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话说陶瓷-景德镇陶瓷历史 >> 文章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官窑青花 | |||||
作者:曹新民 文章来源:陶瓷研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7 |
|||||
特邀嘉宾:文博副研究员 黄云鹏 官窑青花提示句 1青花起源两点论的争执 2青花瓷创始于诗圣杜甫的家乡 3为什么要用茶水调剂青花料 4“龙珠缸”的故事凸显出景德镇陶工的聪明才智 Z: “如轻云宿墨,似春葓泛幽;甚可夸,浮梁瓷器白无瑕,巧借蓝色写青花。”明代诗人周晋的一首《咏瓷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话题——青花古韵。 B: 青花瓷之所以能名列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一是它的历史性;二是它的民族性;三是它的艺术性。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特的统领地位和深远的文化影响。 Z: 黄云鹏老师是一位资深的文博副研究员、江西省考古学会的理事,他对青花瓷的研究很有造诣。所以我们特地请黄老师给大家讲讲青花的起源和官窑青花的特点,随着他的讲解一道去看看青花盛开的—— 瓷 路 Z: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萌芽生长、成熟、发展的过程。黄老师,请你先给我们谈谈青花瓷是什么时期创烧的? B: 好。这个问题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在八十年代以前,考古界和陶瓷界的专家们就一直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形成两大观点。有人说,景德镇的青花瓷是在元代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发展起来的,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有奇军突起之势。这种观点是“突变论”。另一派则认为,青花瓷是外来文文化的产物,根据之一就是使用的青花钴料,都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史书记载所说的“回回青,苏麻离青”等外来语汇,再加上初期的青花图案都是伊斯兰教的纹式,这种观点就叫“外来论”。 Z: 哦,有“突变论”和“外来论”两种观点。 B: 尽管“突变论”依据本土文化的发展,“外来论”立足于国际文化的交流,但两种观点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说青花瓷在元朝以前是没有的,至少来说,是没有实物可以论证元朝以前有青花瓷。 Z: 那最后青花瓷起源的问题是怎么定论的呢? B: 一九七五年,在扬州进行唐城遗址发掘时,意外地出土了青花瓷枕残片,八三年在同一地点又挖掘出一批青花瓷片,八八年在河南省鹤壁市也出土了青花瓷碗。考古专家们综合文物断代考证和确凿的地层根据,以及理化方面的测定,最后有了科学的结论,青花瓷创烧于唐代的河南巩县窑。 Z: 那就是说,早在公元618年的唐代,在大诗人杜甫的家乡——河南巩县窑,就已创烧了青花瓷了。 B: 是这样的。 此从扬州出土的唐代巩县窑的青花瓷片,其蓝彩资料,经科学测定,使用的是波斯钴料。烧成后,溶融交织、自由奔放,为白瓷的釉下彩绘开辟了新的道路,对推动青花瓷装饰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积极影响。 Z: 从电视画面来看,我觉得唐代的青花发色显得灰暗,瓷质也很粗糙。 B: 唐代的早期青花瓷由于色料不纯,发色效果偏灰蓝,烧造的工艺技术部稳定,以及生产规模的制约,质量不高,产量也很少,所以也不被人们所注意。 Z: 唐代以后,青花瓷又如何发展呢? B: 续烧阶段的青花瓷以宋代的浙江龙泉窑和江西的吉州窑为代表,,这也是有实物标本和科学根据的。原产于北方窑的青花为什么竟然也在南方窑出品?这实质上是宋代陶瓷美学意念传播的结果。江西吉州窑的这些产品,借鉴了巩县唐代青花的生产经验,采用了当地钴料续烧成功。它的出现,不仅是中国瓷业中心南移的前兆,也直接为青花瓷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B: 青花瓷创烧于唐代,成熟于元代,盛行于明代。尤其是元代统治者在景德镇建立“浮梁瓷局”,在组织上保证了青花瓷的发展势头,象进口的波斯钴料,首先就供应给景德镇窑。到了明代两代,御器厂就基本垄断了青花料的来源和使用权,官窑青花呈现出空前繁荣的盛况了。 Z: 那官窑青花也必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点。 B: 官窑青花具有许多明显的特殊属性。例如元代的青花,是以造型硕大、纹饰繁缛、胎釉厚重的特点而著称于世。 这件镂雕盖罐,盖与器是以白地青花绘成变形的荷花瓣,罐肩的四组灵芝型的垂形纹,则是采用青地白花来装饰的,罐腹四周菱花形的开光内,所镂雕的不同花卉和山石都是釉里红,其呈色艳丽,与青花交相辉映,更有“青花夹紫”的艺术效果。这件匠心独具的元代精品,把釉下彩绘的制瓷工艺向前更推进了一步。 Z: 看来元代青花瓷的成熟,彻底打破了元代以前陶瓷单一釉色装饰的格局了。 