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 |
![]() |
![]() |
| 文章中心首页 | 陶瓷艺术研究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收藏真伪辨析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了了亭谈收藏 | |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
![]()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综合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 ![]() ![]() |
|
|||||
中国历代陶瓷茶具的演变 |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茶叶商务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3 |
|||||
唐代茶具在中国茶具发展只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与其饮茶的传统及方式有相当大的关系。当时饮茶风尚极为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具的生产,尤其是产茶之地的瓷窑发展更加迅速,越州、婺州、邛州等地是既盛产茶,亦盛产瓷器的地方。这时直接用饮用的茶具为盏(陆羽在《茶经》中称为碗),其器型较碗小,敞口浅腹,斜直壁,玉璧形足,最适于饮茶。由于盏制作精细,釉色莹润,因而广受瞩目。最负盛名的当为越窑盏和邢窑盏,可代表当时南青北白两大瓷系,均为当时的贡品。越窑盏和邢窑盏在造型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越窑盏“口唇不卷,底卷而浅”,邢窑盏较厚重,外口没有凸起卷唇。唐代南方青瓷以越窑为代表,主要窑址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绍兴一带。越窑盏是陆羽在《茶经》中所推崇的窑器,并用“类玉”“类冰”来形容越窑盏的胎釉之美,在当时影响甚大,倡和颇多,如顾况《茶赋》:“舒铁如金鼎,越泥如玉这瓯”;孟郊《赁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韩[亻屋]《横塘》诗:“越瓯犀液发茶香”;许浑《晨起》诗:“越瓯秋水澄”;李群玉《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诗:“红炉炊霜枝,越瓯斟井华”等,都是赞颂越窑盏的名句。这里收录的越窑青釉盏(图19,右图),既是唐代最流行的式样,也是唐代越窑的大宗产品,均为典型的唐代器物。唐代越窑盏托托口一般较矮。浙江宁波市出土的一批唐代青瓷器,还有带托连烧的茶,托口沿卷曲作荷叶形,茶盏作花辨形。代表北方白瓷的主要生产地。唐代李肇《唐国史补》谈及邢窑盏口:“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记。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白居易称“白瓷瓯甚洁。”释蛟然诗日:“素瓷雪白漂白沫香。”陆羽《茶经》也认为,邢窑盏“类银”“类雪”。这里收录的邢窑盏(图28,左图),广口,外卷唇,斜弧腹,玉璧形足,通体施白釉,造型灵巧,釉色淡雅。邢窑盏在陕西、河南、河北、湖南以至广东等地唐墓葬中常有出土,正说明了当日邢窑盏“天下通用之”的情况。晚唐时,茶盏的式样越来越多,有荷叶形、海棠式和葵辨瓣口形等,其足部已由玉璧形足改为圈足了。这里收录晚唐时期的越窑盏和邢窑盏,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器物,可与唐代早期的茶盏相比较。 |
|||||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组图]景德镇陶瓷鉴定常用 [组图]景德镇陶瓷常见釉彩 [组图]王步、邓碧珊、刘雨 [组图]“珠山八友”瓷艺作 [组图]“珠山八友”瓷艺作 [组图]回忆我的师兄曾福庆 [推荐]景德镇颜色釉大集合 “珠山八友”的艺术成就及 [组图]中青年陶瓷艺术家宣 慎重收藏之我见 |
[组图]景德镇陶瓷常见釉彩 [组图]王步、邓碧珊、刘雨 [组图]“珠山八友”瓷艺作 [组图]“珠山八友”瓷艺作 [组图]回忆我的师兄曾福庆 [推荐]景德镇颜色釉大集合 “珠山八友”的艺术成就及 慎重收藏之我见 艺术家、教授、学者与了了 [组图]《红楼梦》十二金钗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 |
景德镇陶瓷在线(景德镇名瓷在线)版权所有. 站长:李申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