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综合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浅谈陶瓷绘画装饰艺术中的仕女题材         ★★★ 【字体:
浅谈陶瓷绘画装饰艺术中的仕女题材

作者:孙清华 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3
景德镇陶瓷在线 http://www.jdztc.com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浅谈陶瓷绘画装饰艺术中的仕女题材

  孙清华 汪冲云

     

《一鸣惊人》戴荣华绘          《春至野径芳》舒惠娟绘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用兽毫做成的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器上绘制动植物纹样品和人形图案,朴素而其实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渔猎,采集等劳动生活。

    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帛画》代表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中国画传统形式。其线条圆转流畅,造型简括生动,装饰风味浓厚。至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佛教的流传,寺观、堂庙、石窟内壁画盛行,绘画规模与成就已大大超过了汉代。甘肃敦煌石窟艺术尤为著名。《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迄今现存摹本已弥足珍贵。更无庸悔言东晋的最早山水画、山水画论,以及南齐谢赫著名的“六法”中国画论。至隋唐时期唐画色彩灿烂、富丽华贵、恢宏壮观成为时代特色。壁画虽仍占据主要地位,但佛教题材“飞天仙女”却无论唐三彩雕塑,还是绘画均流于世俗化发展的倾向。仙女体态丰腴,容貌端丽,观音菩萨居然与富门姬妾、歌女一般妖艳,在唐代敦煌壁画中尤见一斑。把想象与现实结合,将神佛形象寄托现实生活希冀,体现了画工的非凡创造力。五代两宋及元代中国画尤其山水画,出现了重大变革与转折,人物画流于平常,明清两代绘画主要是继承发展元画传统,并逐步走向保守,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衰落时期。

    中国画人物画表现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形式,为中国画中一大画种,出现较早于山水画与花鸟画。人物画力求形象个性刻画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仕女画系人物画的一种,指古典绘画中表现妇女生活题材的作品。现泛指用古典仕女画手法描绘妇女形象的绘画形式。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王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都是仕女画样式的典型。民间木版年画中的“美女画”也称为“仕女画”。

    仕女画是民族绘画艺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今天人们通过宣纸国画、绢绣、陶瓷、3D等多种媒触创作仕女画,通过多种手段、形式,再现中国古代勤劳、善良、贤惠、美丽的妇女以及她们的生活。历代中国画表现仕女形象,十分重视仕女表现手法与当时时代特征相结合,就当今中国画家以及陶瓷表现仕女题材画家均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掌握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各朝代中国画艺术特色,百姓生活习俗,应从古代文学名著,描写古代妇女生活文学、诗词中获绘画创作史料素材,融合当代妇女精神面貌表现古代仕女与当代妇女工作生活风貌。

    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生活习惯,形成人们不同的文化审美标准。作为人类美的代表女性,在绘画艺术中无疑是表现美的最佳素材。而不同时期美的差异性就很大,如就有“环肥燕瘦”之说,唐代与清代女性美的特征也不一样。敦煌壁画上天女的手丰腴多姿,而清代杨柳青年画上的仕女却十指尖尖如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大众的不同审美时尚产生了人们不同的审美定势,造就了不同的女性为题材的画家、艺术家。

    由于陶瓷尤其陶比纸出现得更早,因而仕女画首先因当出现在陶器上。人物画是我国最早发展在来的一个画科,妇女形象的描绘是一个重要部分。西汉刘向著《烈女传》,画家为之配图,乃为专门仕女画传世开端。无论如何,陶瓷绘画尤其陶画肯定早于宣纸、帛画,据常见陶瓷绘画,宋代已有人物瓷画,而清代人物尤其仕女画已至鼎盛时期,画工精细,以五彩、粉彩居多,色彩艳丽。我国仕女画历史悠久,具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方法与传统。