B: 对。到了明代,清华瓷更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永乐、宣德时代、青花的风格又有了明代的变化,这一时期青花成就和特征,就是独具魅力的青花呈色格调。由于选用的都是进口的“苏勃泥青”料,而且这种青花料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窑火中,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又由于含铁量高,会在青花中部分出现黑以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斑点和浓艳的青花色相映成趣,被认为明代青花最具代表性的成功之作。 明代成化的青花瓷一改宣德浓艳之貌,变化为淡雅逸致之韵,渐趋工细规整,成为一种淡描青花。这只成化瓷碗以较深的国产“平等青”料画出了深浅明显的层次,加之笔划精丽,花纹工致,看来非常细腻柔和。在艺术上虽不及永乐、宣德的水平高、但其清韵、雅致的装饰也有独到的时代风格。 Z: 黄老师,我听说过清朝康熙青花瓷有“青花五彩”的赞誉,这是怎么回事? B: 清代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达到了我国制瓷业的高峰。最典型的是御器厂的青花瓷。正如《陶录》所记载的:“陶之今日,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而岁不同矣。而御窑监造,尤为超越前古。”康熙青花瓷由于画师成熟地运用多种浓淡不同的青料,尤其是国产的“珠明料”,从而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的色调,形成了色彩上完全不同的感受。这种层次分明的着色方法,能更加运用自如地表现中国山水画远近,向背和阴阳的情致意景,给人以鲜蓝青翠、明艳净丽、娇翠欲滴的视觉印象。这种“青花五彩”的境地,在青花瓷装饰上,称得上是突破性的创新。更加强化了民族特点。 康熙青花所描绘的物象具有丰富的色相。这件瓷器的山石就是利用蓝色的色阶变化,分染出明暗,有别的色彩情调甚至在一笔之中也能分出不同浓淡的笔韵。从而开创了青花“分水”技法的端倪,形成了清新明快、黑白层次渐近递向的韵律美,宛若是一幅墨渖淋漓的中国水墨画。无怪乎陈浏在《陶雅》中惊叹:康熙青花“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Z: 我在景德镇看到一些瓷工画青花,他们都用茶水来调剂青花料,这是为什么? B: 青花瓷宛如中国的水墨画的用墨,国画中有墨分五色。青花则有料分五采。通过用茶水调色,分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和影淡。为什么要用茶水来调色呢?一是因为茶水有悬浮力,料色不易沉淀,便于绘画;二是茶水表面张力较大,可防止坯胎过量渗水,影响胎型;三是茶水含碳酸钠,对氧化钴在高温中的发色起稳定作用。 B: 景德镇的青花瓷沿烧时间长,产量大,而且纹样装饰不仅具有时代风尚,更具民族特色。 Z: 真可谓“料色单纯中见层次,运笔活脱处显功夫。”高山流水,花间鸣禽。请您静心聆听青花—— 瓷 韵 岐山鸣凤舞花丛, 火中幻化忽成壶; 注以雪岭天池水, 异卉芳草笑春风。 ——清·郑廷桢 点评: 此皿吸取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器具之特点,将形体与青花彩饰巧妙结合。凤首廷颈作嘴,凤首卷扬为柄,钴蓝绘羽,自然而贴切。攥其意而弃其态,意韵深邃。 ——轻工部考古研究所·李纪贤 Z: 官窑青花制品一向为皇家所垄断。明代正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428年,朝廷曾出榜告示:“禁江西瓷器窑场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于各处货卖及馈赠官家,不得违规犯例,违者正犯处死,全家谪戍口外。”事有凑巧,由于御窑厂画师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却使一件珍贵的青花瓷盘在深土里埋藏了近五百多年。不信,就请看下面的—— 瓷 趣 相传在清朝道光四年,直隶预鲁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那真是河溪断流,田畴龟裂;赤野千里,饿殍万家;告急的奏折如雪片般的飞到了京城。道光皇帝诏见文武白官进行“廷议”,众臣一致恭请皇上大驾亲临天坛祈雨。有位掌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正推荐白云观的张太已真人,说其“深悟玄机,必有良策”。道光皇帝也是急病乱投医,立即令张太已进宫觐见。 进了宫,张太已装摸做样的看天察云,又神经兮兮地测地探水,对皇帝说“今年为金年,太白气盛,金火相生,故中原多旱。但天盘丙加地盘甲子,乃飞鸟跌穴大吉之象,《赤松子》文曰‘进飞得地,云地聚会,君臣燕善,举动有制’。微臣夜观天象,当在七七四十九天之日午时三刻,正值天地九龙风云际会。皇上可令觉得御窑厂烧制九口五龙瓷缸,贮五湖四海之水。圣躬祈祷,届时缸水能溅珠花,缸触能生龙吟,皇天必降甘霖,大功定告成功”。皇帝听了,立马急发八百里明诏,令御窑厂限期制缸进御。 到了祭坛祈雨那天,九口青花龙缸摆在最显目的地方,果然是“瓷呈玉质炜炜莹润,缸绘云龙振振欲飞”。