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弄是一条非常狭小的弄子,长不过几十米,也没有什么曲折迂回的走向,它由詹家下弄的一条横巷起头,直通到昌江河畔。虽然福寿弄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位于中山北路仿古商业街中段,但在古街上你却找不到他的弄口,想进入福寿弄,你要先走进詹家下弄或是毕家下弄,僻幽远而近繁华。
同期声:从詹家弄走过来,发现这条小小的弄子,福寿弄。
福寿弄夹在詹家下弄和毕家下弄中间,从地形上看,就像是一根龙头拐杖,与詹家下弄相连的横弄就像是这根拐杖的把手部位,通往沿河的直弄就像是这根拐杖的杖身,不知道福寿弄的名字来历是不是和这特殊的地形有关。倒是居住在弄里的居民,也许是得益于福寿的美好寓意,在弄堂里生活着许多精神矍铄的老人,单看他们鹤发童颜的外貌,一时倒也难以辨别他们的年纪几许。
同期声:采访福寿弄一号的老太太,问年龄。
与中山北路上别的弄堂有所区别,福寿弄只有下弄,而没有上弄,这也意味着在古代,居住于此的多是普通百姓。在与詹家下弄相接的福寿弄横弄弄口,迎面而来是一户横架在弄堂之上的廊屋,所以称为廊屋,是因为木屋左右逢源,高悬于弄堂两面高墙之上,如同一架木质的走廊。从木料的色泽看,这廊屋的年纪也不小了,一打听,廊屋的主人是一户姓邓的人家。
同期声:采访邓大爷,问南昌口音是怎么回事?
和78岁的邓大爷一样,住在福寿弄上的老人家都很热情,而且健谈,许多房屋都是他们世居的自家房产,有许多历经岁月风霜,仍然得到妥善的照顾和保管,虽然略显简陋的木门大多紧闭着,但整条弄堂也因此显得更加整洁而朴素,四通八达的地势让这里的生活简单而方便。
同期声:采访邓大爷,关于邓家几兄弟世居于此的的介绍。
在福寿弄信步慢行,岁月的痕迹随处可见,然而新建的房屋也是不少,但多数房子上都同时保存着老宅风范和新修葺(qi 读气)的样式。有些墙基是新粉刷的,而阁楼又是古朴的,又或者门楣是老旧的,而窗檐却是现代的款式。沧海桑田溶于一弄,趣味横生又难免使人嘘唏(xu xi )感慨。
同期声:采访黄阿姨,问老宅的来历,问染布坊的故事。
时光如果有脚,它在福寿弄走得肯定比其他地方要慢一些,老人们谈起旧日的往事,仿佛一幕幕依稀就在眼前。狭小、质朴、简单的福寿弄,在城市的框架中,或者很不起眼,但在这弄堂里每一户的居民身上,在这里每一栋或旧或新的房屋里,却承载着往昔沉甸甸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