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景德镇陶瓷文化民俗
>>
正文内容
寻入瓷门:元代景德镇青花瓷
作者:沈德新
来源:
寻入瓷门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2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寻入瓷门第三
·釉下青花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
首先,我们在此温习一下元代王朝脉络。
附表
003
:元代各朝一览
其次,我们通过以下方面可以基本了解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点:
1)
器型
(一句点评:元代青花瓷中大件器型恢弘雄伟、古朴端庄;小件器型形态灵巧,简洁优美。)
元青花瓷的造型主要有五大类:
罐类:
大罐
——从外形上分高形、矮形、八棱形三种;
从整体上分有盖大罐和无盖大罐两种;(大罐一般高达
60厘米左右)
小罐——从外形上分敛口四系方形、撇口双系瓜棱形、唇口双系鼓腹式、唇口溜肩圆
腹双系式等;
从整体上分有盖小罐和无盖小罐;(小罐小到
7-8厘米左右)
瓶类:
梅瓶
——从整体上分有盖梅瓶和无盖梅瓶两种。有盖梅瓶的盖子是“外覆式”造
型,牢牢套住瓶口。
玉壶春瓶
;
蒜头瓶;
兽耳瓶;
戟耳瓶;
四系扁瓶;
塔式盖瓶;
壶类:凤流壶;
梨式壶;
执壶;
碗类:高足碗——从外形上分敞口高足碗和敛口高足碗;(高
10厘米左右,又称“靶杯”)
大碗;(口径达
30厘米以上)
盘类:
大盘
(口径
45厘米以上);
中盘(口径
30厘米左右);
小盘(口径
15厘米左右)。
(注
1:现存元代青花瓷器型中大罐、梅瓶、玉壶春瓶、高足杯、大盘较多。)
(注
2:大罐中的
八棱器型为元时创新品种。)
(注
3:元代青花瓷还没有成为宫廷或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主要是对外输出,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使用者的需要。)
图:3-006大罐/3-007八棱梅瓶/3-008玉壶春瓶/3-009大盘
2)
胎体
(一句点评:元代青花瓷的制瓷原料就采用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抗变形能力提高为大件瓷器烧造成功提供了条件。)
一:胎质瓷化程度较前朝历代都有所提升(注:元代青花瓷的胎质较前朝历代都要有进步,是因为景德镇在唐、五代时的瓷胎都由单一的瓷石构成,到了宋末元初,才发明了“
8成瓷石+2成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高岭土中三氧化二铝的成分,帮助瓷器在高温烧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瓷胎变形,保证了大件器物的烧造,并促使瓷化程度增加);
二:大件器物胎骨较厚、胎泥略带灰白、胎质较粗且有细小气孔(注:主要是因为元代青花瓷制作时胎泥淘炼不够精细造成的);
三:多采用“分段制胎法”,元代大件青花瓷的胎体内部有明显接痕(注:一件瓷胎分成上下两段或两段以上分别成型后,再用胎泥粘镶连接成型的一种方法。适合大件瓷器的瓷胎成型。由于粘接而成,胎体表面即使经打磨,仍给人以不平手感,内壁接痕有些甚至肉眼可见);
3)
纹饰
(一句点评: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从特点上分成两大类,一类属于工整细密写实型纹饰;一类属于随笔刘畅写意型纹饰)
附表004:元青花瓷主要纹饰一览
(注
1:
大罐、瓶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纹饰组成,纹饰主辅协调、繁而不乱。)
(注
2:大盘的纹样多由三至五层纹饰组成,纹饰宽窄搭配、满而有序。)
(注
3:纹饰相互结合,工整呼应。)
图:
3-010
青花大罐(四层)
/3-011
青花梅瓶(四层)
4)
题材
(一句点评: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题材除了反映皇权的龙凤题材和反映国运的自然题材之外,出现了反映历史人物故事的题材、开创了景德镇青花瓷全新的纹饰内容。)
元代青花瓷中以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这是和元曲的发达有紧密关系的,并且由元曲故事延伸到历史人物故事。主要有:鬼谷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文姬归汉、陶潜侍菊、敬德救主、宋太宗、诸葛亮、蒙恬将军等。
(注:另外,元代青花瓷的装饰题材中佛教文化的频繁出现与题材补充现象也很显著。)
图:
3-012/
3-013/3-014
青花人物故事
5)
绘法
