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综合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清代陶瓷的视觉变迁及其哲学思考 | |||||
作者:黄照翠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3 |
|||||
清代陶瓷的视觉变迁及其哲学思考 教科院教育技术系 050602105 黄照翠 摘要:本文从清代陶瓷的造型,艺术釉和绘画方面的发展变迁来阐述其历史渊源,并上升到哲学高度思考清代陶瓷的审美本质和“变”的根源及其对当代的意义。 关键词:清代陶瓷 视觉 审美 哲学 导言:一部陶瓷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文明、文化的发展史。陶瓷文化是中国古文明的象征,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陶瓷之国,在英语词汇中,“中国”和“陶瓷”(china)是为一体的。就陶瓷艺术的发展而言,可以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重要的位置。古人运用其自身的聪明与才智,创造和发明了许多制陶制瓷技艺,特别表现在内在胎质与外在造型,色釉和刻划绘画装饰浑然一体所呈现出来的风韵。这种风韵不仅具有赏心悦目而又陶冶性灵的浓郁的东方格调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审美的心理历程;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素质、文化水准与历史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代表了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思想与高度的创造性,因而具有更深刻、更广博的美学内涵。本文将介绍清代陶瓷的造型、艺术釉和绘画的发展变化,旨在找出清代陶瓷的发展变化规律,从哲学上来审慎陶瓷的美学本质,从“变”的规律和根源中寻求其对当代的意义。 一、 中国古陶瓷的发展 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当时是为了谷物的贮藏和饮用水搬运的需求作为容器而产生。此外是作为烹煮食物、冶炼金属的用具。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线中,在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创制出了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原始瓷器。西周时期,随着手工业进一步的发展,陶瓷的应用扩大到建筑,板瓦、筒瓦、瓦当、瓦钉,烧制砖瓦成了陶业中的重点业务。战国时期的建筑用陶增加了空心砖,开始有私营作坊出现。秦汉时期出现了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它是陶瓷与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到了汉代,发明了低温铅陶釉。东汉中、晚期,原始瓷发展为瓷器,取得了我国陶瓷生产史上划时代的伟大成就.完成了陶瓷工艺的一大飞跃。三国到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陶瓷手工业在南方制瓷工艺的影响下,首先烧制成功了青瓷,以后进一步地发展了黑瓷和白瓷。白瓷的出现,是我国劳动人民又一重大的成就,它是后来各种彩绘瓷器的基础,没有白瓷,就不会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各种美丽彩瓷的出现。白瓷的出现是制瓷手工业的又二个飞跃,是陶瓷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为我国制瓷工业开拓了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隋唐时代可以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陶瓷艺术最能表现盛唐气象的是唐代的三彩釉陶。我国的瓷器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输出到国外。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瓷器的装饰技术除发展了传统的划花、刻花及印花技法之外,又创造了用毛笔加绘的新方法,纹饰奔放流畅,充分反映民间艺术的生活气息,有独创的风格。此外,钧瓷的窑变色釉、瓷器的黑釉装饰、影青与釉上加绘等等均表明宋代瓷器的卓越成就。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成就,为明、清两代该地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明代的中国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几乎遍及亚、非、欧、美各州。