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网文转载
>>
文章转载
>>
正文内容
故国梦重归 -江葆华与汪雪媛
作者:撰文/王勇 中国陶瓷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30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林木尽涵,溪流飞溅,岩峦绵延,云雨蒙山,原野静候,泉水潺潺,微风眷语,天赐思源。
—马丁·海德格尔《思的经验》
江葆华,江西乐平人,生于江西景德镇,号平山堂传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学历。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美术教师,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江西省陶艺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珠山八友”艺术馆特聘高级画师,瓷都美术研究院汪派山水瓷画工作室主任。
汪雪媛,江西乐平人,生于江西景德镇,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曾孙女。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中山画院特聘画师。
一
三年前,汪平孙因病在南昌去世,次年立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汪桂英亦因病仙逝,“汪派山水”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瓷画艺术流派,在两年内连失两位巨擘,不由让人扼腕叹息。那时我应朋友之邀撰写追忆汪桂英的文章,便走访包括汪桂英后人在内的诸多瓷绘艺术家,试图借助他人只言片语的述说拼凑出鲜活的汪桂英形象,却由此意外地了解到“汪派山水”的现状。
尤其是在遇到江葆华、汪雪媛伉俪后,我愈加肯定这样一个事实:虽然汪桂英、汪平孙已离我们而去,但“汪派山水”粉彩瓷画仍以蓬勃之势向前发展。
作为“珠山八友”成员之一的汪野亭,主张以形写意,运用通景山水装饰瓷瓶,将国画山水之神韵融于瓷绘创作,让山水题材陶瓷绘画达至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开创出形神兼备、用笔洒脱的“汪派山水”瓷画风格。
作为汪派山水瓷画第四代传人,江葆华、汪雪媛伉俪的艺术成就常被人视为理所当然。汪雪媛乃汪野亭曾孙女,尚在校园时便正式向姑婆汪桂英、大伯汪平孙拜师学艺;作为汪家的女婿,江葆华更有机会接触“汪派山水”的神髓所在——事实上他尽得汪平孙瓷绘山水创作的用笔之妙,也确实从汪桂英处获益良多。
但“汪派山水”嫡系传人的身份,却也让夫妇俩承受着巨大压力,作为名门之后,他们在创作时常面临两难之境:若规规矩矩遵循前人法度绘画,会被讥为食古不化;若试图对已有风格予以创新,又可能被斥为数典忘祖。
所幸江葆华、汪雪媛本就性格恬静,心有灵犀地一道选择了静心致学、潜心图变的艺术之路。至今仍在学校教授素描、色彩课程的江葆华,受喜好国画艺术的外公影响,自幼便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他不仅在作画时注重传统笔墨的运用,亦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影响着妻子汪雪媛的艺术创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陶瓷评论家向尚瞰盛赞江葆华、汪雪媛的瓷绘艺术严格遵循“凡设青绿,提要严谨,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的青绿山水瓷画之要旨,认为这对“汪派山水”情侣在技法上已臻炉火纯青的地步。
可如果跳出技术的范畴,纯粹依靠你的审美本能去体味(而非观赏)江葆华、汪雪媛的山水瓷绘,你能感受到某种理应被弘扬,却不断被遗忘的精神,某种让你感动,却又久违的生命体验;某种隐藏在你心海深处,虽然美好却模糊已久的记忆。
二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像中国这样将山水元素如此深刻地植入其文明,你可以从传统山水画中感受到民族的魂,那一幅幅或气势磅礴、或俊俏秀美的作品体现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朴素哲学观。也许不同的中国画派有着或典雅、或奇峻、或大气的外在风格,但其气质却是如此地整齐划一,因为它们都在孕育于相同的文化土壤。
如果说江葆华、汪雪媛将传统粉彩绘制的工艺之秘尽皆掌握,且以亲自选择,定制用于创作的瓷胎、自建窑炉并亲手操作粉彩瓷的烧制,从而让每一件诞生于其手的作品都尽善尽美的话,并不能解释这两位艺术家的瓷绘为何每每能打动人心的原因。也许其作总能让观者产生共鸣,正因为你可以从江汪二人的画中,窥见大家共同的文化之根吧。
文学功底扎实、闲来无时便潜心揣摩历代中国经典山水画作的江葆华,在国内艺术界“创新”口号被喊得震耳欲聋的当下,每天仍静下心来练习古老的中国书法,研究古人流传下来的艺术创作理论;汪雪媛仍然“不合时宜”地向朋友阐述“艺术家不可忘本,不可抛弃传统”的艺术观点,亦相信艺术家“突变”式的创新成就乃是建立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之上,“雅俗共赏”仍应成为艺术家对作品的基本要求。
可能在江葆华、汪雪媛看来,山水瓷画其实是承载民族文化与精神要求的物质载体,它并非单纯的工艺品概念——应该说早在清末民初、以“珠山八友”为首的瓷绘名家,已然用行动打破了世人对陶瓷的认识仅停留在“器”的偏见。江汪的山水瓷画其实有种故国河山的复古情怀,你不仅可以从中看到类似于宋朝宫廷画的精致,亦可感受到元时中国画的那种豁达。
以时下流行的西方艺术理论来剖析中国山水画,多得出其价值核心乃是笔墨个性,即其实质仅为二维平面的笔墨构成之观点,而山水瓷画不过比前者在表现形式上更注重立体感,极少有人可触碰到两者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品格之本质核心。
江葆华、汪雪媛并不讳言他们对沈周、傅抱石等前人画家的喜爱,但正像我前文所说,这对默默探索瓷绘艺术的天成佳偶,所关注的事物已非古人作画的技法与形式,而是设法将自己放置于那些名家巨擘所处的时代去思考,感受并接近他们创作时俯仰天地万物的内心状态,从而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达到视通万里的广阔,进而让创作出的山水瓷绘作品既具空灵之气,又有超然于物外的特殊神韵。
曾被友人嘲讽为“想得太多、且总向悲观那一头走”的思维方式,令我在近距离观看江葆华、汪雪媛的作品时,竟产生“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似的悲戚。这绝非说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太阴郁,恰恰相反,江汪的瓷绘幽淡且明润、深邃又不失平和,令观者沉迷,尽显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传神写意”“气韵生动”的艺术旨趣。
只是如今的艺术界,以“创新”为理由否认传统的声音甚嚣尘上,甘愿远离世间浮华而潜心创作,通过对技艺的磨练去逐渐达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境界的艺术家确实不算太多。这不仅牵涉到传统文化是否能继续传承等严肃课题,亦为国人文化自信缺失的显著表征。
上一篇:
景德镇发现大型紫砂陶土矿
下一篇:
色釉的感与觉-兰子(贾玉兰)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