(一句点评: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绘画方法以“拓”为主,结合点、勾、染、皴技法,线条粗细有力,显示出元代景德镇绘制青花瓷的工匠具有高超的绘画才能。)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绘制手法新创一种叫做“拓”。这种“拓”的手法也叫“拓水”——先用料笔充分吸收兑水的青花料(注:类似于中国画中让毛笔饱含水墨),这叫做“蘸料”;然后用毛笔的前半端按捺在瓷坯上拓写纹饰,这叫“运笔”。这种一步到位地绘制纹饰的手法叫做“拓水”。拓水过程中如用力大,就会将坯上的粉末拖带起来,纹饰处就会下凹。所以拓水画法的青花瓷器的纹饰看上去或摸起来会有凹感——这种略微凹入胎体的纹饰,沉积青花色料,有厚度,发色深沉,是元代青花器的魅力之所在。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绘制方式以实际纹饰为例,还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
(一):龙纹绘法——采用勾线方式,绘制在器物主体部分。(注:龙头呈扁长形,双角,张口露齿,细长颈;身躯细长如蛇;四腿细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或五指,分张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状。)
(二):蕉叶纹绘法——粗线描绘蕉叶边线,再用细线描绘叶脉。(注:这种蕉叶纹常作器物的边饰或纹饰间的装饰带。
(三):莲花纹绘法——八个莲花瓣作装饰带,每个花瓣内又加绘多种花纹,有朵花、朵云、火焰、杂宝等,均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线,每片花瓣间不相连,留有空隙。(注:元代青花瓷上莲花瓣的这种绘制手法特点明显,俗称“八大码”)。
(四):云纹绘法——又称垂云纹,属于“开光”技法的一种,在云纹内加饰折枝花、海莲、麟麟等。(注:这种云头纹是元代青花瓷上极具特色的装饰,其它时代少见。瓶、罐肩部因这种纹饰被称为“云肩”。)
(五):水纹绘法——用细线条描绘的海水纹中,又以粗线条勾绘浪花组成的纹饰。(这种由浪花与海水组成的二元穿插图案,被称作“元代海水纹”。)
6)
色料
(一句点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上的色料虽然有两种,但是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纯粹清澈,真实里渗透出色料的生命力,有“流动感”,套用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把青花色料比作绘画颜料来说的话,就是“颜色是活的”。)
元代用于绘制景德镇青花瓷器纹饰的色料分为两种,一种是“苏麻离青”,产自西域,呈色艳丽,显深蓝色;另一种是国产青花料,呈色淡雅,显灰蓝色。
(一):元代景德镇青花瓷搭建器物上的色料都显深蓝色,艳丽有光泽;在中型和小型器物上也有一部分如此,另一部分中小型器物采用的是国产青花料,显灰蓝色,淡雅清幽;
(二):进口青花料烧成以后,浓艳深沉的蓝色上面浮有一些斑点或色块,是在烧造过程中,青花料中的氧化钴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暗褐色但有类似于溶解的金属锡一般的光泽,被称作“锡光”,能在青花纹饰上产生略微的凹凸感,在一定程度上讲,这种“锡光”的形成是窑火和色料的一种特殊融合。
(三):同一种色料的运用,但是因在绘制纹饰前运用色料深浅方式的不同以及色料含水多少的不同,同样的蓝色本身也呈显出不同的色阶;进口色料的色阶变化是从深蓝色向蓝紫色过渡、国产色料的色阶变化是从灰蓝色向淡蓝黑色过渡。
7)
釉面
(一句点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釉面逐渐开始增厚,“孕育”青花料发色的能力增强;釉面本身的呈色也因为厚度增强而渐显莹润饱满。)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胎体采用了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这样就能相应地要求当时改变釉的配方。(注:唐、宋以来,景德镇制釉是用一种风化较浅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的瓷石制成的釉果,和主要成分是石灰石制成的釉灰配制而成,这样的釉液只能在釉层较薄的状态下烧成后呈显光洁釉面;到了元代,调整了配方比例,增加釉果比例而减少釉灰比例,调整的结果是釉液中的三氧化二铝增加而氧化钙减少,致使釉液在釉层较厚的状态下烧制后达成了呈显透明光洁并更加柔和的效果。)
从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发展的三个阶段也可以看出来景德镇制釉的发展过程;
(一):青白釉——也叫“影青釉”,元代大德时期开始到延祐时期出现在中、小型青花瓷器物上,实际上是沿用了宋影青瓷釉。釉面淡青色中泛灰或泛黄,釉层较薄但光泽较强,也有亚光釉面出现,除了因为当时的烧成技术有所欠缺之外,与釉层中釉灰比例较高有关。
(二):白釉——从
14世纪中的至正时期开始,为进口青花料有效呈色而调整制釉配方后出现在大、中型器物上。釉面白中泛青、釉色晶莹滋润,釉层较厚显鸭蛋青色、有亮度流动感,足圈积釉处显轻微淡绿色。这种釉更好地凸显了青花的表现力。
(三):卵白釉——至正末期开始,配合国产青花料使用在小型器物上,釉层较厚呈乳浊状,釉面略显灰白或灰黄。
