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综合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小论山水画在陶瓷上的表现         ★★★ 【字体:
小论山水画在陶瓷上的表现

作者:王淑媛    文章来源:陶瓷研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7
景德镇陶瓷在线 http://www.jdztc.com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小论山水画在陶瓷上的表现
                                   王淑媛

                                                 

《无量寿佛》釉上彩

《孟春》


中图分类号
关键词:陶瓷、山水画、表现
摘要:景德镇陶瓷山水画与其它姐妹工艺品以及中国画虽同属山水范畴,除从工艺技法、材质、器型有异,更为不同的是景德镇艺人大多生长在南方,所画的内容也大多是南方的山水,较北方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呈现关山夹一带之气氛有异,具“山水江湖,风雨溪长,峰峦晦明,林霏烟云”的长江中下游一带自然景色,正所谓“一片江南”。他们都是长期深入研究大自然的奥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而创造了独特风格。
   中国的山水画,远在隋唐以前就可以在人物画的背景中看到它的雏形,不过那时的山水画还停留在“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的稚拙阶段。到了唐代中期,山水画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山水大师。经过宋、元、明、清各代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在笔墨技法上有许多新的创造,如各种皴法的运用,以及擦、点、染的技法,在用墨方面如积墨、破墨、泼墨等的创造,不仅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能力,也在人物画和花鸟画的相互学习和影响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这笔墨技法也成为中国绘画特殊风格的重要方面。
   山水装饰在陶瓷艺术上的表现,自作为人事活动的背景地位中走了出来,独立成为一个工艺种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人的欣赏自然美的能力是在审美意识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比如景德镇工艺美术师王晓泉先生生长在江西乐平这个美丽的农村,他的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他把南方特有的水牛与平淡的水以及圆形的山势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人有“入境”之感。而已故美术家余文襄先生的雪景画,则强调朴素,墨白反差大,构图奇特,粗细对比较强的美感,这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山水轴画——相传为周隋之际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描写贵族苑囿的景色,春日和煦,翠岫葱笼,微风拂面,贵族仕女或提笼或漫行堤岸,或疏或密。他们都是来自于自然,以此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根据此画意,我曾创作的100件“仕女图”梅瓶,入选景德镇陶瓷全集。每件山水作品所表现的角度以及创作者的心态,手法技巧以及体验生活的不同,作品的境界也就不尽相同,1998年我为北京出版的《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大型画册》创作的“古柏风范”主要是以古柏长青的铁骨气概,来表现刘少奇同志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采取了借物写人的拟然手法。其“仕女图”与“古柏风范相比”,“仕女图”是人与山水适当的现代比例,远近关系不仅能从近大远小的透视学角度进行处理,而且又采用了虚实疏密深淡对比的空气视法,避开了古人的山水描绘中的那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稚拙现象,有了“远近山水,咫尺千里”的效果,况且梅瓶为圆形立体器皿,需每个角度都成为正面的可视效果,因此处理得还是比较和谐,我曾创作过一块大瓷板画“松下问童子”,构图则把人物渺小化,描绘了远山近石松下,人物与童子行与其间,整个构图的重点都在于表现山川气势,把山水画从人物的附属地位完全独立出来(因为我的专长是画人物的),使之反之,将山水专门化,但山水的人物仍没有被忽视,这样给人的感觉正是静中有动,粗中有细,山水画中的人物完全成为点缀。我仔细前后观察了一下几年的作品,其实我所画的山石、人物、水泊、树木的转变也正好与古人在题材内容上由以人物为主旨,山川为环境,到人物作点缀,山川为主题,最后到根本不出现人物的纯山水描绘不谋而合,只不过古人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而已。
