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坯房一条弄——沟沿上
几乎要消失的草鞋弄因为紧靠一小,满眼只剩下林立的托教中心。草鞋是传统窑户生产必备的行头,草鞋弄也是走进沟沿上的必经之路。
同期声:草鞋弄是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但我们今天探访的不是草鞋弄,从草鞋弄往这边一转,我们接下来要探访是沟沿上弄。
沟沿上的叫法明显带有都昌口音特点,传说弄子地下有一条大暗沟,老窑户沿沟建了许多坯房,故称沟沿上。拐过两个转角,一栋危房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座民窑遗址,目前归属人民瓷厂。
同期声: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位于一小后面的沟沿上民窑遗址,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跟随珠山区的一些文博专家一起进到这个窑址里面,前面我们也介绍过几处民窑,但我们都没有办法进到里面去拍摄,当然我们也看到,这座窑已经破旧,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但珠山区的文博专家都表示,要把这里规划成一个保护区,重新把它再兴建起来。
专家表示,珠山区窑址遗存丰富,又因为工序关联,彼此相互依存,修缮拆迁工程庞大,必须慎之又慎,才能去芜存菁。相关部门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同期声:那边岌岌可危,等待重修的那座窑是沟沿上9号,现在我身后这也是座民窑,也属于人民瓷厂,是沟沿上11号,因为有人居住,保存还算完整,门口的水泥牌子上还隐隐约约能看到人民瓷厂木工组几个字。
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扭曲屋柱和写着木工组的水泥牌,沟沿上11号里也难觅陶瓷生产的痕迹。倒是再往北去,低矮的窑砖房就明显保留了老坯房的样子。
同期声:沟沿上这一条,听说全部都是老坯房的雏形,除了前面有一家是坯房老板的房子,其他都是坯房,我们现在一起找一间来看一下,我脚下站的这个位置,是人民瓷厂原来老柴窑的坯房,身后这个叫廒间,这一边是正间,摄像机呆的包括我这个位置是晒架塘,专门用来晒坯的。
因为暗沟,晒架塘下的水池更方便放水,所以坯房得以在“沟沿上”集中生产,如今虽改作民居也建不起高楼,只能因陋就简。只有弄子北端的两户大宅子,还依旧巍峨。尤其是32号的大门上,还可以看见旧时的绣楼。弄子尽头的台阶和铁门是早年的人民瓷厂食堂,曾卖过两分钱一支的雪糕。
同期声:在我身后这栋大宅子听说是坯房老板的住家,都说明清时期景德镇萌发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能够把这么多坯房集中于一弄,可算的上是这件事情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