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曾经提过,彭家弄是正在酝酿中的精品里弄工程的范本,在彭家弄的节目播出后,有热心的观众告诉我们,在彭家弄除了有老柴窑和会首旧宅,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老坯房。
沿窑砖墙东行,彭家上弄23号低矮幽深,东侧小间一字排开,西侧虽然零零星星有些建筑,但一眼可见这是个老坯房的模样。
采访:这一边是正间,就是做事的,比如说倒坯,利坯,装坯,包括入釉,还有雕塑,这一边就是倒雕塑的嘴,把手等,就叫廒间,这里就是晒架塘,都是水,有一人多深,上面有木架,天晴的时候,就用来晒坯。 离开彭家弄,按照我们的拍摄计划,我们将要探访的是方家弄,在古街上,方家弄与彭家弄仅仅一墙之隔,但走进方家弄,我们这才发现,在方家下弄和彭家下弄中间,还藏着一条小小的弄子,虽然小,却有着极其悠远的历史,这就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水府弄。 水府弄和我们以前在詹家下弄和毕家下弄中间发现的福寿弄很相似,在古街上你是找不到水府弄的弄口的,水府弄往东的出口在方家下弄,往西的出口在沿河东路上,和福寿弄一样,水府弄也呈现出拐杖的形状,只不过福寿弄的拐杖龙头朝北,而水府弄的拐杖龙头朝南。 据地方志记载,水府弄全长约140余米,始建于宋朝。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反而在弄里的历史遗存所剩不多,房屋都是现代建筑物。 相传在元朝初年,昌江河水患频发,涨水危及弄里的居民安全,据说有一年发大水时,有人在洪水中捞起一尊木质雕像,神态庄严,珠山的老百姓于是把它供为水神;并在这条弄子内修建了一座庙宇,取名就叫“水府庙”,而修庙之后,水患渐少,百姓感念水神之功,水府弄也就以此得名。 传说古时候景德镇居民因为沿河而居,涨洪水是最大的担忧,所以一直以来,水府庙都香火鼎盛,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文革中遭到破坏的庙宇被改建为街道幼儿园,来这里朝拜的人就没有了。 采访居民:了解庙宇的历史钩沉。今天的水府庙旧址成为社区的的老人活动室。 水府弄弄堂狭窄,街道两旁的民宅高低错落,虽然和仿古商业街只有几十步的距离,却有曲径通幽之妙,除了弄里居民,外人一般很少来这里,行人既然稀少,弄堂的整洁干净也就一目了然了。 弄里的老人告诉我说,水府庙非常灵验,多年来,慢说是大水,火灾也极为少见,还有个神奇之处,每到雨季,景德镇的弄堂里常常年内涝,但水府弄却总能管保无忧。我大胆揣测,宋末元初,国运动荡,水利工程兴修不利才是水患频发的根本原因。元朝中后期,景德镇声名鹊起,百姓渐渐富足,水利得以修缮,自然水患就减少了。至于其他的神奇之处,应当和居民敬畏神灵,小心谨慎有关了。可见,国运昌隆才是安居乐业的根本啊!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