    古人画仕女,崇质朴、贞静、神韵自然,尤尚端庄厚重。姿态或行、或坐、或卧、或立。唐代仕女艳服靓妆,鬓环巍峨,丰颊曲眉,色彩鲜丽。旧时画家对图画中色度层次变化、冷暖相适掌控较佳,因而画面光鲜富丽,却不失典雅、端庄。清康熙五彩人物瓷盘画,虽画面多姿多彩,仕女身材窈窕,衣纹洗练,神态自然庄重。整体画面恰到好处,实值当今陶瓷人物画家多多体味领悟。“艳而不俗,妖而不窕”孰不知漫长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女性言行举止无不深重封建制度礼教桎梏束缚,古代妇女内心多苦闷怨愁,或拘谨、含蓄、沉抑。古代东方社会现状造就东方女子委婉含蓄、深沉文雅、曲折内向,心灵潜流封闭的特征。在仕女绘画艺术中表现出来就是一种含蓄、庄重、恬静的美。古代深闺忧怨待嫁的女子,因为残酷的封建礼制桎梏,为了追求爱情,曾有花、诗为媒,青丝苦恋凭红叶传书,至于崔莺莺遣红娘传书张生,也算是文明的抗争。《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凤求凰》司马相如与单文君,中国女性角色不仅在文学著作、舞台艺术中,而且在陶瓷雕塑、绘画艺术中也成为艺术家钟爱的题材。东方传统女性清丽含蓄委婉、深沉内在,情感表达而柔绵,秀行妙语,其一颦一笑又“飘遥恍惚中,流眄顾我傍”,至于南宋时“千金一巧笑,百万两鬓姝”更是已臻表现与鉴赏古代女性美至极。这种美是东方女性特有的美,是中国文化艺术审美观,一种社会体现方式,是中国美的传统。当今诸多文学家、艺术家摒弃封建历史糟粕,汲取传统文学艺术精华,在文学艺术创作表现中以一种新的风貌、内涵再现出来,现实中不会许多实例。在唐代著名诗人高适的《听张立本女吟》中“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白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诗中把歌女张立本女月夜清唱描绘得如诗如画,使观众读诗如听歌入画,意境深邃、诗画合一,颇耐人回味无穷。

    诗画本一体,仕女画创作,虽有美女入画,加之陶瓷工艺手段技术先进、瓷质、胎均可达到一定高质量水准,瓷器白釉、白胎素洁等诸多优点,陶瓷仕女绘画创作如锦上添花,但仕女画创作不是简单地因袭古人,亦非片面地追求瓷画表面的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即作品要表现仕女的个体与社会的精神、气质。貌似而神离,或仕女美艳入俗均不可取。故仕女题材艺术创作除画家刻意兼顾到仕女外在“形”的美之外,还必须捕捉、表现出作品内含的“神”,这个“神”就是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世界观以及作品的美学、社会学意义。

    “感人者莫先乎情”,陶瓷绘画艺术作品成功与否,除艺术家个体因素如“艺术修养,文学修养,艺术技能、技巧,思想观”等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必须在仕女题材陶瓷艺术作品中,融和陶瓷艺术家强烈、丰富的情感,展现作品内蕴的历史与当代社会影响与意义。作品的成功取决于生活形象与思想感情生动、新颖、独创。仕女形象纵向上随华龄变化呈现各年龄段不同风貌,横向上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官宦千金与农家拙荆风貌自相庭径,如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中抹杀同一题材中对象差异性,百女一姿,千人一面,势必让观赏者赏画如同嚼蜡。

    仕女画在陶瓷绘画艺术中属人物画种,它既有绘画艺术中所有的共性,虽然因历史上种种原因或因画家表达思想情感形式迥异,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陶瓷仕女画形式,但成功的仕女画作品宗旨是统一的,那就是通过陶瓷与作品表现美,传达艺术家对美的追求认识与感受。如果仅仅表面上凭借瓷板、瓷瓶展示给观众的是艳俗与奢华空洞的娇美,以及画家卑劣的品质,肤浅的学养,狭隘的胸襟,那无论瓷质如何细腻,画工如何精巧,作品价值几何立能判别。

