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雕塑·现代陶艺研究 >> 现代陶艺研究 >> 文章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论陶瓷缺陷肌理的审美品质 | |||||
作者:吕品昌 文章来源:吕品昌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4 |
|||||
论陶瓷缺陷肌理的审美品质 Aesthitic Judgement on Ceramic Imcompletement 陶瓷生产历来都把制品的表面肪理和形态的完美无缺作为最终追求目的,制定出了严格的技术指标和操作规范,努力使陶瓷制品的表面肌理和形态达到合技术、合规范化的要求:泥料上为改进原始的粗糙朴质,不断追求高纯度、高细度和高白度;釉色上尽可能地追求纯净、光洁、平整和细腻;装饰上尊崇高度理性、冷静的装饰规范,追求操作上的完善和造型上的规矩和严整等等。而对于制品表面的缺陷,即对于那些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表面缺陷和变态的形体以及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表面缺陷都加以否定和排斥。作为工业化陶瓷生产,追求制品表面的完善肌理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受这种工业技术理性的完善肌理观的束缚,传统陶瓷艺术创作也往往把追求作品表面的完善肌理,当作唯一的最高价值标准;而把不合技术、不合规范的缺陷肌理排除在艺术表现手段之外,使缺陷肌理潜在的丰富审美品质未能开出来。这就一方面使作者在创作上囿于工艺技术的现实性,不敢冲破传统攀篱,开拓出新的肌理语言;另一方面使观赏者在观念上囿于传统,不能更广阔地展开自己的审美联想,从而限制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更广阔、更深入的交融对话。 陶艺是艺术家借助于陶瓷材料和工艺手段将内心的观念情感化为二度和三度空间形式的艺术,它诉诸于视觉和触觉的表面肌理,虽然也把"完善肌理"作为其追求的外在审美样式,但并不是唯一追求的样式;相反,还运用"缺陷肌理"以获得另一崭新的审美样式。可以说,现代陶艺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不少是在运用缺陷肌理的前提下获得的:在材料方面,它不问粗细优劣,而强调和关注质地个性;在工艺方面,常常有意识地利用反技术的缺陷肌理;在装饰制作方面,追求肌理效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痕迹;在造型方面,它不完全强调规整有序,对称比例,而重视发掘各种空间形态的潜能,甚至有意造成残缺变形和透空的形态空间。缺陷肌理的利用使作品内在在审美潜能被充分地展示出来,使用品本身获具内涵多样性和高度适应弹性。 在日用陶瓷生产中,缺陷肌理相对于完善肌理来说,不具审美潜能,唯有的价值便是作为否定性参照对象,帮助人们修正技术措施和技术参数,而在现代陶艺创作上,长期被技术理性所遮蔽的缺陷肌理的审美潜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现代陶艺创作者巧妙地运用"残缺"和缺陷肌理语言,提示观赏主体不受规范的外观质量束缚,而从外观肌理效果去发挥想象力,来欣赏陶艺作品,便审美主体和客体交融互渗,达到了主体融入客体,客体融入主体的高度境界。陶瓷缺陷肌理的潜在审美品质和机理,主要在于: 1、 陶瓷缺陷肌理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使直观形态具有超模拟的抽象性和象征性,可为观赏者提供广阔的再想象余地和充分的参与再创造机会。一群庇点、一组裂纹、一片缩釉或一丝手工留下的痕迹都有可能引起审美主体自身的联想-- 2、 陶瓷缺陷肌理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所造成的非平衡结构模式的视觉样式,具有更强烈的形式意味和激活力,有效地唤起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知觉具有一种?quot;需要"的形式存在的"组织倾向",即"简化"倾向。知觉的这种对简洁完美的"形"的追求,构成"完形压强"即构成知觉主体内部的一种能动的自我调节倾向,它最大限度地追求内在的平衡。每当外部刺激出现时,特别是那些具有非平衡结构模式的刺激物出现时就会破坏知觉主体的内在平衡,使知觉的兴奋程度大大提高。可见,陶瓷缺陷肌理的非平衡结构样式的刺激,会造成观赏者内部的紧张或"完形压强"。虽然这不不大"愉快",但会引起一种进取和追求的内在紧张力,于是审美主体便会投入积极的组织活动。这种内在的体验较之那些规则简洁的纹理组织造成的愉快体验,更富有起伏性。真正的艺术创造就是要通过艺术形象造成有效的刺激力,强化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而缺陷肌理的品质恰恰具备了为心理学家所提示的这种刺激潜能。
