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
网文转载
>>
文章转载
>>
正文内容
茶器 | 二十四器
作者:未知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4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茶器 | 烹茶盡具,飲茶講究器具,正式茶宴有所謂二十四器,皮日休細列了茶塢、茶筍、茶籝、茶竈、茶焙、茶甌等種類。現代人很難理解飲一杯茶為何需要如此復雜器具,但在古代,飲茶如生活禮儀,用器也是享受制湯造華的過程。至於三五友人,偶爾以茶自娛乃自煎自食之樂。
二十四器
《茶經》中,陸羽便精心設計了適於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
○風爐: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國道家五行思想與儒家為國勵誌精神而設計,以鍛鐵鑄之,或燒制泥爐代用。其具體設計思想見後章茶道部分。
○笤:以竹絲編織,方形,用以采茶。不僅要方便,而且編制美觀,這是由於古人常自采自制自食而特意設置。
○炭撾:六棱鐵器,長一尺,用以碎炭。
○火夾:用以夾炭入爐。
○釜: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鐵為之,唐代亦有釜瓷石釜,富家有銀釜。
○交床:以木制,用以置放茶釜。
○紙囊:茶灸熱後儲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碾、拂末:前者碾茶,後者將茶拂清。
○羅合,羅是篩茶的,合是貯茶的。
○則:有如現在的湯匙形,量茶之多少。
○水方:用以貯生水。
○漉水囊:用以過濾煮茶之水,有銅制、木制、竹制。
○瓢:杓水用,有用木制。
○竹莢:煮茶時環擊湯心,以發茶性。
○鹺簋、揭:唐代煮茶加鹽去苦增甜,前者貯鹽花,後者杓鹽花。
○熟盂:用以貯熱水。唐人煮茶講究三沸,一沸後加入茶直接煮,二拂時出現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將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稱之謂‘救沸”、“育華”。
○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還有鼎州瓷、婺州瓷、嶽州瓷、壽州瓷、洪州瓷。以越瓷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畚:用以貯碗。
○紮:洗刷器物用,類似現在的炊帚。
○滌方:用以貯水洗具。
○渣方:匯聚各種沈渣。
○巾,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用以陳列茶器,類似現代酒架。
○都籃: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現在看来,飲一杯茶有這麽多復雜的器具似乎難以理解。但在古代人說,則是完成一定禮儀,使飲茶至好至精的必然過程。用器的過程,也是享受制湯、造華的過程。其實,現代烹飪所用器具較陸羽二十四器更為復雜,只不過廚師作,客人吃,不知其中艱辛而已。中國古代茶人,用這樣細膩的描述體味自煎自食的樂趣,也從中表現實踐精神。陸羽當時便說明,所謂“二十四器必備”,是指正式茶宴,至於三五友人,偶而以茶自娛,可據情簡化。
宋代不再直接煮茶,而用點茶法,因而器具亦隨之變化。宋代茶藝,處處體現了理學的影響,連器具亦不例外,如烘茶的焙籠叫“韋鴻臚”,自漢以來,鴻臚司掌朝廷禮儀,茶籠以此為名,禮儀的含義便在其中了。碎茶的木槌稱為“木侍制”;茶碾叫作“金法曹”,羅合稱作“羅樞密”,茶磨稱“石轉運”,連擦拭器具的手巾都起了個高雅的官銜,叫作“司職方”。且不論這些名稱所表達的禮制規範是保守還是進步,其中的文化內涵則一目了然。可見,中國古代茶具不是為繁復而繁復,主要是表達一定思想觀念。宋代全套茶具以“茶亞聖”盧仝名字命名,叫作“大玉川先生”。足見,僅以使用價值來理解古代茶器是難得要旨的。今人參觀日本茶道表演,看見方巾、水方、小刷子等一堆器物,而不知其義。不用說現代中國人,即便日本茶道師,使用這些器物也不一定盡知其中含義。因此只能從文化觀念上,才可能作出合理的解釋。
明清廢團茶,散茶大興,烹煮過程簡單化,甚至直接用沖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亦隨之簡化。但簡化不等於粗制濫造,尤其對壺與碗的要求,更為精美、別致,出現各種新奇造型。由於中國瓷器到明代有一個高度發展,壺具不但造型美,花色、質地、釉彩、窯品高下也更為講究,茶器向簡而精的方向發展。壺、碗歷代皆出現珍品,如明代宜德寶石紅、青花、成化青花、鬥彩等皆為上乘茶具。壺的造型也千姿百態。有提梁式、把手式、長身、扁身等各種形狀。圖案則以花鳥居多。人物山水也各呈異彩。我國唐代茶碗重古樸,而宋代由於鬥茶的出現,以茶花沫餑較品質高低,需要碗色與茶色和諧或形成鮮明對比,所以重瓷器色澤,而明清以後,茶之種類日益增多,茶湯色澤不一,壺重便利、典稚或樸拙、奇巧,碗則爭妍鬥彩,百花齊放。所以,僅明清壺碗組成一個大型展覽亦並不費難。
清代京師,則自有獨特的高雅茶具。老北京大家貴族、宮室皇廷,乃至以後許多高檔茶館,皆重蓋碗茶。此種茶杯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蓋。蓋碗茶又稱“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茶蓋在上,謂之“天”,茶托在下,謂之“地”,茶碗居中,是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一個小天地,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道理。
蓋碗茶源於何時,至今無定論。茶托又稱“茶船”,民間相傳為唐代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所造,始為木托,後以漆制,始稱茶船。但從目前考古發掘來看,茶托的出現肯定更早,所以崔寧之女創茶船之說也只能作故事傳說來看。益碗茶具有許多花樣,常繪山水花鳥,多出名人手筆。碗內又繪避火圖。有的連同茶托為十二式;也有的十二碗加十二托,為二十四式,以備茶會之用。清化茶托花樣繁多,有圓形、荷葉形、元寶形等等。北京氣候高寒,茶具以保溫為要,所以蓋碗茶具一時風行,此風一起,影響各地。尤其是四川等地,大街小巷,處處茶館皆備蓋碗茶,至今特色不減。
明清以後,茶具不僅為實用,而且成為十分典雅的工藝品,許多家庭喜歡擺一套精美茶具,有客來沏一壺好茶,列杯分茗,既是親朋情誼,又是藝術品的陳列欣賞。中國人茶藝觀點可以說已深入千家萬戶。
中國瓷器向來知名世界,飲中國茶,又用中國茶具方為完美。茶與茶具結合,推動了中國茶文化向外擴展。自明以來,我國出口貿易中茶與瓷器皆為大宗,近代更是如此。直至現代,中國茶具仍為世界各國所寶愛。今之東南亞國家,明明是自己燒制的茶具,卻以“中國瓷器”相標榜,以擡高身價。小小茶具對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
清代景德镇陶瓷兴衰
下一篇:
中国藏家买西方艺术品:真爱还是跟风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