我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 二、 清代陶瓷的造型、艺术釉和装饰的发展变化规律极其审美本质 “美”来自于一定的形式,无论自然美、艺术美都无例外,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适应的”,为了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使人们感受到美观,陶瓷必须在整体设计中考虑到和谐。陶瓷的造型、上釉和装饰上的和谐是其美的缘由,而清代陶瓷在造型、艺术釉和装饰的发展变化上使得陶瓷美更加的深化,具有神韵。 1. 清代陶瓷的造型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各种陶瓷造型都给人以一定的自觉感受,人们需要和谐美,因为和谐能给人带来秩序、条理和稳定造成心理上的愉悦。 清代陶瓷造型上给人的和谐美主要是来自于形式美,平衡是成为形式美的一条原则,平稳使得陶瓷造型变得更为丰富,也更有趣味,富有变化的平衡还使得陶瓷形态静中有动形式美感加强,陶瓷造型中的平衡表现为多方面,占陶瓷重要成分的如方形、圆形等对称状态造型。球形体在造型设计活动中是被运用的最经常、最普遍的基本形态,圆球体无论是在人们心理上,还是生理感受上易于激发一种愉快和安逸的情绪。 审美关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综合的现象,清代陶瓷造型的大小、方圆、俯仰、升降、收放、表现的起伏、交错、断续、线型的曲直收放引起心灵的愉快韵律便是属于深一层次的现象,更多地着重了一定情感的表现。视线沉着形体的表面或是轮廓线移动,在整个运行中会引起一定愉悦的感觉,这种线有规律的移动变化,也是一种和谐的动,是由造型形体的韵律引起的转移到心理上形成的美感。清代陶瓷造型在制作上雄强遒劲,挺拔秀丽,即使较含蓄柔和也更表现一定力度,使之在柔中见刚,清代陶瓷造型中力度的表现是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陶瓷造型在力度方面上的表现,往往会引起人们一定的联想,便会使形体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的更加深密,形体的量感更加正确,形式特征更加突出,加强了造型的形式美。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青花万寿字瓶",高达 2. 清代陶瓷的艺术釉 随着人类生活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陶瓷的颜色釉也不断的发展变化,并从最初的单纯的为了使得陶器和瓷器变的光滑而产生的色釉演进到各种单色釉和彩色釉,颜色釉也是应陶瓷的装饰需求在不断的创新,产生新的更能美化陶瓷的色釉,它的装饰功能使得颜色釉成为了一种艺术釉。每一种色釉的产生都代表了当时的审美需求和趋向,清代陶瓷的色釉比以往的色釉有很大的进步,很大的创新。 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颜色釉的烧制已进入鼎盛时代,此时景德镇烧制的各种高、低温颜色釉继承了前朝的烧造工艺和品种特征又集宋代官、哥、汝、定、钧、龙泉等名窑之大成,并有创新和发展,形成了清代景德镇颜色釉特色。清代的颜色釉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各种色釉所装饰成的陶瓷主要有青花、釉里三彩、釉里红、清五彩、矾五彩、斗彩、素三彩、珐琅彩、粉彩陶瓷。 青花始于元代,在明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清代初基本沿袭明代的特点,自康熙起,除了继承前一时代的青花特点外,每一时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康熙早期青花呈色深沉、灰暗,康熙二十年(1681)以后青花色泽开始出现浓淡深浅的变化,且呈色稳定,逐步向高峰期那种标准的翠蓝色过渡。康熙中期青花呈色青翠,十分雅洁,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最多层次变化可达数十层。康熙晚期青花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向浅淡灰暗过渡,有的似呈色不稳,出现晕散现象。雍正朝的官窑青花,早期接近康熙时的瓷器,部分瓷器色调艳丽明快。中期具有本朝特点,青花色调灰暗,一部分仿宣德青花类瓷器有晕散,一部分仿嘉靖、万历的青花瓷深蓝色艳,呈色稳定;还有一部分仿成化时的青花瓷,颜色淡雅闪灰。其釉子光润,仿永乐、成化时的瓷器釉面洁白,仿宣德时的瓷器呈橘皮釉面闪青,仿嘉靖、万历瓷的釉面则是亮青釉。乾隆青花呈色稳定,早期与雍正时无甚区别,常有晕散出廓的现象,中期则形成正蓝呈色明快的风格,晚期则呈色略显青灰。自此以后,青花艺术釉逐渐衰退。 清康熙釉里红仅次于当时的青花瓷,色调艳,纹饰清楚。有的色较浓重,有的呈粉紫色。雍正釉里红的呈色技术进一步提高,和青花搭配时可做到运用自如。其釉里红多数烧得十分成功,比康熙时更鲜艳。乾隆釉里红大多红色偏淡,基本上和雍正釉里红色调一致。清中期以后,釉里红瓷施釉稀薄,呈粉红色。珐琅彩和粉彩是康熙时期的重要发明,之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说,清代陶瓷的艺术釉是在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从艺术釉的颜色釉种类的增加,饱和度的变化到各种色釉的融合,结合陶瓷的纹饰和造型创造出了一个个和谐的美妙的陶瓷作品。 