    陶瓷绘画中仕女画因以表现女性题材为主,故创作过程中当重视女性自然风韵描绘,一般通过仕女的仪姿传达作品立意,而仪姿却因人而异,陶瓷器皿表现虽有实物空间,但其空间不似电影胶片、连环画,必须在陕小有限的空间上,把顾盼生辉、美目传神的古代仕女展现出来,把动态静止下来,把静止动态化,同时作品还必须达到“浓黛轻红点花色,还欲令人不相识”的艺术效果。当代瓷都景德镇不乏擅画陶瓷写意、工笔仕女图高手,如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舒惠娟、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美珍、范敏琪等,她们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仕女题材瓷画创作上成就菲然。

    “动如狡兔,静若处子”,美的形式虽然多样,但美丽的本质是共同的。陶瓷艺术家发展美、创作美,首先离不开思考探索美的存在,并认真审美。陶瓷仕女画题材虽来源于历史典故,归根结底来源于生活。作为艺术家对美的审慎,必须充分考量社会现实,群众习惯定势,具体在实践中必须充分注意陶瓷器表造型,仕女美丽形象,人物适当比例,背景气氛渲染等。作为人物画的一种,仕女的脸部在手的配合下是最为传神的部位。中国戏剧中京剧“脸谱”是以脸部表现憨顽、忠奸等心理活动最为成功的代表。仕女脸部尤以“眼”、“眉”、“唇”表现至为重要,自古以来国人就以“凤眼”、“柳眉”、“樱桃小口”加上纤纤玉指,方为美丽。发髻、服饰在各朝代风格迥异,仕女画中以深色发髻为衬肤白年轻,在当代陶瓷仕女写意画中,因受空间制约,仕女往往被省略去嘴唇等,而仅仅以发髻与简单勾勒眼神为主。这种仕女创作方法,往往给欣赏者更多更大的审美想象空间,取到了以简胜繁的作用。但妇女发鬓的绘制上尤为小心,因为它是主人公精神状态的重要表现,从“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可知是萧纲《美人晨妆衬》,而阮籍《咏怀诗》“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却是另一番风韵,由此可见发髻工散何等重要。

    中国古代仕女配饰繁多,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妇女是男人的附属品,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主要是男人的天下,妇女有更多的时间修饰自己,一方面是取悦男子,另一方面是自身爱美之心以及打发多余无聊的时光。因而在陶瓷工笔画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社会时代特征,绘制不同的发髻与发饰,否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整个作品虽工艺精致却毁于毫发。陶瓷仕女题材作品创作古装人物衣纹也是画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衣纹在处理上除注意各朝代特色外,还应当注意细线的精细、厚重处理。神话中仕女形象主张用轻柔线条勾勒,以增加飘逸感。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景德镇珠山八友把图画艺术表现手法引入陶瓷绘画艺术中,一改以往崇尚奢华粉彩瓷装饰之风。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继承发展了陶瓷人物绘画艺术,而仕女题材瓷作层出不穷,随着七十年代中华大地掀起的“陶艺”创作热潮,各种工笔、写意仕女人物画,更是举目皆是。虽然陶瓷艺术尤其人物画发展迅猛,但笔者与陶艺评论界专家每每谈及此事时,总有美中不足之感。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各行业发展变化迅猛,生产、教育、科研成就巨大,新人新事日新月异,可歌可泣事例瀚如东海,虽然在国内艺术界有不少著名国画家敏锐捕捉到许多优秀题材,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可是陶瓷艺术界、理论界通过新的笔触,表现新的女性工作、生活、创业成就,却是凤毛麟角。不少著名陶艺家们沉溺于古代的“丽人歌声”、“风花雪月”等陈旧题材的描绘,而对当今热火朝天的新时代、新生活置若罔闻,不能不说是当今陶瓷人物绘画艺术中的一大误区。因此加强陶瓷仕女题材画创作,使之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势在必行。今以此文以赞艺术界先人后辈,并恭请与当代陶艺界朋友共勉,以不辜负千年瓷都之盛誉,并恭祝瓷都千年华诞。

 

参考文献:

1、《关于仕女画创作》 卜翠敏

2、《唐人绝句选》     黄肃秋  中华书局

3.《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家辞典》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文章录入:李申盛    责任编辑:李申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