邻居。去年,施蒂曾回父亲的老家寻访。“与自家的老宅隔了一个小小的湖,就是余家的老宅”,施蒂曾用一台老式摄像机记录这个画面。
施于人9岁那年,父母突然离开人世,他成了一个在街头流浪的孤儿。但他没有放弃自幼培养起来的爱好———绘画。有一天,他蹲在当地一个教堂的门口画素描时,引起了一个神父的注意并且收留了他。施于人也因此成了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并且能弹一手非常漂亮的脚踏风琴。
1949年,施于人考取了杭州美术学院,专攻水彩。1951年,施于人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这期间,他曾为校长徐悲鸿守过灵。1953年,施于人又考取了中央工艺美院的研究生,研究实用美术。那一年施于人只有24岁,虽然身无分文,却才华横溢,为了赚些钱外出写生,他写了一本有关民间剪纸的书,居然被出版社看中了。
1954年,施于人的导师梅健英教授带了一批学生来景德镇考察,想在景德镇建立一个实习基地。施于人第一次有机会来到这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城市。瓷器作坊、古窑址、古瓷片、民间艺人,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施于人,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街巷悠长的小城。导师和同学都回北京去了,他却选择了留下。1955年,施于人正式调到景德镇陶瓷技艺学校,筹备美术学院。
为一只受伤的鸭子疗伤
施于人唱着《圣经》长大,在大学里读书时,一半以上的老师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虽然学的专业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但他接受的基本上是西方的教育。
穿西装、戴领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施于人与当时的氛围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但在教学中,施于人在带来学院派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却从不敢鄙视景德镇的民间艺人,他把段茂发、聂杏生、余翰青等一大批老艺人请上大学讲台。施于人甚至恳请学院聘请他们来当教授。有一篇回忆施于人的文章写道:每当学生们见施老师端上茶、搬了竹椅到教室,大家知道这一天一定是段茂发要来讲课。
但这样平静的生活只维持了短短两年,施于人就被打成右派,失去了走上讲台的资格,每天必须带着“右派施于人”的臂章去参加劳动。1960年,施于人被“下放”到向阳岭瓷厂拉大板车,被迫痛苦地离开了学校。
才华横溢且英俊潇洒的施于人一直是异性追逐的对象,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个叫刘海贤的女生,在此时还会不顾家庭的反对义无反顾的走近他。1960年,在人生最落寞的时候,施于人和刘海贤在一个潮湿的楼梯间结了婚。
刘海贤,1934年出生,1958年考入当时的陶瓷技校,师从施于人学习青花,后来随丈夫下放到宇宙瓷厂,并且一直留在瓷厂里当一名普通的彩绘女工直到退休。至今仍居住在施于人留下的学校宿舍里,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而她的同班同学,现在都是景德镇陶艺界的顶级人物。
因为刘海贤,施于人数度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施于人是一个善良、懂得宽容的人,但即使这样,他的尊严在那个年代仍备受践踏。施于人在乡下养鸭的时候,一只鸭子的腿受伤了,他想方设法买来药品给它疗伤,却被当作“阶级斗争新动向”受到批判。后来,不管是在向阳瓷厂拉大板车还是在宇宙瓷厂做木工,惟一能让他的心平静下来的就是回家。
直到1979年,施于人才平反回到景德镇陶瓷学院。
1958年至1979年,这中间相隔的21年,劫后余生的施于人从不敢回首。
敲着碗盘跳舞的老头
有关于施于人喜欢跳舞的描述很多,同样来自阿弗雷德大学的教授温·海格比回忆道:1994年5月,我重返景德镇作长期访问,20日我回请陶院的教师,和到席的所有人都跳了舞———完全没有性别上的条条框框的约束。施于人出乎意料的擅长跳舞,那一晚的大部分时间我和他跳舞。当地的一位作家黄明新则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施于人带学生去云南写生,所有的人都疲惫不堪,只有他彻夜跳舞,象脚鼓斜挎在肩,舞步是那样的纯熟,以至于村里的人问他是住在附近哪个村寨的。而早在五十年代,他刚到陶院任教时就曾敲打碗和盘子,编了一支舞曲教女生跳舞。
