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瑶里位于景德镇东北端,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瑶里古镇属于江西省浮梁县,东与婺源县毗邻,北与安徽省接壤。这里有山,有水,有古镇老村,有古窑古矿。山是葱翠欲滴的山,水是碧波荡漾的水,古镇老村都是飞檐翘角、青砖黛瓦的古风古韵,古窑遗碓、古矿淘坑则是沧桑厚重的历史见证。
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绿色仙境。它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融历史与民俗为一身,成为旅游休闲、寻古修学、寻幽探奇的绝佳之地。
《瓷器》记者 朱袁成/文
春也/图
瑶里古镇距景德镇市区约51公里,为了发掘它所蕴藏的魅力,记者决定前往瑶里,进行一回实地感受。
据了解,瑶里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在历史上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的产地之一, 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境内黄山松、金钱松遍布,是上等的窑柴。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颇具规模的瓷业生产,宋、元、明时期达到顶峰,是景德镇古代三大窑区之一,形成千余年的制瓷历史。这里先后设置过众多窑场,至今留有大量的窑业遗存物。
此外,瑶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它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开国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员外侍郎吴从至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和邻里。名人们遗迹至今犹存,有展现家族礼仪的进士第,有再现革命斗争历史的陈毅故居、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红军游击队驻址,有印证往日繁华景象的明清商业街和古代东埠码头的东埠古街。瑶里所产“浮瑶仙芝绿茶”为中国十大文化名茶之一。
这里有展示徽派“三雕”艺术的狮岗胜览、程氏宗祠;有展现封建家族礼仪思想的进士第;有再现革命斗争历史的陈毅旧居、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红军游击队驻址;有印证往日繁华景象的明清商业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灯彩、地戏等等。
古镇的房屋基本还是原风貌,有间挂着红灯笼的屋子,左右门墙上居然还书写着毛主席语录;而这间屋子的隔壁,就是一家外表貌似古镇风格,内里装潢却是现代的二层农家小别墅。
当地村民说,程氏祠堂是保留得最为完好的一家院落,高大的建筑内,高高的戏台、精致木雕、考究的家具,无不展示着主人家道的繁荣。祠堂的一侧是瑶里瓷器博物馆,陈列着自宋代以来民间使用的各种各样的器具,见证着瑶里陶瓷文化的悠久与厚重。
东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桥、古码头等组成,是明清之际装运高岭土之地,因运输繁忙而成街。街道两旁林立的店铺和青石板上独轮车辗出的凹痕,是古代东埠码头装运高岭土繁忙景象的真实记录。
为了再现昔日瓷窑重镇的风貌,瑶里镇专门建了个古陶瓷博览园。来者与其说是参观,更像是看到了凝固了的历史。博览园里处处可见淘洗池、古窑遗址,龙窑、马蹄窑、葫芦窑静静地立在风口,有风吹过,发出呼呼的声音。千年的水碓在瑶河水的推动下仍在有条不紊地转动,似乎这千年间未曾发生过改变。
在古镇的巷子里东转西转,不经意间在一幢古民居前看见了“徽州大道转弯”的石牌,这曾是用来给络绎不绝的徽商和挑夫指路的路标。从瑶里到休宁的古道是7条徽州古道中的一条。根据当地县志记载,这条古道从古县城东门出发,经臧湾、东埠街、瑶里,过虎头岗,入安徽休宁,全长115华里,完全用青石板和麻石板铺成,是沟通赣皖两省经贸活动的黄金道。如今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商业一条街,便是古徽州大道上最为繁华的一条商业街。街长千米,分上中下三段,当地的民谣这样唱道:“上街头,下街头,街面宽又长,糖盐醋,绸缎布,店面九百九”,足可见当时的繁盛。如今,公路通到了古镇里,曾经的徽州古道已被截成一段一段,但是石板路依旧清晰可见,挑夫们歇脚的茶亭、石墩也仍在原处。
瑶河穿镇而过,有着宽阔的水面。两岸之间修有石头拱桥,不过瑶里人还是喜欢走自己搭建的木桥。杉树板铺成的桥面“一”字形地横过水面,杉树原木做成的桥脚稳稳地站在水里,简洁利索,却也古色古香。两位洗完衣服的村妇,臂膀里夹着洗衣桶,一前一后走在桥上,清脆的脚步应和着杉树木发出的轻微“吱嘎”声。
据了解,关于瑶河水,镇上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早晨7时之前的水只能用来食用,7时到9时,可在河中洗食物,9时以后才可以洗衣服。规定执行得很严格,清澈见底的河水便是明证。
瑶河岸边上,有一块根据民意立起来的“禁渔碑”,这块石碑上明文规定,禁止对瑶河鱼群任何形式的捕捞,而禁渔的传统早在明代就已开始了。清道光十二年还专门立了块名为“养生”的石碑,确定禁渔范围。
如今,这块石碑被细心人收藏在镇博物馆里,不轻易示人,“这代表着瑶里的历史,得好好保护。”现在,每年的8月8日是瑶里的禁渔节,镇里还会敲锣打鼓地在瑶河里放很多鱼苗,河里的鱼越来越多,瑶河观鱼也成了一景。
瑶里是古代景德镇制瓷原料的产地,境内盛产制瓷原料———高岭土,至今仍蕴藏丰富。在绕南陶瓷主题园区,步行的小道旁散落着千年的碎瓷片,那古民窑、矿山坑洞静静地展示着,依稀透露着古意。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熊熊窑火映红了窑工满是泥水的脸庞,听到了窑工们齐声吆喝的阵阵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