一位雕塑家曾告诉我一个"秘诀",他说:"当你拿起一块瓷土的时候,你并不要去想着表现什么,你把泥土在手上来回捏着、捏着,不时停下来看看你手中的泥块,通常你可以发现很多很意想不到的构图形式。当一个形式最打动你,激起你创作灵感时,很快你的雕塑构思就出来了"。当然,这位雕塑家告诉我的并非真是解决这一切造型问题的"灵丹妙药",但他道出了一个深刻的艺术哲理:即物虽是人选择的,但能启发人的创造灵感,艺术家应该重视物质媒介的物征,重视从中发掘各种潜在的表现因素,使物充分地为我所用。对于陶瓷缺陷肌理所具有的各种审美潜能同样也可能为艺术家所发掘和利用。倘若一味追求完善肌理,排斥或轻视对于缺陷肌理(包括其它肌理形态)的表现潜能的利用,将会使艺术表现的路子显得狭窄,使艺术表现语言流于单调、平庸、乏味、呆板,从而使艺术作品缺乏审美的灵性。 陶瓷缺陷肌理虽然具有丰富的审美潜能,但并不是说具有不经艺术处理就能直接显露出审美品质的,而是需要发掘和利用。也就是说,对于陶瓷缺陷肌理还需通过必要的技术和艺术手段,使其审美潜能充分地放,基于审美和艺术表现的要求,将缺陷肌理通过技术控制,舍弃缺陷肌理的不利因素,使其可利用因素转化为审美要素,成为有效的表现媒介。为使缺陷肌理成为有效的表现媒介,就在把握缺陷肌理产生规律的前提下,建立起一种按照创作意图,通过必要的创作和技术手段,使之吻合欣赏主体审美要求的转化机制。在传统的制瓷历史中,运用这种转化机制使缺陷肌理趋向审美性质者不乏其例:龟裂转化?quot;冰裂纹"、"鱼子纹"、"柳叶纹";气泡转化为"油滴"、"橘釉"、"钧釉";缩釉与元代青花的关联,庇点与明乐宣德青花的关联等等。至于唐代的越瓷、宋代的官瓷、汝瓷和龙泉青瓷等,?quot;如冰似玉"、"釉若凝脂"之肌理品质的逐渐形成,都是人们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残缺化美的结果。 "缺陷"毕竟是缺陷,有它作为艺术媒介的不利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 要进行相对有序的布局处理,利用缺陷肌理表现的某些特征,有意识地使之重现再构。如模拟某种缺陷,使之制成有纹理的印压模具,以不同的方式压印在陶瓷坯体表面,使之成为不同的肌理形态;或均匀排布,或纵横交错,或错落有致,如纹片釉、星点釉,仔细看它是无序的,斑点大小各异,裂纹参差不齐,但从整体看是和谐统一的。 对缺陷缺理生成原因要有的认识,因势利导地使"缺陷"按创作要求产生。这既是一种控制也是一种预见。如对导因于泥釉料中的某些金属杂质的"斑点",我们可以对症下药,将错就错,将某种金属物质均匀地混合于泥釉料中,使之均匀分布,或有重点地施于器表,会产生异样的装饰效果。对异因于泥料颗粒大小不匀或欠烧的"表面粗糙",我们则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因素均匀地安排在生产过程中,使器表产生均衡或特殊的粗糙肌理效果。对制作不慎造成的"塌陷"、"歪扭"、"划道"、"落渣"等缺陷,我们也可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使之合于韵律。 致谢:本期学报发表的陶艺作品全部在宜兴均陶工艺厂、禹县均瓷一厂制作完成,制作期间得到他们的全力配合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
|||||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现代陶艺创作观 现代陶艺与存在主义·韩国金 现代民间青花与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绘画形 试论陶艺的现代意识 [组图]现代陶艺制作方法-- [组图]现代陶艺制作方法-- [组图]现代陶艺制作方法-- [组图]现代陶艺制作方法-- [组图]现代陶艺制作方法--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景德镇陶瓷在线(景德镇名瓷在线)版权所有. 站长:李申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