记者在采访施蒂时,他的夫人张春梅有一段回忆,1996年,家住上饶的张春梅到陶院的一个同学那里玩,这个热心的同学给她和施蒂做“红娘”,施蒂因为家庭的缘故,到了30岁还没有女朋友,这让施于人感到内疚,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知道这个消息后,施于人特意准备了舞票,请这个八字还没一撇的准媳妇跳舞。后来,他还作为家长去上饶的张春梅家喝订婚酒,很少喝酒的施于人喝得大醉。
磨难与不幸并没有在施于人的心中留下任何阴影,除了教学、创作之外,他是那样的热爱生活。虽然施于人一生过得清贫而拮据,但他照样活得体面而又尊严。据施蒂回忆,施于人60岁的时候,还特意买了一辆“玉河”摩托车,骑着在校园里四处走走,用来煅炼目力和腕力。
施于人会剪纸、会裁剪衣服。小小的庭院被他侍弄得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
一个大师的意外之死
一个老师七个弟子,这七个弟子的名字依次是张育贤、戚培才、彭竞强、秦锡麟、郭文莲、张学文、钟莲生。这些景德镇当代著名的艺术家,足以确立施于人陶瓷教育家的地位。
在施于人不长的教学生涯里,还带过8个研究生,其中包括方李莉、朱乐耕。在非常岁月里,施于人编著但却不能署名的《陶瓷彩绘》一书,至今仍在沿用。
虽然施于人用于创作的时间不多,但他的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气派,他从青花、剪纸、蜡染、木刻和其他民俗作品中裁剪片断,然后有序地重新组合,评论家称之为“审美设计的大爆炸”,是“真正的现代陶艺”。
1976年,施于人刚刚复出,他的老师、中央工艺美院教授祝大年从北京捎来一叠西双版纳的写生稿,委托他组织景德镇的艺人为首都机场烧制大型壁画《森林之歌》。这件作品当时曾引起巨大反响。现在的中学美术教材第二册仍然用她来做封面。
从1986年开始,施于人的作品开始在国外展出,1992年又先后出访过新加坡、日本等国。施于人步入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意外已经逼近了他。1996年3月3日晚,施于人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倒。
施蒂一直记得那个晚上的情景,到了晚上9点,父亲还没有回家,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等到晚上12点,仍然没有音讯,一家人变得忙乱起来。施蒂借了辆摩托车寻遍了全市,但还是没有结果。
直到第二天中午,学院才接到了交警部门的通知。
施于人在医院冰冷的太平间里躺了整整一个晚上。施于人死于为失火的教堂募捐的路上。
施于人的追悼会上,泪流成河。有一件事必须提及,为了参加施于人的追悼会,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另一位大师王锡良,是一个人从寓所慢慢走到追悼会现场的。
施于人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象征
卡拉·卡奇称自己是一个美国人半个景德镇人,她去过景德镇周边的所有乡村,对戴家弄辣得进不了口的饺子粑赞不绝口。在美国,她家的农庄“大得你无法想象”,在中国、在景德镇,她借居在一个朋友的三居室里,但同样流连忘返。
旅行曾是卡拉·卡奇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她几乎去过欧洲的所有国家,但近几年,她的足迹几乎全部停留在景德镇。
在《道与器》出版的前几个月里,卡拉?卡奇一直在陪伴病重的父亲。父亲去世后给她留下了一笔遗产,她觉得她必须将父亲留给她的这笔钱,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而与施于人的神交,恰好满足了她的这个愿望。
卡拉·卡奇是个相信直觉的人,“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是上天的安排,让我来到了景德镇、让我揭开了蒙在施于人教授身上的神秘面纱。”
“施于人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一个符号,我会把他、把景德镇带到欧洲乃至世界。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是那么重要,但绝对不是为了炒作、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我的一个理想”。
9月23日,记者就《道与器》的出版与卡拉·卡奇进行了对话。
记者:你第一次来到景德镇是哪一年?
卡拉·卡奇:我曾到过很多国家,来中国之前,我的朋友温?海格比在1992年的时候来过景德镇。后来一位中国留学生黄焕义在1997年来到了阿尔弗雷德,我是他的英语老师。因为这个机缘,我知道了景德镇。黄焕义邀请我到景德镇来教英文。
我来过7次中国,第一次来到景德镇是1998年春天,我到景德镇陶瓷学院教了3个月的英语。
1998年来景德镇时,我是当时陶瓷学院的第一个英语老师,那时我一点中文都不懂,生活上有很大的难度,但生活得很快活。
记者:你来景德镇时,施于人已经去世了,你是怎么知道他的?