   现在景德镇陶瓷装饰中的山水画甚为丰富,除传统的浅降山水(以淡赭石渲染而成,出现在晚清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纹样皱法,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与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青绿山水(主要是运用草青色及绿色调为主)外,还出现了西赤山水(红),海碧山水(蓝),玛瑙山水等等,这些山水的技法大致是将以上单色线勾勒出山石,树木的基本形状,再用其稍淡的颜料彩出层次,这种效果使人感觉色少而不单调,层次感也甚强。至此,山水装饰已经在景德镇陶瓷艺术中形成了自己十分独特而完备的表现体系。虽然迄今它仍在不停地发展前进,愈来愈多的具有特殊个性的艺人以自己创造性的天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断地使之丰富,使之完美。在我看来,山水装饰由民间地道的工匠画形成了今天如此丰富的瓷艺种类之一,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其一,在题材内容上,由以人物为主旨,山川为环境布景,到人物作点缀,山川为主题,最后到根本不出现人物的纯山水描绘。其二,从表现技法上看,由稚拙的简法写实,到精确的写实。其三,就美学追求而言,由写实到写意,由“似”,到似与不似之间,正如清代著名名画家郑板桥所说:“画到生时是熟时”。景德镇出土的很多民间青花瓷片上不难看出以上发展的全过程,从形式看,是越来越离开人的题材,而从实质看,从内容看,则越来越深入人的内心。也就是说,自然山水越来越成为“人化的自然”,即所谓“人为万物之灵,人为天地之心”,艺人以此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情怀。
   景德镇山水画中,有许多民间艺人创造性地描绘出古人在其它画种上从没有的纹样,如隔叶:就是带装饰性的树叶,其结构有以圆球为外形或三角形的,反复出现同一叶片,由内向外伸展,铁线双勾叶,非常细致,叶内大多填翡翠色,还有“点景”,即把远山远树用疏密有致的小黑点点出其轮廓,然后罩上淡绿色或淡赫色,效果甚佳,王晓泉先生绘山水更是别出心裁,他首先将新彩颜料(生料)绘出山水的大致轮廓,然后用平指和手掌轻轻地拍打和擦动,使其达到水墨画效果,他善用浓墨,间用焦墨、破墨,追求以笔敢气,以墨取韵,十分醒目。笔法整体,墨色沉着,笔墨朴素简法,粗笔细描,对比强烈,干湿互用,模糊成韵,这是他的主要特点。
   艺人在继承前人的技法上,在吸收其它姐妹艺术的长处上,不断创新开拓,我想,山水装饰在今后陶瓷艺术领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把景德镇陶瓷的装饰工艺(如粉彩、古彩、墨彩、新彩以及釉下彩等),材质(如青釉、白釉以及其它颜色釉),器型同山水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更为丰富。从内容形式上,从抒情角度上发展山水瓷装饰尤为重要,余文襄、汪昆容、沈盛生先生喜作雪景,剑阁栈道。缧纲、晓行、捕渔、雪渡、村墟等,这些素材恰恰是诗人们吟咏的题材。融景生情,触情入景,情景交融,使人和自然相互渗透,赋与艺人在山水装饰上以诗的气质来借物咏情。景德镇陶瓷山水画与其它姐妹工艺品以及中国画虽同属山水范畴,除从工艺技法、材质、器型有异,更为不同的是景德镇艺人大多生长在南方,所画的内容也大多是南方的山水,较北方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呈现关山夹一带之气氛有异,具“山水江湖,风雨溪长,峰峦晦明,林霏烟云”的长江中下游一带自然景色,正所谓“一片江南”。艺人们极为准确地抓住了南方山水的特点:土质的山,茂密的林木,平淡的河水湖泊,通过特殊的笔杆以皴法及有特殊表现力的苔点,给人一种平淡天真,清新携永的感觉。
   “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尽人皆知的名言。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来看,我国古代有成就,有创造的山水画家,他们的独特创造无不是从师法造化中得来,他们都是长期深入研究大自然的奥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而创造了各自的独特风格。明代画家王履画华山并作华山序云:“余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可谓悟到了艺术真谛。而石涛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则更是山水画的至理名言了。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文章录入:李申盛    责任编辑:李申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