3. 清代陶瓷的装饰 装饰就是以条理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的艺术方法,利用视觉对象的形象、色彩、肌理、构成于空间,使现实得以美化的广泛作业。这是以概念的实践特征为基础的解释。它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必然在时、空相位上不能摆脱‘‘环境’’这个前提,它服从于环境。装饰要讲‘‘得体’’和‘‘适宜’’,也就是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宜。从这种意义讲,装饰是一种广义的生活一一一环境艺术。陶瓷的装饰也是一样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和审美观,同一件陶瓷作品的装饰在一个时代可能是美的,但是在另一个时代可能是不和谐的,是大家不能认可的。每个时代陶瓷的装饰有其共同的特征,也有其独特的特征。清代陶瓷的装饰有以下特点: 其一是装饰更加绚丽多彩。由于各种色釉的发展和融合和上釉技术的提高,使得陶瓷的装饰能刻绘出自然的真实的色彩。 其二是清代陶瓷除了一般的图案装饰,如具有象征意义的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各种缠枝花朵纹样,团龙、团风、团鹤及各种团花,以及龙、凤、云雷、回纹、冰梅纹、凤尾花纹等,除了一般的飞禽走兽以及反映宗教的想象物,反映人们渴望幸福生活和享受幸福生活的纹样外,还有其独特点,如康熙时用一种凶猛的怪兽作装饰,往往画的毛细于发,有竦然直立之感。 其三是康熙时期流行在瓷器上书写整篇文章,以歌颂皇帝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圣主得贤臣颂》最为普遍,此外也有《出师表》、《赤壁赋》、《王阁序》、《归去来辞》、《兰亭集序》等内容。这些都是该时代的制度、政策 其四是陶瓷的纹饰受当时的绘画的影响,绘画的特征也就成为了陶瓷纹饰的特征。 总之清代陶瓷艺术的装饰美及发展历程来源于自然美和生活美;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讲究潜移默化的社会功能,遵循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 三、 研究清代陶瓷的意义 为了当今陶瓷业更好的发展,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为了了解陶瓷的发展规律和审美本质,我们应该去研究古近代陶瓷的发展历史,每一时期陶瓷的造型,艺术釉和装饰特点。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一方面,我们应该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古近代的陶瓷,解读它们的特点和本质;另一方面,也以此给我们创作陶瓷提供灵感,从而产生更多的表现特有的艺术风貌和神韵的陶瓷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忠 浅谈装饰与陶瓷艺术美 景德镇名瓷在线 /jdztc/Article/Class12/Class36/362.html 2.中国陶瓷的发展 视觉文化网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70 3.杨菊英 试论陶瓷造型的审美情趣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jd ztc/Article/Class12/Class36/2014.html 4.李纪贤 康熙瓷器造型艺术 http://www.china-culture.com.cn/ww/qd/2.htm 5.谈色釉综合装饰的种类、方法和美学价值 景德镇名瓷在线 /jdztc/Article/Class12/Class33/68.html 6.浅淡陶瓷艺术釉的美学本质 http://www.jx.xinhuanet.com/ztdj/2004- 7.邓希平 曹金源 陶艺历史.景德镇颜色釉瓷艺术发展综述 景德镇名瓷在线 /jdztc/Article/Class12/Class33/123.html 8.李申盛 陶瓷纹饰略谈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9.李申盛 景德镇陶瓷纹样装饰小汇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10.刘伟 赵紫云 浅谈陶瓷艺术审美与实用的关系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11.朱顺龙 李建军 .陶瓷与中国文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5月 |
|||||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景德镇陶瓷在线(景德镇名瓷在线)版权所有. 站长:李申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