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溯昌江北上,经扬日府滩、青塘,距市区7.5 公里处的江中,有两块很大的乳白石头,出水丈余,皎洁嵯峨,其根相连。因其独起江心,古称飞来石。宋代刘景芳有诗赞之曰:.试问飞来石,飞从何处来,山灵留胜览,永不放飞回。.二石相依,明代称藕石。又因形似玉雕之笋,清代名之玉笋峰。清督陶官唐英写道:.玉笋峰存浮梁之西昌水中,双峰对峙,皎洁巍峨,颇有意致。.督陶官唐英曾镌刻.玉柱.二字于其上,故有.玉柱擎天空.之句。民间称为鸳鸯宝石,通称宝石。石起之处,环周水深且洁,江风逐浪击石,银色浪花飞溅,似霏雨点层雪,似梅花落峻岭,见之无不意趣盎然。加之山明水秀,林木苍翠,依山傍水而建的村舍,也以宝石名之。
据传,宝石村前的.宝石.,在古代远不止这般高,是多次遭到雷击,而渐渐削低。
宝石村还有一段轶事,这是清光绪年间出生的老人讲的。听起来,让人感到有点荒诞且牵强。
民国初,几个外国寻宝者,听到宝石村有宝石一说,这.宝石.二字,让他们惊喜若狂,高度兴奋,不辞千山万水来到宝石村探宝。他们想,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山上和水下肯定少不了与瓷器有关的稀有原料或矿藏。用什么工具用什么设备去探宝,这让他们焦头烂额,束手无策。这时,村里一头小猪引起了外国寻宝者的注意。宝石村里有户人家养了一头小猪,这猪只会吃而不长膘,养了几年仍是不长个。这农户气得送人饲养,多次转让,那头猪还是斤两不增,就像一块石头。村里人用当地骂人语言说,这头猪硬是个.宝.。外国寻宝者听到是个.宝猪.,茅塞顿开,何不用.宝猪.下河探宝!外国人用高价买下这头小猪,立即付之行动。
这是一个寒冬季节,曾养过这头猪的农户于心不忍,把自家的稻草纷纷扔下河,满河漂泛着稻草,小猪就在稻草上蹦跳乱窜,几个外国寻宝人,双眼瞪得滚圆,死命盯着小猪的动静,以掌握宝藏的大致位置,哪知,河面上的稻草经不起河水浸泡,一会儿稻草下沉,那头小猪转眼就不见踪影。外国寻宝者大失所望,懊恼回国。
还有一说是,外国寻宝者探测到河下有一涵洞,以为涵洞是通往宝藏的通道,但人又不敢贸然下河,只有让.宝猪.代劳,把猪放在涵洞口一直朝前拱,以便测量洞深。却不知.宝猪.一下河就有去无归。
.宝猪.寻宝,难以让人置信,宝石村河中有宝藏更是子虚乌有。可居住在宝石村的老人们深信不疑的是,听他们祖辈说,民国时期,宝石村确实有外国人来过;河下的涵洞确实有的,有人为此做过试验,将漂浮物放进涵洞,而漂浮物从另一头漂出,根据时间估算,这涵洞全长约5公里之多,出口在铁炉村。究竟这涵洞是什么时间挖掘的,又是干什么用的,就无人说得清楚。现在,宝石村河下的涵洞因数年淤积堵塞,再也找不到涵洞的进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