只听礼炮三声,张太已率八名俊徒走到贮满水的龙缸前,以手掬水,继而摩擦缸沿,须臾时之间缸中水珠高扬,倏忽间唯闻耳边龙吟啸声,真可谓;珠花纷扬,青龙摆尾;啸声激越,九音回转。众人惊喜之际,晴空骤地电闪雷鸣,风起云卷,大雨倾盆;深受干旱之苦的农夫渔翁、桑工市民无不欣喜若狂,可见盼甘霖,望雨霓其心犹真,其情犹怜。道光皇帝见祈雨成功,龙颜大悦,通令嘉奖景德镇御窑厂及工匠门,并将瓷缸赐名“龙珠缸”。 龙珠缸之所以贮水后能引发“水珠高扬,吟声激越”。究其缘由是瓷工们受青铜皿洗的启发,运用了水在容器里以手摩沿产生共振而成水花,产生共鸣而成啸声的原理,充分显示了景德镇瓷工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能。 瓷 缘 李延声——这位喝延河水长大,师承潘天寿,黄胄门下的中国画研究院的一级画家,对景德镇青花瓷情有独钟,他说 他说,中国文化好比一棵参天大树,中国画、陶瓷美术都只不过是这棵大树上的一枝,离开中国文化的大背景来谈传统是讲不清的。传统的精神实质就是创造,一代又一代有创造精神的陶瓷艺术家占据了陶瓷艺术史的中心位置,传统就是由他们延续下来的,传统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因为,传统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民族审美心理的积淀,是创造新的陶瓷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李延声眼中,中国青花瓷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是独特的。不管西方的陶艺具有怎样的新颖性,都冲淡不了景德镇青花瓷的内在美学价值和文化品质。就象时装如何千变万化,也不可能淡化中国旗袍在国际时装界的影响和品位一样。他对青花瓷情有独钟,曾五次南下,踏上了景德镇这片热土。 这两支青花箭筒瓶,高达2.1米,分别为《松鹿图》和《柏鹿图》,松柏来自画家浑厚雄健的篆隶之笔,有“耸拔苍穹”之势,“历风经霜”之神,而青花料色浓淡的晕染效果,不仅写松针柏叶之色,而且点画出苍柏虬松根深叶茂的力量之度,兼之六只灵鹿呦跃树旁,寓意昭然,颇有“远观不失其势,近看不失其韵”的视觉冲击力。 李延声以青花料为墨,笔下的先哲名士,形态各异却气质炯同,这杜甫的清贫、`苏轼的豁达,陶侃的高逸,林捕的孤傲,无不神形毕肖。富有“韶韵之致”的情韵。其浓彩表现人物的躯体衣袍。其线描勾勒出人物的姿势动感,块墨与线描对比强烈,墨的韵味,线的张力,融进了国画的节奏美,力量美和装饰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颇具独特风格的个性。 从谈话中我们了解到,李延声这次瓷都之行,是应外交部礼宾司的约请,为主席即将赴南非友好访问筹画青花礼品瓷的。表现的是“非洲复兴”的特定主题。他说:青花瓷早在元代就流到了非洲大地,青花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也是对外交流和友谊的象征。所以他绘制的礼品瓷的装饰形式选定了青花,选定了景德镇官窑青花的风格。 看他悬肘扼腕,挥毫作画的姿态,颇有陶艺家的风度,这一濡一抹,这一勾一晕,这点线面的节奏频律,远看色彩分明,青白相映;近看笔精料匀,形象生动,把水墨画“墨分五色”的韵味全然融化在这幽靚澄明的青花艺术境界之中,表现出画家深厚的功力和对青花笔触的深切领悟。 Z: 景德镇的青花瓷发展至今,显示出她旺盛的生命力和新生意识,从李延声瓷都之行,说明了越具有民族性和艺术性越具有国际性。 B: 对。青花瓷发展的源泉在于他的民族底蕴,在于民间艺术的情感基础。官窑青花如此,民间青花更证实了这条定律。 Z: 是的。藏友朋友,我们下期继续讲述“民间青花”下编,看看民间青花独特的魅力。 下期连载:民间青花 特邀嘉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秦锡麟 ---------------------------------------------------------------------------------------
|
|||||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广窑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紫砂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瓷都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珠山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月圆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海上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陶瓷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瓷窑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奇瓷 [长篇连载] 话说陶瓷--御窑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景德镇陶瓷在线(景德镇名瓷在线)版权所有. 站长:李申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