卡拉·卡奇:第一次来的时候,我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展厅看到了施于人的作品,觉得他的作品非常有感染力。美国人对1911年以后的景德镇陶瓷就比较陌生,看到施于人的陶瓷作品后,我感到有些震惊。
后来,我又在陶瓷学院见到了一个女学生黄文娟。第一次见面时,她便非常友好地和我打招呼,并告诉我说她想跟我学英语。后来,我知道了她曾是施于人的儿媳妇。在与她的交谈中,得知施于人是一位非常出色但又一生坎坷的艺术家。
记者:是因为什么,施于人如此打动了你,让你计划写这本书的呢?
卡拉·卡奇:施于人能打动我的,首先是他的作品。我看过他的陶瓷作品,后又知道他会做很多东西,像衣服、剪纸之类的。后来,我又从他生前所接触过的人中发现,每个人对他都很尊重,所以我就想了解他,了解他的故事。通过对他的了解,我发现他是一位很完美的艺术家。
我觉得写这本书不是为了施于人,而是为了让美国人和整个世界的人进一步了解景德镇的瓷器。因为景德镇是瓷都,而施于人的作品是景德镇陶瓷的一个标志。所以说这件事还是刚刚开始,我要把施于人,把景德镇推向美国,推向世界。
我觉得这是一种使命,是计划选择了我。
记者: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卡拉·卡奇:我是从1999年开始这项工作的,总共花了5年的时间,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刚开始这项工作时,黄文娟给了我很多资料,但都是中文的。由于黄文娟只懂一点点英语,两人无法深入沟通,所以后来我曾邀请台湾的画家朋友黄彦芬女士作翻译。她帮我翻译了施于人的中文档案资料,陪同我进行了连续几个小时不间断的对话。
在写这本书时,我感觉很顺利、很高兴,因为我所采访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热心地欢迎和帮助我,他们都说施于人是一个好人。他们认为我这个美国人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做这件事是一种壮举,这件事本应该是中国人自己来做的。所以都非常主动地敞开心扉地作介绍,我也总想更多地了解一些东西。
秦锡麟先生工作比较忙,但在我要找他时,却会很支持,安排时间见我,虽然时间比其他人要短一些。
2002年时,我又遇到了老鲍(当地的一个摄影家),他帮我拍了很多有关的照片。
因为这些人的支持,让我觉得很有信心做好这件事。
记者:你和施于人的妻子接触很多,对她你有何评价?
卡拉·卡奇:我觉得每个中国女性都与西方女性有所不同。
我听说,在文革时,有很多艺术家都遭到迫害,听说还有很多人为此作出跳楼等不理智之举。施于人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他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从不发牢骚,而是一心搞自己的创作。
通过与施夫人的接触,我了解到,她的内心是非常悲伤的,因为在她的记忆中有很多不幸的事。
记者:第一次见到样书,你有什么感受?
卡拉·卡奇: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非常高兴、感动,都快要掉眼泪了。这本书做得非常好,有美国的那种风格,大气的照片、还配了中英文说明。
在开始这项工作时,我两个儿子都已经30多岁了,而且都在外面工作。我的丈夫是位医生。我不缺钱,但也算不上富有。他们都非常支持我,而且为我能完成这样一件事而感到骄傲。
我爸爸在三个月前去世了,他留下了一笔钱。我打算用这笔钱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而我觉得这件事就是最有意义的,现在我有足够的钱去做了。
我打算到美国办一个施于人的作品展示,但因为陶瓷作品不好带,所以我不会带很多去,但会带一些施于人的书画作品去。施于人的书画作品没有很好地保管,甚至会被刘海贤女士藏在沙发下面,积满了灰尘。我打算花一笔钱让她去好好地装裱一下。
我还打算带一些书回去,虽然我不在乎钱,因为这本书是施于人往事的一种揭秘,可以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他。
记者:你来过景德镇7次了,这几年感受到了景德镇的变化吗?
卡拉·卡奇:景德镇和我开始来的时候相比,变化太大了。以前,这里有很多烟囱,现在没有了,但却依然能烧出好瓷器,实在是令人感到高兴。
我在景德镇很自由,不像温·海格比,他在这里要参加很多活动,要做很多“很搞笑”的事,而我不需要,甚至有些时候连秦锡麟都不知道我来了,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非常自由。
上一篇:
新闻社记者镜头里的赵坤
下一篇:
铜雕背后的故事之周国桢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