(四):枢府釉——为含青的白釉,呈显透明的玻璃质感。
(注
1: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但延
祐时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天气炎热季节烧造的青花瓷身上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注
2:元代采用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瓷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而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大小两种,小气泡多。)
8)
口足
(一句点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口沿和足底体现了当时制瓷工艺整体水平。)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口沿和足底体现出自唐、五代、宋以来逐渐追求变化的方面,同时也体现出制瓷工艺上存在诸多不足的方面。
口沿:
(一):瓶、罐类的大件青花瓷器物的口沿普遍较厚,但线条流畅,无修坯刀痕;
(二):盘类的口沿出现折沿花口;
(三):高足杯有敞口和收口两种;
足底:
(一):瓶、罐类的大件青花瓷器物的足底宽厚大多采用挖足;
(二):大罐底部多挖宽圈足,不规整,有的器底中心有较浅的螺纹痕迹;
(三):内壁属斜削外倾斜式圈足;
(四):大件器物底部中心常见一内凹的圆点,是为防止塌底,采用垫烧法形成的;
(五):除玉壶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无釉;
“糊米底”
(六):少量器物由于胎土内含有铁质,足底经高温烧结,呈氧化铁红色,俗称
“火石红”。
(注
1:元代青花瓷的口沿和足底不够精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明在元代,青花装饰更多程度上只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装饰形式出现,并没有提升到比其它装饰手法更高的历史地位。)
(注
2:社会上曾普遍认为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露胎底部均有“火石红”现象,其实不然,“火石红”现象仅存在于部分器物上。“火石红”现象要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坯体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铁;二是坯体在入窑时含有足够产生出现“火石红”化学变化所需要的水份——在窑炉起火升温的初始阶段,游离铁随着坯体之中的水分释放到坯体表面,并在高温中被溶解在胎体表面,这样才能形成天然的“火石红”。第一个条件是内因,是元代青花瓷制作原料本身含有的;第二个条件是外因,不是元代青花瓷在烧制前的必备条件。)
图: 3-015火石红
9)
款识
(一句点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绝大部分没有底款,极少数留有文字。)
元青花瓷器带款者极少,首要原因在于大漠蒙古人政权对汉文化本身有排斥的现象存在;其次,瓷器上题留年号款或者名款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注:据文献记载有两件瓷器,一件有“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的名款、一件有“后至元戊寅五月”的铭文,但均不是纯青花瓷,而是青花釉里红瓷器。现存实物中,有青花料书“至正七年置”五字楷款的青白釉盖罐一件、“戊子年○○”铭文款的青花缠枝灵芝纹罐一件;至正十一年青花象耳瓶一对,也是青花料书写的共计
5行62字:“信州路玉山县顺成乡德教里荆堂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对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现藏英国大维德艺术基金会;另外还有一件元青花双凤纹高足杯,青花料在杯内书一“福”字,现存江西萍乡市博物馆收藏;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一件青花高足杯,底心草书“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结语:
元代青花瓷器代表了中国素瓷时代走向了彩绘瓷时代,画风之豪放,气势之宏伟、布局之繁满,都犹如一夜之间呈现在景德镇德青花瓷上——虽然与汉民族一贯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但这一奇葩,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上一篇:
寻入瓷门:概说历代青花瓷的文化背景
下一篇:
寻入瓷门第三•釉下青花:关于明清“官窑…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