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的柴窑从明代起逐渐兴起至清代,为烧制瓷器的主要窑炉。20 世纪60 年代后,镇上大批煤窑、隧道窑投入运行。从此,“火的艺术”渐渐走出柴窑大门。如今,只有古窑瓷厂还有象征性的柴窑展现在世人面前。 镇上的百座柴窑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被岁月吞噬,有的被战争毁灭,有的人为荒置一旁。解放前夕,全镇仅有8座柴窑在烧瓷。百余座柴窑至今已是消失贻尽,而窑名还残存在老辈人的记忆。 说到窑名,老镇巴佬甚觉稀奇古怪而惹人一笑。有的窑名过于简洁,如什么“左窑”、“右窑”、“东窑”、“西窑”、“南窑”、“北窑”之类。有的以鸟兽取名,就不知何意,如“鸡头窑”、“鹭鸶窑”、“磨鹰窑”、“蛤蟆窑”、“蚌壳窑”等。还有不少窑名,实在有点莫名其妙。如“马栏里窑”、“人命窑”、“烟头下窑”、“芒槌窑”、“蛮子窑”、“桥得脑窑”等。 据一代一代的窑工流传,有的窑名看似荒唐可笑,但多少有点缘故。位于迎祥弄的“欠板窑”,据传说,该窑是业主东借西扯弄来钱建造的。待窑建成,窑主是欠了一屁股债。当地方言,把“欠债”习惯说成“欠欠板板”,所以知情者开玩笑对窑主言道;这窑可叫做“欠板窑”。久而久之,“欠板窑”被叫响! 当然,“欠板窑”还有一个正名,称做“健班窑”。 位于大花园下横弄有座窑叫做“青山窑”,让人诧异的是,它还有个别名,称之“炮打咯窑”;这窑的别名实在另类、刺耳。据传,首任窑主为一件小事与他人发生口角,他人在气头上怒骂窑主新建造的窑是“炮打咯窑”。而窑主也不介意,听之任之。时间长了,就有不少人跟着脱口而出把“青山窑”说成“炮打咯窑”。 还有一说是,新窑建成后,不料初烧不利,倒了几次窑。窑主恼火地用当地骂人口头语诅咒窑是“炮打咯窑”。不管这窑名来历如何,但这座窑有“青山窑”和“炮打咯窑”两个名称属实。位于观音岭有座窑叫“观音岭窑”。该窑窑主冯曹氏,是千百年来,镇上唯一执掌烧做两行的女性老板。冯曹氏外号“半节观音”。有人说,“观音岭窑”窑名是根据“半节观音”而来:也有人说,“观音岭窑”是依据坐落地点而得名,因窑先有此名而后才有冯曹氏“半节观音”的外号。 在旧时,建座柴窑得有一定数量资金。拥有柴窑,即使一座柴窑,你在瓷业界就有一席之地。如果拥有两座以上柴窑,那就是垄断瓷器命脉的主宰,可牵一发而动全局。可见柴窑的重要性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而让人不可理喻的是,一个代表权势、富有、声望、名气的柴窑,为何取些怪异、别扭、粗俗,甚至晦气的窑名。有不少柴窑几经易主,但仍沿袭原窑名而不换名。 老辈人都清楚,旧时的瓷号、商号、店铺,在冠名上是字斟句酌,力求富贵、吉祥、高雅、响亮。 |